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心得 > 1、领悟太极李树峻口述练习2陈雄太极拳的体悟感觉(陈雄集)(12)

1、领悟太极李树峻口述练习2陈雄太极拳的体悟感觉(陈雄集)(1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11 23:05 编辑: 网络 查看:

52、社会上有种“练慢快用”的说法:平时练太极拳越慢越好,练是慢用时自然就快。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平时不练快,用时根本就快不起来,将难以适应对方快速的变化,只会在真实的对敌实战中落败。有些太极拳名师在实战中,自己的手脚尚未启动,对方的拳脚已打到他身上了,被打倒还没反应过来。所以说速度训练在传统太极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所谓:“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53、太极拳名家郝为真先生指出练拳之境界: “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54、杨澄甫宗师指出推手的基本特征和感觉: “世间练太极者,亦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并不觉痛,已跌出丈余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也。若用力按人推人,虽亦可以制人,将人打出。然自己终未免吃力,受者亦觉得甚痛,虽打出亦不能干脆。反之,吾欲以力擒制太极能手,则如捕风捉影,处处落空。又如水上踩葫芦,终不得力。”

55、太极拳名家林墨根谈到推手的要领和感觉说:“沾连不脱、步活身灵、缠绕拿跌、顺势发放、以柔克刚、恃巧不恃力。太极推手要出手无形,不能拖泥带水;要干净利落,脱得开,放得远。”

56、如果没有松而去推手的话,自已身上的肌肉就是负担,负担大了变化就慢了。

57、太极拳名家林墨根说:“沾连就是不脱开又不顶你之意,你来多少,我走多少,顺着你的惯性、方向来走,随到你的意思来走,我不用劲推你,跟你的意思来走。”

58、太极拳名家林墨根说:“懂劲可分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是识别对方的来历而言,另一方面运用自己的本身劲道而言。如何识别对方的来历?以我识觉、听觉、触觉、动作、步位、企图、动机,都要把这些探察清楚,这就是知彼的功夫。第二方面应怎样运用自已的劲道,在运用自己的劲道时,四肢的位置、距离、动作、气势的鼓荡,神意的向往,上下左右部分的平衡,内外各部分的力量都要配合恰当,这是知已的功夫。我们能够知已知彼,就能得心应手,这就是我们懂的功夫。”

59、太极拳发人时如无引劲,只能用拔根之法使对方失重跌出,这有点犯顶抗之病,属于低级阶段的东西;发人时如含引劲,引之中对方已经落空,无根可拔,那是技在擎,属于中高级阶段的东西。

60、拳论言,发劲时起之于脚,但练习时却需从手开始往下练。为何?首先手若未松尽,则会用拙力,也就是只有用手的力量去推,最多让对手倒退个一、二步而已。若手已松了但还未练出掤劲,则发出去的劲会减弱,仍无法将对手发出。接下来手松了也有掤劲了,但腰还没有松沉,用的只是身体的重量去推人,对手也是退个一、二步而已。慢慢的腰松了,气也往丹田走了,脚开始会有点接地之力,这时可以将对手发出个三、四步远。当然在化空补空后,发劲前,尚有一个很重要的动作,那就是破势(就是杨家所谓的“提”劲)。化空补空后,因为对手的重心尚稳,若瞬间发劲,就算发比较强的劲,对手可能也只后退个三、四步。但化空补空后,若先破势,在对手重心不稳下,只要轻轻的发个劲,对手也会退到寻丈外。

61、“用意不用力”,不是真的不用力,是不用自己肌肉筋腱产生的力,而是力从人借,用他人之力,包括地心引力及地面反作用力和对方之力。

62、发长劲时,接劲时接其全身,使其落空,放时将其抛出,此劲发出人丈外,但反而不易受伤,就怕被打者摔伤,这种劲往往功夫相差较大时能用。

63、发短劲时接劲时只接其身上一点,或心或肺或肝,神气切入,嚯的杀去。被击者虽或击出不远,但极易打伤人。就是到时收劲,对方也会受伤且受很大的惊吓。此劲往往在比武或紧要关头使用。除非你收发自如。短劲要有很大的神气及观想力,并且要全身通透才能打得出。

64、太极拳名家郑曼青先生说:“用手打人是帮倒忙;拿人是傻瓜;抱人是摔自己,自找麻烦。”

65、太极拳高手在推手时,双手触及对方身体任何部位即能控制住,令对方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功力较浅者,在听、化方面有点基础,或能拿准对方身躯中轴,但对方尚能左右转动。功力稍深后,或能拿准对方的腰,但对方尚能后退。功力更深厚者,能拿准对方足根,使对方不得进退。

66、劲短就要脆,脱膛而出。

67、所谓逢丢必打的“丢”,包括对方“势”、“劲”上的“抽、撤、软、离、空、断、凹、逃……”等现象。遇到上述情况,都谓之“丢”。故必须及时击之,以防对方抽手再击我。

68、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如果两力硬碰硬,是为撞劲,当以大力者易胜,或者造成两败俱伤。“接劲”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

松沉到脚底和松沉到地面是两种层次不同的功夫,松沉到脚底的练法还没完全到位,要松沉到脚底与地面紧固的粘在一起了,这样就是松沉到地面的练法,从上往下的松沉到位了。

69、化劲要比对方松柔,不给对方找到僵硬呆滞之点。

70、发劲要比对方轻灵,又有周身协调的整劲,这样才能发得干脆。

71、发劲就象把一块石头丢出去一样,不留一丝劲在自己身上。自己并不觉着在发力,脚下一摧,对手就挡不住了。发者本身自觉愈无劲,而受者愈觉愈沉重;反之,本身自觉出劲甚猛,但被击者并未受的如其理想中之重量。

72、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强手,只要你身上始终放软放柔了,不和他使力气,不着意推他,他就拿你没办法,赢也赢的不痛快。退不丢脸,只要身上始终是松着的空着的,没有消耗就行。

73、太极拳名家李雅轩说:“打人不入内,是松的功夫不够,尚未松净,还有拘滞之力牵制。动先被人知,是尚不软,有明力还未推净。比斗未久,便喘息不定,是缺乏练功。拳不管用,是身势呆板,无虚灵变化。”

74、太极拳就象水,因为水的特性才变成各种形状,你轻轻碰它,它就轻轻回应。可你大力打它,那你手心也痛,越大力越痛,也正是太极拳极柔软而极坚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