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高阳县莘桥村书画艺术源远流长、远近闻名,其广泛的群众基

高阳县莘桥村书画艺术源远流长、远近闻名,其广泛的群众基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02 08:0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本报记者刘虎

通讯员耿国栋刘雪峰

潴龙河畔、保沧路旁坐落着一个冀中平原上随处可见的村落——西演镇莘桥村。潴龙河与保沧路的在此交汇,让莘桥村成为曾经名噪一时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文人骚客往来穿梭帮助莘桥人开阔了眼界,灵活了头脑,提升了品位。现如今,昔日繁华早已退去的莘桥村,却因书画艺术群众基础广泛、技艺高超而声名远播。

书画之于莘桥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寻常百姓习练书画,品评书画,收藏书画,礼赠书画,莘桥人已经把书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享受,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走进村民常文启家,一个由毛巾生产车间改造而成的硕大的书画创作展览室内,出自村民之手的真、行、草、隶、篆数十件作品或悬挂、或摆放琳琅满目。书画台前“莘桥书画研究会”的十多位成员正在挥毫泼墨、笔墨丹青。“童蒙养正教子为致要,饮水思源百善孝为先。”一幅颇具刘炳森味道的隶书作品,在常文启笔下一挥而就。就是面前这位其貌不扬的农民自幼学习书法,年逾花甲正、草、隶、篆日臻完善,2013年其作品入选河北省首届楷书大展。

在众人的一片称赞声中,郭万水凝神提气,“精气神”3个榜书大字跃然纸上,虎虎生威。如果不经介绍,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已经78岁高龄的老人。当过兵,也曾经担任过村干部的韩瑞祥是“莘桥书画研究会”的负责人。见到客人到来,略显激动的他挥毫写下“群贤毕至”4个大字。他放下手中的笔,介绍说:“赵锡庄老师是我们县有名的书法家,相传高阳腊染就是他的先祖所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老师在我们村小学教书,在他带动下,当时村里喜爱书法的村民人数、书法水平都达到一个高峰。现如今,在我们村谁家逢庆寿、贺喜、丧葬诸事悬对联、条幅等早已成为习俗。莘桥人过年或家中遇红白喜事不请人写写画画就不算圆满,这就促成了莘桥人爱好收藏书画的风气。家里悬挂字画在我们村非常普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普通的乡间村落既有数十人的书画队伍,又有画店、装裱店、书法学校,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书法进课堂在莘桥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中叶赵锡庄老师便把书法送入课堂,作为学生的专修课。从此,村里学校的书法课从未间断过。多年来,常文启等一直义务给村小学的孩子们讲授书法课,寒暑假还要把孩子们和想要学习书法的村民请到家来,口传身授。现如今,常文启家的书画室不仅仅是村里书画爱好者们的重要活动场所,茶余饭后村民们来这里欣赏书画人也很多,可以说已经成为村里的一个书画展览馆。

以文促商、以商养文是莘桥村书画艺术得以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石碑雕刻是莘桥村的传统产业,书画艺术的兴盛促进了石碑雕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书画艺术广泛的群众基础催生了莘桥村书画店、装裱店的诞生。同时,书画店又成为书画爱好者们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平台。36岁的郭强是莘桥村书画界的后起之秀,他笔下的钟馗威风凛凛、

生动传神。今年春天,他在高阳县城开了一家书画店,开业那天近百位来自保定、高阳等地的书画家济济一堂,举办了盛大的书画笔会。

广泛的群众基础如同金字塔的塔基,有了坚实宽广的塔基才能建设起高耸的塔尖。多年来,从莘桥走出去的书画名家不在少数。以画虎著称的著名画家曹环义现居北京。1945年生于莘桥村的他自幼酷爱绘画,14岁受教于国画大师李苦禅,曾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作画,并多次在中国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深受各界人士好评。曹俊义,1951年生于莘桥村,13岁学画,初学人物,后专画动物,因其子属“猴”,故喜画猴,作品精妙传神,远近闻名。远方游子思念家乡,时至今日他们还时常回家探亲访友,与家乡人共同探讨书画艺术,话离别之情。

莘桥村书画艺术的源远流长、声名远扬引起了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由高阳县委宣传部牵头,高阳公益文化研究会编辑的《莘桥书法作品集》已经与人们见面,常文启、郭万苓、曹迎国、李克鹏、郭万水、崔来僧、韩瑞祥等莘桥村知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均收录其中。高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冉旭光说:“莘桥村的书画人物们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在文化建设道路上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以书画为乐。他们的书画作品形式多样、灵动自然、涉古问今,组成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