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陈式太极拳基本规律

陈式太极拳基本规律

来源:网络转载 2014-10-15 08:4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陈式太极拳基本规律——明三节 (2014-09-15 14:23:54)

标签: 体育 健康

 

陈式太极拳基本规律——明三节

—选自洪均生先生所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

       武术中早就有一句话“三节不明,终身是空”。陈鑫讲三节最为明析,以躯干而论:从外形讲,则足为根节、身为中节、头为稍节;从内劲讲,则头为根节、腰为中节、足为梢节;以手臂论:则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下肢论:则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

       明三节的意义,应是叫人明了:“三节”在武术中应如何配合、变化、运用;在技击上如何认识某一动作是以哪节为主。不是单纯的知道了何处为什么节就算明了。所以,习拳者必须既知三节的部位,更须明了三节的配合、变化、运用之法。

       在拳架中又称躯干的三节为上、中、下三盘。从头到项为上盘;从项以下至腰为中盘;从脐下至足为下盘。

       我们先介绍上盘的运动规律:

       头:头顶百会穴应虚而上领,如用一条绳子从这里向上悬起似的。所以拳论说:“虚领顶劲”。十三势行功总歌又说“满身轻利顶头悬”。

       眼:主观察敌情及地面形势。所以武术界常说“眼是先行官”。我们在生活中,不论取什么物件,或者走路,必然眼先看准方向、目标,然后再行动。陈鑫说:“练拳时,无人若有人”。因为拳的作用以攻、防为主,练拳时也应有假设敌人。太极十三势“左顾右盼”之语,有人解为“左为顾、右为盼”未免太笼统了。实则应是左顾的同时,便有右盼。眼看的面积不过一百五十度左右。左顾之点为实,右盼之面为虚,不须转睛,便又从右眼角看到右方。世人练拳总是随手转换眼的方向,连陈鑫也曾说过:“眼随手运”,我认为这是不合实际需要的。我们练拳应以假设对手的方向为主,所以练拳时,只要精神专注,可以练习一套拳眼皮不眨一次。由于头顶要正,眼亦应平视前方,不可低头、仰头来观看别处。

       耳:陈鑫主张耳听身后,以防背后有人袭击。只要心静,必然耳聪。

鼻:主呼吸。陈式要求自然而深、细、匀、长的呼吸。

舌:口应自然合住,舌要平贴上颚,则口中不干,也不出口水。有人主张舌尖轻抵上颚,并将口中津液咽下,不合练拳实际。

       面:面容应自然严肃。陈鑫说为“秀如处女,落落大方”。

项:应随顶劲上领向上竖直。太极拳术语叫做“拔背”,拔是向上拔,有人解作“向后拔”,是不对的。

       下颌:应微向内收。内收则头自然竖起,以保持百会穴的中正。

以上各条,总称为“顶劲”。

       中盘,从项以下至脐部为中盘,称为“腰劲”,分脊、胸、腰三部分。

       脊:应随顶劲的上领,将脊骨竖直,不可倒塌。

       胸:应自然中正,术语称为“含胸”或“涵胸”。陈鑫主张“如悬钟磬”,就是说胸腔空圆,使脏腑舒适。既不挺胸,也不内凹,作出病态。

       腰:腰是全身上下的关键。它主管身体旋转,带动下肢,并推动手臂的一个转轴,所以拳论有“腰为车轴”之句。练拳时,腰的转动角度一般以45度为宜。超过45度时,必须以足的摆扣,或变转步伐的进退以配合平衡,所以拳论又要求“步随身换”。

腰的动作是螺旋转动的,应有一定界限,而且要柔而有力。

       下盘,有尾骨、小腹、裆、胯、膝、小腿、脚腕及足。

       尾骨与小腹:陈鑫主张从长强穴(在尾骨下端)应微向后翻约15度。这和一般太极拳要求的臀部内敛不同,也可以说是陈式与其他太极拳的根本区别。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只有尾骨略向后翻,才能自然作到气沉丹田。因为尾骨后翻,则小腹下部自然斜向内收,气亦自然松沉下去。从力学讲,重心降低可以加强躯干的稳度。

