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心得 > 《破解中国太极图中的宇宙奥秘》第六章“中国太极图”与物理、数(3)

《破解中国太极图中的宇宙奥秘》第六章“中国太极图”与物理、数(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3 03:27 编辑: 网络 查看:

    从以上数组的特殊关系可看出1、φ两个数字在太阳系中的神奇作用,1和φ在太阳系的神秘关系相信还能在宇宙其他星系中会有新的发现。从笔者已发现的“星体、星系旋转形状值”( L/d<φ、L/d≥φ)和(1≤1、0≥0)在量子世界中的奇妙作用来看,1、0、φ三个数让宇宙物质显现出了众多变化的无穷奥秘。

 

    七、“中国太极图”对热力学定律、“物质和反物质”、太阳的黑子、日珥、日冕等(本书未作分析)能做出完美的解释。困扰人类智慧的“第一推动问题”以及“黑洞”与“白洞”的转换成因,正被越来越多的科学观测手段发现。“黑洞”的“霍金辐射”和“白洞”爆发出的宇宙成因和量子效应也正被科学家逐一验证,有的已达到了完美难争!为把这一认识能让大家理解,笔者将科学界称为宇宙大爆炸“奇点”的最大范围命名为“奇球”(目前虽然还不能确定它的最终体积,但却知到它包含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奇球”是一个宇宙坍塌收缩的“黑洞”孕育形式,它在自身强大的引力和热斥力中逐渐加快“脉动”,直到“奇球”里面的 “奇点”物质完成“热斥力”大于“自身引力”的孕育后,以每秒2.7×1016千米以上的速度冲破“奇球”暴涨成“白洞”爆发产生一个新的“宇宙”。

 

    在宇宙的量子基态中,地球人一直寻找质量和体积接近0而永远不等于0的“无名粒子”,但这个梦想一直难以实现!到目前为止地球人所能发现的最小物质被称为“夸克”,它们存在于中子和质子当中。地球人对“夸克”的深层研究还不能突破,为表明“夸克”的不同“味”,科学家们用“红、绿、蓝”三色来区分不同的夸克。“夸克”到底有没有更深层的结构?从地球人目前所发现的数百种基本粒子的不同表现形态可观察到,它们都与光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夸克”和“胶子”的强力作用,地球人还无法分离出单个的“夸克”,在“夸克”和“胶子”中存在的“无名粒子”与光子之间是否有什么相同的物理特性和关系?笔者把这个“无名粒子”命名为“奇子”,它的大小应该是小于普朗克尺度极限(10-33厘米)而大于0,“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科学家们苦苦寻求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奇子”,也许就存在于最普通最常见的光子和神秘的中微子之中!

//////

 

    科学界对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寄托了太多的希望!科学家们希望具有能量为7 ~ 14万亿电子伏特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能使“强子”(如质子、中子等)在加速环(长度为27千米)内加速,最终达到每秒转11000圈的速度(11000圈/秒×27千米/圈=297000千米/秒,即光速的99%)时,找出或回答科学家在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中尚未搞清楚的五大科学问题:

 

    一、物质的质量是从那里来的?标准模型预言的粒子中还有“希格斯粒子”未找到,这个被称为“上帝的粒子”是否存在?。如果能观测到“希格斯粒子”,那就能证明存在“希格斯场”,科学家认为所有粒子与“希格斯场”弥漫物质相互作用,就会形成了它们的质量。

 

    二、目前科学家分析,宇宙中存在着95.4%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到底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又以什么方式存在?为什么我们观测不到它们?

 

    三、宇宙大爆炸产生了相同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为什么在宇宙空间迄今找不到反物质?科学家们已通过天文观察窥视到了暗物质的蛛丝马迹,但还不能确定暗物质的构成成因,暗物质是否就是反物质?

 

    四、大爆炸发生后,原始宇宙形态什么样?它是否就是科学家目前能描述的形态?宇宙中是否还存在4维空间以外的额外维度?还有没有我们观测不到或有无法理解的其他宇宙形态?

 

    五、大型强子对撞机会不会制造出毁灭地球的人造黑洞?

 

    对前四个问题本书已做了回答,相信读到此书的太极“爱好者”会有明确的认识。现在可以明确地说:宇宙中物质能量和质量的转换以及它们的生成是以光速为质变转换点的,达不到光速运动的粒子还不能揭示“希格斯粒子”的形成与存在,因为只有达到或超过光速运动的粒子质能转换才会真正表现出物质和暗物质的基本形态。但是,“中国太极图”却明确地告诉我们,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希格斯粒子”就是笔者所命名的——存在于夸克和胶子之中的“奇子”!“希格斯场”就是“太极量子规范场”!他最终会被地球人的聪明和技术手段所发现。

 

    宇宙大爆炸初期时,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在“太极弦纵波”和“太极弦横波”复合作用形成“太极量子规范场”中完成它们的质量、能量相互转换和生成,至此,宇宙中就有了可观测到的有形物质;而大于光速仍以“太极量子规范场”形成的反物质虽然充斥在宇宙的各个角落,但由于我们缺少观测手段而难以观测和捕捉。

 

    关于第五个问题,本书也已说明。众所周知的“黑洞”成因已用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与“中国太极图”做了比对和推论说明,应该说已经比较清楚。笔者认为,达不到光速和超光速碰撞的粒子永远产生不了威胁地球生存的“黑洞”,(因为以接近光速的碰撞速度仍然小于C2,更不可能达到C3)。科学家们现在观测到的黑洞均是宇宙大爆炸初期超级质量的物质粒子团块未分离而形成的!也就是大爆炸形成的“太初黑洞”,由于这些物质粒子团块的巨大质量和引力,分布在不同空域就成为现在观测到的黑洞。由于黑洞的巨大质量而产生引力和电磁场作用,故黑洞周边的物质和光线都逃不了黑洞对它们的作用,这也是黑洞难以观测的原因。

 

    宇宙大爆炸时各类粒子在“太极量子规范场”中按照“太极弦纵波”和“太极弦横波”——即以小于光速、等于光速、超过光速的“太极S曲线”不断地交汇复合波动,是宇宙中明、暗物质生成的唯一条件!因为只有在每一个“太极纵横弦交汇处”才能产生离子物质。随着宇宙中明、暗物质粒子的暴涨和温度的降低,加上时空“太极规范场”中的“太极弦纵横波”衰减和红移,使宏观宇宙中才有了粒子、星云、星体、星团、星系、黑洞、白洞等物质的形成,因此,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中国太极图”所彰显的“太极规范场”是宇宙各类物质生成和转化运动的“第一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