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青花飞蝠纹笔筒,高16.5cm,口径12.1cm,足径12.1cm
笔筒呈圆筒状,口底径相若,底心微凹,青花蓝中泛灰。笔筒外壁绘桃树一株,树枝上结有9个大寿桃,树下绘山石、翠竹纹,近底处绘江崖海水纹,空间绘5只蝙蝠,天上飘有流云。此种吉祥纹饰寓意“寿山福海”,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底中央青花双方栏内楷书“长春宫制”四字款。
此器的纹饰画法具有典型的晚清风格。
10 青花松鼠葡萄纹碗,清光绪,高11.5cm,口径22.5cm,足径8.9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内外及底足内均施白釉。碗内光素。外壁绘青花松鼠葡萄纹,葡萄枝叶繁茂,松鼠穿跃其间。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
11 黄地紫绿龙葡萄纹碟,清光绪,高2.3cm,口径13cm,足径8cm
碟撇口,弧腹,圈足。通体黄地施彩。碟内饰双环线,里心为二龙戏珠纹,二龙一紫一绿。外壁饰四组折枝葡萄纹。外底墨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为瓷器釉上彩产品。其烧制过程是先在素胎上刻以纹饰,覆透明釉入窑烧造,然后在刻好的纹饰上按需要绘彩,其余部分施黄釉,再入窑低温烧成。
12 粉彩夔凤纹碗,清宣统,高9cm,口径21cm,足径8.7cm
碗撇口,弧腹,圈足。碗内白釉光素,外口沿和近底处各饰金线一周,腹部以粉彩绘夔凤穿花纹。外底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碗器形周正,线条柔和,用紫、红、蓝、粉、黄、绿设色,色彩艳丽,画工精细,构图饱满而不失清爽,是一件上佳的粉彩瓷器。粉彩绘夔凤穿花纹是清乾隆时期以来官窑瓷器习见的装饰纹样。
13 粉彩花卉纹碟,清宣统,高1.9cm,口径7.5cm,足径3.7cm
碟撇口,折腹,圈足。内外边缘均饰蓝色宽带一周。碟心绘粉色桃花一枝,旁有一丛青草。外底署青花“大清宣统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此碟蓝色的口沿配以粉嫩柔美的桃花,新颖别致。
14 东青釉杏圆瓶,清宣统,高30cm,口边长11.5cm,足边长13.2cm
瓶通体四方形,直口,口至颈部委角,鼓腹,四方圈足。内外通体及圈足内均施东青釉,颈部两侧对称置贯耳,腹部前后两面均有杏核状凸起。外底署青花楷书体“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杏圆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传统品种,自清雍正以来几乎历朝都有烧造,宣统时期的杏圆瓶现有窑变釉、仿官釉、东青釉等品种,均制作规整,反映了清代封建统治者奢靡生活用瓷的尾声。
15 青花松竹梅纹碗,清宣统,高7cm,口径13cm,足径5cm
青花松竹梅纹碗,清宣统,高7cm,口径13cm,足径5cm
碗口微撇,弧腹,圈足。白釉,青花发色浓艳,碗口沿内外及足墙均饰青花双环线。碗心绘团云纹,外壁满绘松竹梅纹。外底署青花“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松、竹、梅分别象征常青不老、君子之道和冰肌玉骨,这三种植物不畏严冬,故名“岁寒三友”,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
16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清宣统,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碗直口微敞,深腹,上腹较直,圈足。内外均施黄釉,里光素。外壁黄釉地上以绿彩绘两株桃树和四只飞鸟,近口沿处饰绿色环线一周,足墙浅刻双环线一周,所有绿彩图案下的胎上均有与花纹相同的刻划轮廓线。外底墨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款。
黄地绿彩是低温色釉釉上彩品种之一,以黄色釉为地,用绿色在锥刻好的暗纹上施以彩绘。这种装饰方法在盘、碗上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