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减肥 > [转载]浅谈陈氏太极拳动作的度(仅供参考)

[转载]浅谈陈氏太极拳动作的度(仅供参考)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3-15 12:1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转载]浅谈陈氏太极拳动作的度 (仅供参考) (2015-03-13 11:56:13)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浅谈陈氏太极拳动作的度 (仅供参考)作者:陈正雷太极-庞德立

  陈家沟太极拳馆合肥分馆主教练 庞德立

陈氏太极拳的爱好者们都知道,陈氏太极拳老架新架,也通称之为大架。大架里面有舒展大方这一特点,那怎样能做到舒展大方呢?最重要的要掌握动作的度,使之不丢不顶,无过不及。我在这里简单的分析一下陈式太极拳动作的"度"。与喜爱陈正雷大师拳架的太极拳爱好者们分享交流。

在陈氏太极拳爱好者里面很多人的动作都到不了位,也就是掌握不好度,不是动作开合过大,就是弯腰夹臂等等。首先我们先来了解陈氏太极拳的度的含义,度,在陈氏太极拳中,也就是位,也可以说是位置,也可以说是方位,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方向,比如说手臂的伸展度,身法的高低等等。大家都知道太极是一个立体的圆,而不是平面的圆,更可以把这个立体的圆与人体相结合,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太极。这个立体的圆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称之为点,所以我们可以跟太极拳的理论相结合,称之为运劲为圆为柔,落点称之为方为刚。在做好陈氏太极拳对身体的基本要求包括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等等以外,我们把太极拳的动作分为手,身,腿来分析一下陈氏太极拳的度,可以帮助初学太极拳的太极拳爱好者检查自己的动作是否到位。当然,浅谈只是表面的动作以及架子,练习太极拳首先要会,再做对,才能更深入的涉及到太极殿堂。

先简单的说一说方位,先说四正方位,身体所站立的点为中心点,前后左右称为四正方,从太极拳的角度去理解,有四正方,就有四隅方,四隅方就是以身体站立的点为中心,身体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就是四隅方。也就是大家平常看到的八卦方位,当然太极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所以四正方也可以是上下左右,还可以是上下前后。从四正方的前方,到四隅方的左前方,之间的夹角的度数是45度,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一个圆的360度分割成8个方向,每个方向与最近的另一个方向之间的角度就是45度。太极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立体的圆,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定位四正方和四隅方。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大家看到的都是一个立体的圆,从动作看每个关节都可以是中间的中心点。

我们首先从手臂开始分析,手臂的伸展度怎么样去衡量呢?太极拳论所说的随屈就伸,可以片面的理解成以弯曲的姿势代替伸直的姿势,要怎么样去代替伸直的姿势,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手臂伸直,然后自然的松肩坠肘,这样就可以做到手臂的随屈就伸,当然,放松手臂也要把握好度,手臂弯曲以后肘关节不能形成夹角,也就是说不能低于90度角,如果按照度来说的话,就是90度加45度,也就是135度,当然太极拳的动作不能用准确的角度去衡量,所以可以说成是135度左右,这就是手臂伸展的度。在臂弯相合的时候,也不能低于45度角,低于45度,就会使臂弯夹紧。比如六封四闭,双手合于左耳侧时的动作,如果臂弯夹紧就会使僵劲突显出来。在保持臂弯不低于45角时,同时使双肩,双肘自然相合就可以了。

手上的动作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个度,就是在动作定式时的坠腕,会形成中指领劲上提,就是我们之前说的立体圆的顶点,也就是朝向上方位。比如说懒扎衣定式时的右手,动作完成以后,手指朝向是向上的。在做棚劲的时候,外侧的手因为要与手臂形成一样的角度,也就是小臂与手的夹角要形成135度左右的夹角。然后手指的朝向是,向内上方45度左右方向,这样手臂自然带有棚劲,就不需要用多余的力去做所谓的僵性的棚劲。比如金刚捣碓前式,双手向左上方棚出,双手手腕高度一致,左手手心向外,手指朝向就是右上方45度左右方向,右手手心向上,手指朝向是平指身体的左前方45度左右方向。向右平捋以后的动作,右手手心向外,手指朝向就是左上方45度左右方向,左手手心向上,手指朝向是平指右前方的45度左右方向,当然我们主要是以身体为中心所说的角度。

现在我们再说说身,身我们可分为肩,身和胯。先说肩,拳论要求松肩,双肩放松时会自然的微微内合,这也就是双肩的合劲。从度上来说,手臂和身体的连接处,要形成一定的度,这个度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135度左右。比如懒扎衣或单鞭,手臂打开以后,肩做为连接手臂与身体的连接点,角度也是135度左右,这样打开以后,肩就不会前顶,更不会过了身体侧面的中线。身的方位和角度,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起式接金刚捣碓,双手向左上方棚出,身体面对的方向是左前方,就是四隅方的左前方的隅角,与之前的正前方形成45度左右的夹角。向右捋以后,身体面向右前方的隅角,与之前的正前方形成45度左右的夹角,与上一动作的角度相加,就是90度左右的夹角。

胯的动作因为比较隐秘,所以不好表述,而且每个动作松胯的路线都不一样,所以这个关节可能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个环节。

腿上的度分为身法的高低,膝关节和脚。恩师陈正雷曾经告诉我们,太极的身法高则为养,养即养生;低则为用,用即技击。所以身法才会有高低之分。但是不管身法高低,还是步法大小,都是比较好掌握的。步法打开以后,在保持双胯放平时,只需要重心腿小腿保持垂直,虚腿在同时保持弯曲就可以掌握了,比如说步法大,为了使重心腿小腿垂直,身法就会压低,同时虚腿也要保持弯曲,如果步法过大,为了使膝关节不过脚尖,身法压的再低,也不能同时使重心腿小腿垂直,并使虚腿保持弯曲的。步法小,保持重心腿小腿垂直后,虚腿也要保持适当的弯曲,这样身法自然会高一点,如果步法小,身法压的低,那么重心腿很容易使膝关节超过脚尖,形成虚实不分的步法。

膝关节,大家应该都知道练习太极拳形成并影响膝关节疼痛的几个原因,比如开始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膝关节过脚尖形成的跪膝,结束没有充分的放松等等,其实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进行太极拳的运动当中——膝关节的摆向,就是不能硬扭硬扣,简单一点来说,就是保持膝关节不超过脚尖的情况下,与脚尖方向一致,就很容易把膝关节的度,把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