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家居装修 > [转载]破译密码:20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

[转载]破译密码:20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9-04 14:5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原文地址:破译密码:20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作者:杏坛思想者

商德远:

重磅推出——一位二十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究竟有什么“密码”?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奇人”,揭秘这一艺术密码……

 第一篇:追求效益;第二篇:不留作业留下的是什么

                追求“效益”

                         选自《江苏教育》

“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翟裕康这样向人介绍自己:“本人身高1.85米,体重60千克,到现在为止体温从没超过38℃。”数字和计量单位的规范使用,很有一些多年数学教师的“本色当行”。其实他的“数据库”里应该再加上这么几条:

别人的小学是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这么读下来的,翟老师则是在上海从一年级跳三年级再跳五年级。然后换个地方——江都,考四年级再跳六年级,一三五四六:

25岁,中师毕业两年,当上扬州师范附属小学的数学教研组长,有可能是该校历史上任此职位最年轻的:

1968年调任当时扬州有名的三类学校北河下小学,教3个毕业班数学,150多名学生。自1978年市里恢复统考后,凡考场内数学成绩百分较多的,不看便知出自北河下小学。1981年,这个学校小学毕业考数学均分91.7,居全市第一;

1982年调扬州市梅岭小学,该校的六年级当时共有20多个留级生,翟裕康任教一年后,毕业率100%,34%的学生升入重点中学;

1983年9月,全国第一届小学数学学术交流讨论会在西安召开,名不见经传的翟裕康在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减轻课后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论文,共2000多字,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自此树起了三“不”四“了”的特色招牌(三“不”:不上课表以外的课,不让学生下课做作业,不布置回家作业;四“了”:课上教师该讲的要讲了,学生该练的要练了,练后还要评了,下课前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堂作业本收了):

1990年3月11至13日,江苏省教委召开一个内部的小型座谈会,专门研讨如何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有两个人被点名要求与会,一个是连云港小学语文教师王元,一个是扬州小学数学教师翟裕康,他们都以不留家庭作业著称;4月26日,两人在南京各上了一堂示范课:年底省教委就颁发了一份在江苏教育史上意义重大的文件——《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意见(试行)》,俗称“45号文件”;

40开外,开始学讲普通话;2007年,翟裕康70大寿,他用独特的方式给自己庆祝,为孩子们又上了一节数学课……

看上去,翟裕康的教育人生,就和他的数学课一样,讲求“效益”,而且真的奏效。

 

 

一生养成追求“效益”这个特点,翟裕康认为,主要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父亲解放前在上海码头开大吊车运煤,老板定额发工资,一小时内能吊几爪就发几块洋钱。别人一般吊70几爪,翟裕康父亲却能吊150几爪,是一般人的两倍。诀窍在于,别人都是把吊臂转到煤堆上再把吊爪打开抓煤,而父亲在空中就吊爪大开,刷的一下,下去起来,干脆利索。翟裕康小时耳闻目睹,自然印象深刻。

所以初中毕业后,他一心一意想和父亲一样,到上海当个优秀的工人,哪里想到将来要做教师?但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尽管他以班级前三名的身份,可以保送扬州中学和江都县中,但家贫母寡(父亲过早地因病去世),无力负担,只能选择不花钱的师范。翟裕康只好挑着包袱别别扭扭去扬州师范学校报了到,迟了三天,差点被退学。

抱着“一个大男子汉怎么能教好小学”想法的翟裕康,在师范里倒是表现优异,13门功课门门5分,这样的成绩全校共有两人,他居其一。艺体尤佳,天天下课打篮球,毕业时体委想留他,“一心不想当教师”的翟裕康很高兴,谁知师范校长唐春有意留贤,把他藏在招待所里一星期,体委找不到人,只能作罢。校长让他留校,一时也没有分配具体工作,翟裕康搬一张桌子坐在校长室,闲来自学高等数学。坐了两个月,扬州师范附属小学学制改革试点。缺少教师。跑到师范学校来要人,唐校长看翟裕康正好无事,手一挥把他派下去了。

翟裕康只能“认命”,反而心一横,不信自己当不好小学教师。从没实习过的他,先是教语文,当班主任,不到一星期,喉咙就失声了。一学期后附小校长听说他数学好,就让他带毕业班,语数包班。当时一起住校的老师说学校要求晚上要学习,睡觉不能早,睡觉早校长要找谈话,所以有入睡觉时也把灯开着。翟裕康每天8点就睡觉,上床就关灯,校长果然找他谈话,但谈来谈去找不到毛病,就说你时间利用得很好,写个经验吧,发到校刊上,就谈怎么利用时间的。结果这个毕业班54个学生,27个考取扬州中学,在附小也是不得了的成绩。后来翟裕康就担任学校的教研组长,自此一直任教毕业班。

“文革”开始,翟裕康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自愿请调到扬州市北河下小学——人称“要得好,到附小;要打架,到北河下”。翟裕康在北河下14年,每天早上三堂毕业班数学课,百多号学生,根本没办法布置作业,布置了也改不完,翟老师就在课堂上想办法,三“不”四“了”有了雏形。

在北河下干得好。一些单位就去局里要求抽调翟裕康,他都没去。直到1986年,才被硬调到梅岭小学任教导主任。当时梅岭是最低潮,翟裕康算临危受命。局长要求,两年之内,把梅岭的数学搞上来。第一次和梅岭的老师开会,校长说,翟主任,我们已经够意思了,7进7出(7点进校7点出校),这么弄都没弄出来,你可能没办法。翟裕康提了几点:第一,要狠抓课堂;第二,要减轻负担,作业量不能多;第三,不要各敲各的锣鼓——刻一张蜡纸印50张卷子自己班做一下再烧掉,这种事再不能有。学生的练习统一由他来复写、布置,如果最后成绩上不来,他来挨板子。下面反对声一片,翟裕康不管。抓课堂,他就邀请老师们听自己的课,连听了14节,老师们发现这样教是有效果,课后负担是轻一些,但不知考试行不行,结果毕业考梅岭打了翻身仗,老师们这才心服口服,全面贯彻翟裕康的做法。

 

 

三“不”四“了”名气响,但只归纳了外部的课堂特征,细细看来,体现翟裕康教学“高效益”真正关键的是两句话:“改革课堂结构”和“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