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十几岁就混迹于上海十里洋场,虽然没条件读书,可是聪明过人。照样学样,在蓝衣剧社混上个跑堂演员,可是人高马大、漂亮,富于激情,头脑灵活,口齿便捷,黑白两道都吃得开,是典型成功的都市边缘人。
他几乎同时参加上海最有势力的两大帮派:青红帮和共产党。上海青红帮老大杜月笙认他为义子,共产党也需要这样能“混”的人,一九三二年就发展他入党。
后来人们给他的小老弟赵丹取个外号叫“混世魔王”,可比起金山“混”的本事,赵丹就差了行市了。
金山入党后,党内情报首脑李克农要他一定维持好和杜月笙的关系,因为蒋介石对杜月笙一直都毕恭毕敬。
田汉、阳翰生策划、夏衍编剧的《赛金花》,洪琛导演,金山演李鸿章,王莹演赛金花,蓝苹只能演小妓女。这戏一炮而红,从上海演到南京,场场爆满。金山成为当时的“话剧皇帝”。
他很快又变成社会名流,和蒋介石也都见过几面。这一切得到周恩来的激赏。
金山本来想跟周恩来去延安,周告诉他:
“你应该留在这里,争取到更多地方去演出,扩大知名度、扩大影响。”
周很明白,这混世魔王要是去了延安,等于压在阴山背后,就失去了他特有的魔力。
金山心领神会,和《鹿鼎记》里边的韦小宝一样,暗自窃喜:“两边都是俺的人”。很快他和李宗仁、白崇禧就关系密切了,在这桂系军阀重金邀请下,率团南下广西。在桂林盛大出演,宣传抗日。金山得风借水,继续南下,先后到了云南、香港、新加坡等地,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南洋巡回演出”。
虽然一路异国情调大开了眼界,可是也被外国当局多方刁难,使演出不如金山希望的那样辉煌,使他扬威天下。可是他成功地向南洋富豪陈嘉庚等各地华侨为抗日募集了巨额款项。
回到重庆后,周恩来对这次巡回给予大大的表扬,认为把抗日的风火点到了南洋。
王莹知道金山风流倜傥,又混迹江湖,早晚也不是她的归宿之地,毅然和金山分手,自去美国留学。她心比天高,不甘心就此沉沦在演艺圈里,一心想当读书人,于是和地下党员谢和庚先生,一起远走高飞。据说,金山为此也伤心了一段,但他决不可能长久的寂寞。
郭沫若的新剧《屈原》已经杀青,郭才子指定非要金山主演不可,王莹已经远渡,陈波儿、蓝苹等北上延安,于是选中了张瑞芳,由她扮演屈原的丫环婵娟。
第二幕是郭沫若的得意之作《雷电颂》,纵观郭沫若全集,资料不少,研究不少,真正如闪电般才华的光芒第一次闪现于他的长诗《女神》,第二次就在这个当年的绝唱──《雷电颂》中闪烁出夺目的华彩。
郭沫若有如此豪迈之文采,却没有同样豪迈的表述能力,只有通过金山浑厚的嗓音、激情的肢体语言,慑人的精神力量,才把郭沫若的梦想境界发挥得淋漓尽致。《屈原》的演出,造成了更大的轰动,金山成了不可动摇的话剧皇帝。小报上又大肆渲染王莹出走的花边新闻,金山周围一下围满了各种女性崇拜者……据报导有一位有脸蛋没脑子电影明星因为追不上金山而自杀……。
金山的感情模式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第一个有记录的女朋友易小姐,似乎是邻居;第一任太太王莹是和他同一剧团的女一号。现在他又自然地和张瑞芳坠入情网……他们闪电结婚。
日本投降了,举国欢庆。国民党派出众多“接收大员”从投降的日伪手中接收大量的动产、不动产,许多人因此发了大财。著名导演蔡楚生拍了部经典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描述一个原来向往革命者,后来因为混迹官场,腐化堕落,更当上了接收大员,一时得意非凡,数不尽的金钱、美女,他摇身一变,变成当代陈世美,电影结尾处白杨扮演的女主角伤心透顶,先是含泪托孤,然后就投江自尽……
很多人说,这就是金山啊。
原来金山真地变成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去长春接收日伪的电影制片厂,当了厂长,还拍了一部电影《松花江上》。回到南京后,解放军的炮火已经打到长江边上。国民党组织和平代表团到北平和共产党谈判,代表团的代表有:张治中、邵力子、黄绍雄、张士钊、李蒸和刘斐;顾问是屈武、李俊龙、金山、刘仲华。一个共产党员变成国民党谈判代表团的顾问,可见金山多么能混。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成立那天,院长廖承志向大家说:
“我向大家介绍的这位副院长,就是共产党的大特务金山。”
当时,青艺的主要演员有两拨;第一拨都是从延安到东北,然后再来北京的老革命,总导演孙维世又是众所周知的红色公主;另一播是从“国统区”来的,也是白区的左翼艺术家。
今天,看金山来参加这个开幕典礼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也就是党的统战政策,让他来这儿混碗饭吃罢了。要不是他和张治中等国民党要员一起留下来,表示愿意和共产党同舟共济,那么他这个接收大员早该抓起来了。
廖承志这么一说,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金山是隐藏了十七年的共产党员,金山顿时身价百倍,成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实际领导人。这是金山名利双收,一生中春风得意的最高点。后来张治中见到他笑着说:
“金山,你真是个好演员。”
◆北京青年宫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