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从陈式到杨式破除门户之见的太极内功现代发力

从陈式到杨式破除门户之见的太极内功现代发力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8 17:38 编辑: 网络 查看:


  整理/白石
  
  走出乡村、走出国门
  
  坐落在温县城东青风岭上的陈家沟有2500多口人,这里就是像谜一样吸引着世人而闻名天下的“太极圣地”。有句顺口溜说:“喝喝陈沟水,都会蹬蹬腿。”意思是那里的人都会来几手太极拳。今天,陈家沟的不少村民都会起来晨练,上至鹤发童颜的老者,下至四五岁的孩童,拳脚起落处,衣襟飘飞,如行云流水一般。陈家沟是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地。现在,它所在的温县练拳人数达10万多人。而整个焦作地区有80多万人练习太极拳,武馆、学校50多所,基层协会200多个。2007年10月,温县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陈氏太极拳也已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过去的广府古城,如今也是一派兴旺的景象。现在的永年县约有70%的民众习练太极拳,太极拳已成为民众普及性的健身活动。永年太极拳因其舒展飘逸、浑圆深沉、动静有度、刚柔相济等特点,备受海内外民众青睐。2006年,永年杨式太极拳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式太极拳被省政府确认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极拳,作为一种技击术是相当特别的,动作轻柔缓慢,让人不敢相信这种拳术能把对手击倒。然而在太极拳里面蕴涵着深奥的拳理,甚至成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太极拳是呼声最高的奥运表演项目,在评选中得票遥遥领先,比其他项目的票数多出近50 个百分点。因为太极拳最有文化内涵又最有中国味。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民族文化都在交汇、吸收和融合的过程中。太极拳也随着更加开放、更加有胸襟和眼光的传人,不仅走出乡村,而且走出中国。
  从河南省温县大山深处走出的陈式太极拳,如今爱好者已遍布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目前以中国为核心,以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为中心,并逐渐向非洲、中美洲等国家地区渗透辐射的太极拳传播网络初现雏形。现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太极拳组织。国际传统文化协会的主席,陈氏太极拳传人郑旭东说,“与很多太极拳的洋弟子一样,自己所教过3000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洋徒弟,现在多数都已成为陈氏太极拳在国外的义务推广者。”因为他们都深受这种独特的拳术的吸引。
  杨氏太极拳第四、第五代传人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继承祖传,著书收徒,将太极文化传遍全国及世界各地。1926年出生的杨振铎是杨露禅的曾孙,现任太原市武协副主席、山西省杨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1985年9月,杨振铎前往新加坡参加太极观摩大会,并应邀上台表演。他以精湛流畅的拳法征服了观众,并答应新加坡有关方面举办3个月的太极培训班。如今,新加坡已将太极拳列入学校课间操。
  而作为杨振铎侄外孙女女婿的傅钟文也是太极国际化的重要推手。曾任上海市武协副主席的傅钟文先后在1950、1960年代出版了《太极刀》、《杨氏太极拳》等书,并译成日、英、法、德等文字在国外发行,并同儿子傅声远在上海为中外人士教授太极拳多年。傅声远在澳大利亚定居后也往返于日、澳、新加坡等地授拳。
  
  进一步脱离门户之见
  
  要将太极拳进一步发扬光大,需要新一代的传人进一步脱离门户之见。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可以说是开拓者。
  杨露禅名福魁,出生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祖籍永年县阎门寨人,后移居广府南关,以推车卖水维持生活。杨露禅从小酷爱武术,始学洪拳。一次,他推着煤土,从城里西大街太和堂药店门口前走过,见一地痞到店里寻衅滋事,与掌柜争执起来。地痞举手就打,掌柜用手轻轻一拨,那恶棍立刻跌倒在街心。杨露禅看得真切,心里十分仰慕,就托人找关系到太和堂药店当伙计,其实是想学此武艺。那位将恶棍掀翻在地的掌柜也并非毫无来由,他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德瑚。陈德瑚见年轻人杨露禅诚实、吃苦、耐劳,就教了他一部分太极拳。杨露禅对学拳聪敏、悟性高,陈德瑚逐渐发现自己教不了了,就索性将杨露禅介绍到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