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心得 > 研读弟子规有感

研读弟子规有感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4 14:13 编辑: 网络 查看:

研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之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义文,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创,后经清贾存仁修订,定名。《弟子规》,以三字经的形式,两句一韵,句句展现出了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之理的道德思想,是道德与伦理教育学习的又一典范之作。清中期后,该书被列为私塾的必读课本。利用了几日对《弟子规》进行了研读,自己颇有感悟写下了这篇文章。

     有机会一定劝上更多的几位朋友看看《弟子规》,言言仅仅千余字,字字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礼教魅力,每每读毕后仿佛让我有种置于在这个喧嚣闹事中找到一方净土的感觉,仿佛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中国具有着悠久的传统古文化,在经历过千百年风雨洗礼与当今现代社会发展急剧跨越式改变中,一些传统文化渐以远去,有的甚至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一直被世人称为儒家盛典的道德伦理礼教文化依旧被无形的传承着,反之随着现代人生活结构紧凑,人际关系网结构更加紧密,儒学的道德伦理更加的被人们所重视。也许一个外国人读到于此会猜其原因,然而换作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可对此说出一二。很简单儒家的道德伦理取源于人性的根本,然而这根本就是我们所称之的为人之道,也是儒家学说中最为崇尚的,为人与事的最基本原则,一个自母胎出世,在经受人生变迁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后,将伴随你一生的为人之道。孩提时父母的教育已经无形的将这些传统的道德之理灌输着置于你的身上,慢慢的成长中你接触的人更多了、了解的更多了、看到学到更多了,所以于事、于人、于物让你的道德观、人生观、为人处事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而且还有一些是你从所为接触过的,它像一张无形的网,密密的联系着每一个枝节,而每一根枝节的好坏就在于前面根基的好坏。接下来这些先天与后天不同的礼教、礼数与思维观念将大大的影响到你的为人,成为你为人的根基,最起码成为你在社会上生存的根本,然而于此好与坏就不可言了。因为你不曾在心中给自己以做人做事的规范之剧。

     《弟子规》就是这样,虽言语简单,但字字体现出的道德之理为真为切,它所呈现出的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道德教育的结晶,也许就是能够成为于你立足社会的根本。在读了几日后我曾在自己的思索中有这样的断言,《弟子规》一定在历史传承上造就出了太多的传奇之事;或者,又有着太多的人曾不同的所受着他的影响,从而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历史。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些道德之理我们都曾懂得,更有的能从自身有所体现。可是,我曾这样试想又有几人能够完完本本的遵照《弟子规》规范自己的人生准则,我想这并不太容易。所以《弟子规》的价值就在这时所体现,呈现在你眼前的并不是普普通通的文字,而是一个蕴含着千百年儒家思想,道德伦理典范的结晶,它所蕴含的文化,所蕴藏的仁、义、礼、智、信等众多的道德伦理思想,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是唯一一笔在你人生中取之不尽的财富。然而,问题就是在于我们问看待任何事物的不全面,就像佛家讲一物总又一面正,一事总有一面反。站在山的一面我们永远看不到山的那一边,这也就是我们所缺失的。很大程度上我们都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们总会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但这有别于狂妄的骄傲,而只是我们做人做事的不够全面。而我相信这一切可以去弥补。也许是经过了时间的推移《弟子规》有些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笔无形的财富渐渐的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尘滓,就像人们总在寻觅的宝藏,寻宝的人们四处奔波,最终当筋疲力尽的时候却发现她就在你身边,只是你并未重视,这笔无形的财富在不经意间淡出了你的视线,曾与你擦身而过。

     《弟子规》至简、至朴、至实,全面地融会了仁、义、礼、智、信的为人、为事的准则之规,我想它在这个时代并不会过时,这个时代依然需要它的存在,时间的转轮在转动中会摒弃糟粕,保留住精华。《弟子规》经过了时间的斗转星移后,并没有遮掩住它的色彩。《弟子规》一书前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到: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了私塾的必读课本,成为了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作为最基本的明理读物,《弟子规》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的规范了一个人的基本为人之道。清中叶,在那个道德品质风尚极为严谨,礼教品格极为严求的年代《弟子规》被列为启蒙读物,可见其真切性与明理性的重要。时代转回到我们的视野中,人潮涌动,川流不息的时代,人们的步伐更加的忙碌,与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更加广泛,随之世界观的改变影响着每一个人,人们的内心世界有着更多不同的色彩。这时一个品格具佳,明理有教的为人为事之法就成为了金字招牌。但只可惜,我们似乎总是寻找不到那些完美,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对外面的世界没有更好的信心。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组成部分,而我们对世界观的改变往往取决于自我的改变,加之人与人间的相互影响,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永远的至于小数点的后一位上。道德之冠,为礼之本。我们只是没有更好的认识到自己,当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时你从不会感到陌生,失去了古人那“参省乎己”的检查之法,才让我们浪费了自己更多的机会。

     这个时代,不再会旯下更多的人,只是看自己会不会给自己营造更多的机会。

     我总感觉这个时代会做人会做事总会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当然人要做得完美,还要看你怎么去学做人,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如果你做不到,建议去找来一面古人“以镜自鉴”的镜子,鉴阅一下自己,最后给自己一个总结:仁、义、礼、智、信=人,看看你缺少了那一点,赶快的就补之吧。不要再盲目的寻找宝藏了吧,它就在身边。

     这是我对研读《弟子规》的点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