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家居装修 > [转载]破译密码:20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3)

[转载]破译密码:20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3)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9-04 14:5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之四:“少则明,多则惑,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即要注意授课内容的少而精,明确这一课要给学生什么,不要贪多求全,防止一节课的内容面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多而杂),要知道并非讲得越多越好。这方面翟老师有着深刻教训:

……接下来,就该“停车”了,但看到教学计划未能完成,加之想在上题讨论的基础上能带掉第二题,于是匆匆讲了第二例题(略加讨论)。临下课时才布置课堂作业,结果作业错误,集中在第10题(第二例题类型),有21人错,是本学期来课堂练习效果最差的一次,这就是贪多求全带来的后果。(1982.10.30)

翟裕康说,犯教学中的急性病,要求所学新知的一次巩固或急速巩固是不行的,是违反学习规律的,碰壁也就理所当然。这一方面影响进度,同时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应该在以后的新授中,逐步地、有机地巩固以前的旧知,让学生有个逐步消化、吸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不至于纠缠一处,踏足不前。

之五:“关心中下生。”搞三“不”四“了”,提高课堂效益,流程控制点在中下生,要在课堂教学中缩小而非扩大中下生与优生之间的差距。翟裕康说。首先,老师要讲得使学生很高兴,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最大可能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多课看上去轰轰烈烈的,那么热闹的场面也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参与,这就不行。第二,教学活动尽量减少个别活动。增加全体活动,那种指名答某题的做法其实不好。实的东西,就是能使全体学生学的东西,而不是少数学生学的东西。第三,教材的分量、练习的时间、讲解的方法……都要根据中下生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作业速度而定,讲评过程中多启发他们,多问他们还有什么不懂的,作业时重点辅导他们。补差要在课上真正地去关心,而不是放学留下来补课。“我一辈子怕做这个事情。第一,小孩自己不愿意留下来,第二,(老师)我自己也不情愿。有些老师不是补课而是惩罚,效果就更坏了。”

之六:“讲究教学设计。”如果说,做到前面5点就能达到三“不”四“了”的基本要求,那么对教学设计的精益求精就能使数学课堂飞跃到艺术殿堂。“圆的认识”这篇教材常被选作公开课的教学内容,翟裕康也上过,不过他是拿着一柄大锅盖去上的。大锅盖从包里掏出来,课堂上就笑声一片,但慢慢地,听课的老师不笑了,代之以感叹声。有人拿了光盘回家,说“看一遍有一遍新的体会”。

翟裕康说,“为什么要用大锅盖?不单为了好笑。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画圆,但是学生用圆规不惯,圆心会滑动。我就点拨要定个点。然后拿出大锅盖,我比着锅盖边画,画得很漂亮。但有个缺点,学生发现了,没有圆心!所以下面的活动就是找圆心,如何找?每人一张圆纸片,学生折啊弄啊,有了圆纸片上的折痕,再让学生讲半径直径的关系,弄起来就很顺。用锅盖我是要引起下面的过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提升教学设计的品位、层次非一目之功,听完翟裕康课的教师往往都会感叹:我怎么就想不到的呢?我们没有你聪明。翟老师眯着小眼睛笑,“我不是聪明,我是实践多了,想得多了。你们平时不爱想”。

不管是“改革课堂结构”还是“改进教学方法”,其基本的宗旨就是提高课堂效益,而要真正地提高效益,必须从实际出发——求实,根据课堂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这样的课才能符合教学规律,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翟裕康说,“我这人就讲究实实在在,我反对空的东西,课改不管怎么变,我的宗旨就是朴实有效,学生能学到东西就行。有效我就做,无效我不做”。

 

 

翟裕康带着他的三“不”四“了”走遍全国,所到之处无不引起惊叹,“粉丝”无数,被认为代表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他上了这么多公开课,一不试教,翟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很自信;二不提前见学生,要的就是那种新鲜感;三从未上过“砸锅课”,哪怕是有人故意考验他,把全年级的学困生集中到一个班让他开课,也被他及时调整教学要求而“化险为夷”。过硬的教学功夫背后,是自己多年的默默锤炼。

翟裕康说自己教学起步是一张白纸,这样反而没了束缚。他把自己的学习经验迁移到教学上来。他上学的时候不了解的人都不知道他成绩好,只见他整天玩,他的本事就在于,课上45分钟注意力集中,一堂课下来,老师怎么说的他都能复述出来。有自己的求学经历,搞三“不”四“了”他就有信心。

再者,翟裕康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而要做好,就要下一点工夫。40多岁翟老师开始学普通话,当时住在北河下小学,到梅岭小学上班骑自行车需15分钟,他就利用这段时间从说“一二三四”开始练普通话。上课坚持说,说得不行也说;晚上看电视,就学电视上的普通话,再别扭的音他憋半天也要憋出来。练了三四年,居然练出来了,虽然带点扬州味,但交流绝对没问题。

第三,翟老师的专业成长也很有“效益”。比如写教学手记,这个流行于现在新课改阶段的教师研修手段,他50年前就开始做了,而且他还发现了其中“诀窍”:“最佳时期是上完了两个班,本子一改,发现了一些问题,我就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我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就像拍照片一样。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后来我写文章很快,因为素材很多,都是有血有肉的。如果第二天再记就不行了。”“虽然没人要求,但我觉得要做好工作,就要写一点。尽量把思考变成规律性的东西。要做个有心人。”手记上时有不同颜色的笔墨圈画增删,那是翟老师每教一轮的反复推敲。

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提升效益出发,所以他的教学反思符合教学规律,历久弥新,他上的课,基本思路和结构几十年来也没有多少改变。

第四,功夫在课外,功夫在平时。翟老师喜欢说,“这是我平时养成的习惯”。翟裕康教学的特点,是对教材的处理、设计与众不同,脑子为什么这么灵?是因为平时每一堂课都在想。“我总在考虑。如何教好教懂。教得学生高兴。”一个设计他总是想很多方案,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好的。比如他70岁的时候上“退位减法”。设计了买女装的情境,就在想如何巧妙地导入。一开始准备拉夫人上阵,以为老伴购衣作由头,可准备的服装不是给老太太穿的,不够自然巧妙。徒弟送他一根红领带,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课上和学生讲,女徒弟送了领带,应该回赠礼物,送什么好?学生果然提议买衣服,一下顺利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