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影评 > 影谈 > 手艺不老 岁月姣好

手艺不老 岁月姣好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01 13:4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url:,id:0

传统绞面濒临失传,专家建议规范后融入美容行业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姜璐

日前,东莞6个文化项目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欣喜之余记者也发现,部分老城区濒临消失的传统手艺还未得到保护和关注,绞面就是其中之一。

两把线,一盒粉,两张凳子,家住虎门镇振华路的婉姨在这些简单的行头中开始了一天的绞面工作。据了解,这种古方美容不仅成为念旧老人的美容选择,也诱惑着年轻人频频体验。

然而遗憾的是,作为传统的手艺,东莞街头的绞面手艺人已不多见,而年轻一代也鲜有人传承这一行业,这项依靠口口相传的传统绞面技艺,如今仅存在于老城深巷,濒临失传。

绞面:古朴美容术

在虎门镇老城区的振华路上,一间不起眼的门店前,婉姨正忙着给街坊绞面,只见婉姨与顾客对面而坐,顾客身系围裙,仰头闭眼,脸部被敷上薄薄一层面粉。婉姨说,绞面必备的面粉,一般是纯天然的鹅蛋粉,或者是可食用的石膏粉,再好点的是用珍珠粉。

婉姨绞面的动作娴熟利落,只见她将一根棉线缠绞成三根,并分成两角交叉状,一端在手,另一端用牙齿咬着,双手一拉一合,一松一紧,细棉线绞缠分合就像剃刀般来回在顾客的脸上“挽”。随着细棉线的翻转,面部深浅不一的汗毛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皮肤显得异常红润光滑。

绞面一次约45分钟左右,收费15元。婉姨告诉记者,她一般早上9时到这里,下午5时左右回家,而这样的作息时间,今年49岁的她已经坚持十多年了,“辛苦是肯定的,不过我喜欢给人扮靓,一看到别人变靓了,我的心情也好了。”婉姨说,她会一直坚持做绞面,直到做不动。

修眉:手艺吸引年轻人

传统的手艺今日是否有人捧场?显然有!婉姨的摊位上,一个小时里陆续来了两三位顾客,其中不乏年轻人。“男女老少的顾客都有,十几岁的靓女和80岁的阿婆都来我这儿绞过面。”婉姨说。

有人觉得绞面是“要靓唔要命”,但想想除毛后上妆容易点,眉毛形状好看点,就能忍住痛来“绞”。一名每月来“帮衬”一次的学生告诉记者,去掉细毛死皮后,整个人会舒服点干爽点。

家住振华路附近的阿霞有一次过来修眉,因太多人不想等,跑去美容院,但最后还是跑回这里。原来除了拉面毛外,婉姨修眉也很有一套,功夫因人而异。“老人修得眉毛更圆点,慈祥点,比较适合我的瓜子脸。”

绞面师:恐无传承人

婉姨告诉记者,“美容”还未家喻户晓时,“绞面”便是东莞妇女美肤的首选,绞面师傅仅用两把线就能将人的面部、颈部细小的汗毛绞掉,还能将眉毛修得“似弯月”,因此受到广大妇女青睐。绞面这项手艺也得以依靠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我14岁就会绞面了,小时候日日睇阿妈和婆婆做,慢慢自己也就学会了。那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放假时会和同学互相绞面。”

如今,绞面已在城市人群里悄然隐退,“年轻人都‘唔愿做’。”婉姨告诉记者,当初和她一起摆摊绞面的妇女有十几个,后来有些人渐渐转行。而她之所以坚持,是不愿让祖传的手艺闲着。当被问及是否有人跟她学习这门手艺时,婉姨摆摆手苦笑着说:“就算有,也没几个能坚持的。”

婉姨说,绞面需要耐心和细心,手劲尤为讲究,“不能大也不能小”,这需要长期花精力练习。“现在好多年轻人都耐不住性子”,让婉姨遗憾的是,东莞的绞面师傅渐渐少去,几十年后或许就彻底消失了。

学者:

建议绞面融入美容业

绞面可追溯至明朝,据东莞地方文献介绍,绞面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妇女美容方法,也是女孩出嫁之前的一个仪式,很有讲究。古时候,绞面是一种隆重而体面的美容方式,也是未婚女子在出嫁前必做的一种习俗,莞邑女子出嫁前会邀请老妇人为其操作,将新娘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弯弯的月牙眉,意为让新娘别开生面,祝愿她婚姻美满幸福。

“那个时候没有美容院,也没化妆品,女子面容的修饰,全靠口耳相传的古老美容术。”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讲师冯丽霞说,每逢赶集、庙会、赴宴、会客或者岁时节令,女子通常都要做绞面,其实就如同今天的美容一样。冯丽霞说姑娘们之所以钟情绞面,是因为香粉干燥、凉爽,不含有任何化学物,比较健康。

对于绞面的传承,冯丽霞建议,既然绞面是民间一门古老的化妆术,也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就会有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总结整理这种手工技艺,可以更好地将其规范融入新兴的美容行业,从而让绞面这一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手艺不老,岁月姣好。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