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年级“我学剪纸”单元的学习内容之一,“梅花”是我自选作为“剪出生活中的乐趣” 的一个主题内容。经过以往的积累,他们初步了解到剪纸的方法有平剪、对折剪、中心点对称剪纸。因此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本节课预期目标,我把教学重点落在:强化剪纸简化、夸张的特点,五面对称折在剪梅花过程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把握梅花的特征进行简化与夸张,学会民间剪纸纹样的创意组合装饰方法。并拟通过师生互动、比较分析、自主选择、激励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剪纸特点,运用中国民间剪纸纹样进行创意组合,逐步积累中国民间剪纸的方法。懂得自我激励,也能改进错误,会欣赏中国民间剪纸的美,懂得剪纸的运用,树立变废为宝理念,体验剪纸的乐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弱,还不能深入、细致地去刻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差异性很大。在学习新本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只是在重复以前,没有提高的机械重复,不会去合理巧妙地运用或变化;有的学生会忘记以往经验可以为目前的学习所用。问题在于他们找不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本课的设计我注意学生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连接点,关注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备,教学设计中,剪纸方法和常用纹样的观察发现环节是旧知的巩固,为剪纸的特点和纹样的组合运用,阴剪、阳剪的表现方法是新知的学习作铺垫。关注到学生能力的差异,给出了自主选择的学习机会,鼓励与众不同,同时强化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教师的示范、总结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
针对上述情况,本着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都有进步的原则,因此,我拟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感受剪纸的造型特点,体验剪纸的乐趣。
1、吟诗赏画,激发好学品质。
在我主持的区重点课题《儿童诗与画创作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中,作为策略之一,我也经常引入一些古诗,从吟诵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从诗意配画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增加其发现美、创造美、领悟美的体验。借《梅花》品格的引用,激励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怕失败;出示的《梅花图》是美术大师——我们家乡的陆俨少先生的作品,也能激发自豪感。
2、理解运用,掌握学习方法。
我运用观察分析、观察比较、欣赏领会、深入观察、加深理解等方法,通过各环节的深入学习,通过师生互动、比较分析、自主选择、激励评价等方式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串联起学生的兴趣点、知识点、技能点、价值点,关注学生的经验积累、关注学生方法的领悟、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新惊喜、探究后的新发现。同时鼓励学生不怕失败,找出问题,重新尝试,象梅花般不怕困难。鼓励学生大胆组合创意,体验创造的乐趣。
3、鼓励试误,分层促进进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的挫败,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为了激励学生的自信,一方面给予学生试误的机会,从错误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反思、同伴的帮助、老师的点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多种选择,让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尝试。允许失败,分层学习促进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所进步。
4、利用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我们发现其“线条勾勒、放大镜、批注、记忆回放”等功能,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是非常有效的,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起到一定作用。根据本课实际,我主要选择了“线条勾勒、放大镜” 功能来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梅花特征和民间剪纸的常见纹样以及纹样的设计,解决了其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也很关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直观示范。
5、指导激励,注重过程评价。
在三十五分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学评价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始终觉得时间不够,而且评价也是不充分的。因此,我比较重视教学过程中个别引导、激励、建议式的评价,以及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对学生而言,每节课中自己的收获,自己的进步,自己的积极暗示,是学习兴趣保持的关键。在评价过程中,对有创意、做工精美、学习有进步的同学颁发“流动奖品”(其他班级同学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可给予学生作业过程中花纹设计的提示、借鉴或启发。有时我们也把剪剩下来的一些小废纸剪成小幅作品,作为“流动奖品”在我任教的班级中传递,变废为宝、快乐分享的理念从中渗透。
6、懂得运用,保持创意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