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七星剑”剑谱(草).练习剑术中“撩剑”的体会 (2012-10-03 12:12:04)
标签: 太极剑刀 分类: 体育
“武当七星剑”剑谱(草)
1. 虚步含剑
2. 右弓步点剑
3. 左蹬脚反刺剑
4. 转体抡挂直刺剑
5. 探海平衡刺剑
6. 左弓步刺剑
7. 转身拗弓步点剑
8. 剪腕花歇步下截
9. 转身歇步回抽
10. 上步抡挂丁步点剑
11. 左弓步拦
12. 右弓步拦
13. 左弓步拦
14. 转身旋转扫剑
15. 云剑右弓步平斩
16. 换步翻身右弓步点剑
17. 云剑扣腿下刺剑
18. 马步推剑
19. 提膝云抱剑
20. 进步右平衡刺剑
21. 返身虚步回抽
22. 左弓步拦
23. 右弓步拦
24. 左弓步拦
25. 进步反刺
26. 回身右弓步点剑
27. 挽花右虚步点剑
28. 上步右蹬反刺剑
29. 转身歇步抱剑
30. 转体抡挂剑
31. 马步刺剑
32. 进步搅剑
33. 扣腿上撩剑
34. 退步右撩剑
35. 退步左撩剑
36. 退步右撩剑
37. 虚步捧剑
38. 挽花并步刺剑
39. 上步右腕撩剑
40. 沉腕上撩剑
41. 退步挽花背剑
42. 左转上步提剑
43. 剪腕花踢腿抽剑
44. 右弓步点剑
45. 左弓步撩腕接剑
46. 左提膝亮指
47. 退步收势
由于“武当七星剑”乃武当山的镇山之宝!长期以来,仅在武当山道观内流传。外地学员要亲自前往拜师学艺。目前尚无公开的“武当七星剑”剑谱。 为便于自己和对此套路感兴趣的朋友学习,本人根据网上下载的陈师行道长表演的“武当七星剑”视频整理。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练习剑术中“撩剑”的体会
剑的结构-----古时人们把剑身的结构分为“两脊”、“三锋”、“四刃”,“两脊”是指剑身两面上突起的“脊梁”。而“三锋”是指剑身前端三寸左右的刃部。以右手虎口握剑为参考,顺着虎口出去到剑尖的三寸左右的刃为“上三锋”,利刃朝上,另一侧为“下三锋”,利刃朝下。而我们通常说的撩剑,用的是“下三锋”。而“四刃”是指剑身上下两刃加上剑尖的上下两刃。其实中国剑术中的剑法,就是如何使用“两脊”、“三锋”和“四刃”的方法!
“撩剑”则是用“下三锋”攻击对手!
“撩剑”是中国武术中基本剑法之一。在长拳类剑术和太极剑中风格各异。由于后者与练太极拳一样,要求全身放松,剑法的力度不能过于明显。但要稳稳地隐藏其中,即暗藏“杀机”。
“撩剑”的基本含义是立剑走贴身的大圆挥臂由后向前上方或由前方向后上方撩出,力达剑刃前部“下三锋”攻击对手。
“撩剑”动作的种类:(前四种解释参考武冬教授编的“太极剑教学与训练英汉双语教程”)
1. 前撩----持中阳剑(虎口向下,手心向右,下刃向上,成翻手反立剑),用剑下刃前端由下向前上,使下垂的剑用力向上掀起挥臂攻击成为前撩。
2. 后撩----剑沿身右侧经下向后撩出,反腕掌心向后上方,为后撩剑。
3. 正撩----前臂外旋用小指(反向虎口)一侧的剑刃前端,运臂将剑锋在身后,由上向下做弧形反撩用反立剑在身后,再由右下向上撩为正撩。
4. 反撩----小臂外旋掌心向内,剑身贴近身体左侧,剑锋自上至下作弧形反腕,用反立剑在身前,由左下向上撩为反撩。通常称由右而上为正撩,由左而上为反撩。
5. 挽撩----即“撩腕花”,以腕部为中心在自己的左右侧划立园,向正前方撩击,如游明生先生编的“武当松溪小花剑”中第七动“野马分鬃”,这是在快速行进中的撩击,要体现剑身合一,像螺旋样的前进!我在自己学习和教学中体会到,如身体保持平稳向前,身体没有先向右继而朝左微微倾斜地配合撩击,则缺少身法的配合。此外,还需注意撩剑时脚的后撩动作。不能是一般的跑步!游先生在书中和蝶中均未提及。他仅强调左右挽花要连贯圆活,纵跳要远,提膝要高。
6. 行撩----即行步撩剑。如李德印教授编的“武当太极剑”中的第29动“行步撩剑”。无论做右撩剑还是继而左撩剑首先必须贴身划立圆,步子要走在“S"形。李教授在书中强调“行步要平稳”。我在练习中的体会是撩剑虽是挥臂由后下方向前上方利用剑的“下三锋”袭击对方。但如缺乏腰部的力量,则身法略显不足。我认为在行步中练功者的头部高度尽管脚走'S”,但头顶并非保持水平,而是持剑挥臂撩立圆的最低点时,整个身体应下沉,当撩到正前方时,应以腰带臂,再以臂带剑撩击对方。这样动作既有起伏又符合技击的原理。我曾练过一些长拳类的剑术,包括初级剑,乙组剑,甲组剑,六段剑等。我的体会凡撩剑均要用腰部的拧转而非单纯的挥臂!我见过许多练剑的朋友似乎没注意到这点。不过以上是自己的粗浅体会。如有不妥请朋友们指正!
(各位朋友:我把“挽撩”和“行撩”划到撩剑的范畴,把剑的”三锋“分成“上三锋”和下三锋“。似乎以前没有人这么提过,不知妥否?)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