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7-14 18:07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黄山奇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真切地领略到黄山奇松的奇特动人,激发起他们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赞叹、向往之情,应做到以下几点;1、通过相关手段,引导把握奇松特征。播放黄山奇松的相关录像或者展示相关图片,都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黄山之松的形象,把握各种黄山之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2、凭借重要词语,引导感悟文中情意。本篇课文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依依不舍”等词语,无不生动地表现出黄山奇松鲜明的个性特征,显示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无比赞叹之情。3、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总分总构段方式;点面结合;比喻拟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录像、课文录音、投影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时间]

2008年11月11、12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2、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3、质疑: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

2、钢笔描红。

3、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屹立(yì chī) 玉屏楼(pín pínɡ)

陡崖(dǒu tú) 宾客(bīnɡ bīn)

二、组词。

陡( ) 屹( ) 誉( ) 卧( )

徒( ) 吃( ) 举( ) 臣(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被誉为(跟说:“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也就是(跟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投影展示黄山四绝图片),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跟说:“情有独钟”)。(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奇)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

二、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

(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1)迎客松:(多媒体展示迎客松图象)

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

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④“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同样,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③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③你能用“不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吗。(指名说)

④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1、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

2、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吗?(齐读)

(2)陪客松:

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①“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②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3)送客松:

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