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5:六种回答模式1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5:六种回答模式1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7-20 19:0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鲁原创五)
  洛桥
  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注]"洛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
  (1)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08济宁二检)
  余干[注]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省。
  (1)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
  (2)试简要分析结尾"何处捣寒衣"一句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甘露寺多景楼
  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1)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名优三)
  江天暮雪
  陈  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不少评论家认为此诗"诗中有画",试结合前四句进行分析。
  答:
  (2)分析该诗中"渔翁"这一人物形象。
  答: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08日照二研)
  小园
  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黎简是一位无意仕进,宁愿以作书面、授蒙童为生,清贫自守的岭南诗人。
  (1)诗的前半部分以炼字胜,请以第二句为例作简要赏析。
  答:
  (2)诗的后半部分以意境胜,景中见人。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名优八)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请简述之。
  答:
  (2)前人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结合颈联谈谈你对"诗中有画"的理解。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威质一)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①,把剑觅徐君②。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①谢傅:晋代名臣谢安。他在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②徐君:典出《说苑》,"吴季杞聘音,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
  (1)结合诗的首联和颔联,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2)简析尾联的艺术手法。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合肥二检)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1)"飞鸟"隐喻什么?"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和情?
  答:
  (2)诗人是怎样写"饯别"的?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兖州模拟)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答:
  (2)本诗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潍质一)
  中秋夜无月
  樊增祥
  亘古清光彻九州,今夜烟雾锁琼楼。
  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
  [注]此诗写于1905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
  (1)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
  (2)分析这首诗一、二两句的艺术手法。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济二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诗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答:
  (2)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1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鲁原创二)
  秋斋即事
  许  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秋斋即事"中的"秋"意?
  答:
  (2)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选择其一加以赏析。
  答:
  第6课时
  一、高考原题详析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08宁夏、海南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里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祥的气氛。(意思答对即可)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意思答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注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个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
  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言之成理即可)
  (2)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云,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从题目中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上片前三句是写"聚",后三句是写"散","聚散匆匆"是关键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时间短暂。
  (2)词的上片是离别之苦。"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下片写别后之思。"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