       裆:裆随尾骨后翻而旋转下塌,则自然开圆,

       胯:当下蹲时,胯应下塌与地面约成45度倾角,高于膝部。因尾骨后翻,则大腿根的大筋自然松开。

       膝:应略向内合。一般常说:“裆要开圆,又要合住”。开合二字的矛盾,不免使人难解。实际应说为“合膝”,则自然明白。

       小腿:通常应向下向内侧斜着站立。

       脚腕:应有力而灵活。

       足:分虚实(轻重)踏地平稳有力。

       肩、肘、手法的基本规律。

       肩、肘、手是躯干三节之外的又一个三节。它可以上、中、下各方活动,也是应付各种事物较为灵活的器官。陈式太极拳手的变化最为复杂,甚至连指头转动一下,也可以败中取胜。今介绍它们的顺逆缠法及基本要求。

       肩:要松。陈鑫说:“两臂如挂在肩上”,可见松的程度。习太极者通常说为“松肩沉肘”,这是合理的。不过近年来,有人在市上购得一抄本,认为是名人遗物,遂把这个抄本上讲的“沉肩坠肘”,当作不传之秘来广为流传。不知沉的动作是向下方的,肩长在上方,如何“沉”法?但当解释“沉”法时,仍说是要“松”。

我看到这个抄本,封面上写着“赠郝和”,字甚工整,而文多错字。如:十三势行功总歌中“十三总势莫轻视”误“视”为“识”;“功夫无息法自修”误“修”为“休”。所以我断定抄者不懂太极,因此“松肩”也误为“沉肩”了。

       肘:“肘在屈使”是武术界所周知的。肘在陈式太极拳中有多种用法,如拗拦肘、顺拦肘、背折靠、连环肘等。它的发劲方向一般向左、右、后、下四方,没有向上打的。缠法顺逆都有。

       1、拗拦肘之一:以左手引住对方左手,从右前上斜角向左前方牵引,以右肘关节下侧顺缠打在对方左肘关节的外上侧。如陈式二路第二个‘拗拦肘’第二动作。

       2、拗拦肘之二:以右手引住对方左手,以右肘关节外上侧逆缠打在对方左肘关节外下侧。如陈式二路‘飞步拗拦肘’第二动作。

       3、顺拦肘:以右手向左上引进对方双手,而后进步于对方裆内,以右肘关节前端逆缠攻击对方胸肋部。如陈式二路‘顺拦肘’第二动作。

       拳:以小指领无名指、中指、食指,以次合于掌心,加大指斜扣于中指之上。虽不用力握紧,却是螺旋形而实心的。发劲有顺缠、逆缠之分,方向有左、右、上、中、下之别。

       1、顺缠拳:如一路‘猿猴献果’之右拳,二路‘猿猴献果’之左拳。

       2、双顺缠下打的拳:如二路‘下双撞捶’。

       3、逆缠平打的拳:如掩手肱捶末一动作。

       4、逆缠下打的拳:如下掩手肱捶末一动作。

       掌:顺缠的掌,不论开合,都是以肘推动或带动的。逆缠的掌,要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为准。

       1、顺缠掌收法:右掌从下向前收时,应沉肘微曲,中指向前扬,高齐心口。如‘金刚捣碓’第五动作。当前习陈式拳的这一动作,都手指向下,说是撩阴,其实是错误的。

       2、顺缠掌开法:右掌从右上斜角向前开,应中指斜扬向右前上斜角。如陈式第一个‘高探马’末一动作。

       3、逆缠掌的上开法:右掌心侧向右外下斜角,手高齐眼,中指斜扬向左前上斜角。如‘白鹤亮翅’末一动作。

       4:逆缠掌的下后开法:左或右手收转到心口后,再变逆缠向左或右下后斜角开出,掌心斜向左或右外下斜角,中指扬向右或左前上斜角。如‘倒卷肱’的左或右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