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剑 > 2008北京奥运会太极拳.剑冠军崔文娟(2)

2008北京奥运会太极拳.剑冠军崔文娟(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31 11:30 编辑: 网络 查看:

  以后的十几年里,一想起小时候挨的那几皮带,二平就会想起父亲和老师的一片苦心,从而对自己更严格。   在父亲、老师的严格培养下,悟性颇高而又很能吃苦的王二平武艺有了很大提高。看着二平那稚嫩而又非常规范的招式,父亲感到很喜悦,他常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当时的王二平年纪虽小,却很要强。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小伙伴们有心捉弄他,说:“二平,你不是会功夫吗?在水泥地上翻几个跟斗行不?” 

  二平哪经得起激将法,他拍着胸脯说:“别说几个,十几个咱也不在话下!”他还真的就在水泥地上辛辛苦苦翻了15个跟斗,双手都磨出了血泡。伙伴们顿时肃然起敬。 

  从8岁起,王二平进入平顶山市业余体校武术队训练,直到13岁。严寒酷暑,风霜雨雪,他从未懈怠。这其间,他多次参加河南省武术比赛,多次荣获冠军。

  二 初露头角

  1981年,河南省武术队教练乔熛相中了王二平那股争强好胜的冲劲儿,将他从市业余体校选拔进省武术集训队,从此开始了他的专业武术训练.。进入省队之初,王二平练的还是刀枪剑棍,自选长拳.当时,河南武术队在国内各种武术比赛中成绩很一般,乔教练决定扬长避短,从太极拳入手,打开局面.王二平在乔教练的建议下,改以攻太极拳为主,兼而进行臂拳、对练、刀术、枪术等多类项目训练.

  河南是太极发祥地,名家辈出,练太极拳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王二平一方面在乔教练的指导下悉心揣摩,刻苦习练,一方面利用假期直奔陈家沟,求教于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王西安这陈式太极的”四大高手”,从传统套路中吸取营养.

  王二平练武有着顽强的意志和勇于吃苦的精神.他所从事的都是难度极高、强度极大的项目,在训练中,流的不仅仅是汗水,有时候流的是血水.他在对练双刀时,曾被队友刺中眼内毗,鲜血直流,送到医生缝了好几针.如果对方用力稍重,或尖刀稍偏,后果不堪设想.在与队友对练单刀时,曾被对手划破手腕,几乎伤及腕动脉.在与队友对练枪术时,腿部曾被对方深深刺中.至于手脚扭伤、跌破,更是家常便饭。但这一切只能刺激王二平更加发奋练功,比以往更加刻苦.

  在长期高强度训练下,王二平的武功得到很大提高.其中,他的太极拳在省队乔教练和陈正雷等太极拳名师的指导下,经过悉心揣摩,刻苦研练,进步最快,终于创出自己沉稳、圆润、缠绵、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

  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预选赛,王二平获得太极拳第五名,初露头脚.接下来的几届全国太极拳、剑,他也进入了前六名.

  虽说也拿了名次,可每次上场领奖时,总排在”王座”后面两米处晃悠,这让从来不甘居人后的王二平脸上直发烧.他暗暗在心里发誓:”等着瞧吧,早晚有一天,我王二平也会把金牌挂在脖子上的!”

  这一天终于到了.1987年,在湖北孝感举行的全国太极拳、剑比赛上,王二平勇摘陈式太极拳金牌.1988年、1989年,他又蝉联两届中日太极拳对抗赛太极剑冠军.

  三 困龙亦有上天时

  在主攻太极拳的同时,王二平也没有放弃全面发展的技术方向.在全国比赛的间隙,经常可以看到他向张玉萍、任刚等优秀运动员学习刀术、棍术、通背拳的身影.  
 
  1988年全国武术比赛,他获得了武英级运动员的称号.

  1989年6月,全国武术锦标赛甲组团体赛在成都举行,河南男队异军突起,来了个”三级跳”,从过去的第九名一跃变成第二名.在这场漂亮的翻身仗上,王二平是主将之一.  同年,在山东举行的个人赛上,他又连获太极拳、刀术第二,双刀第三,棍术和对练第六,力夺全能第三名.

  从此,这个日趋成熟、如日东升的武坛新秀,以自己不折不扣的实力引起了武术届的注意.

  1989年初,王二平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太极拳、剑学习班.学习班上,他探听到中国武协准备推出以杨、陈、吴、孙四式太极拳为基础的综合太极拳竞赛套路.颇有心计的他立即见缝插针,除了跟桂香老师练陈式太极外,还向张继修、李秉慈老师学习孙式和吴式太极拳.结业时,别人大多拿一两项结业书,他却一下拿了三项,为习练42式太极拳打下了基础.

  1989年11月,王二平被调入国家亚运会武术集训队,成为了19名队员中唯一的河南籍选手.

  但是,他的肩头担子十分重:参加竞争男子太极拳比赛资格的另外两名运动员是福建队的陈思坦和广西队的王增祥,他们都是主练杨式和48式太极拳的顶尖高手,改练42式太极拳轻车熟路.而王二平过去只练陈式太极拳,改练综合套路,起步相对来说稍晚.  怎么办?除了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别无他法.在北京体院集训的8个月里,每次训练课,他都比别人多打几趟拳,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馆.他还经常半夜爬起来,溜到小白楼外的草坪上,一遍遍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为了研究拳理,表现出太极拳内在的神韵,他还研读<易经>,十分投入.

  全身心的投入,并不一定能有相应的回报.集训结束后,王二平未能拿到亚运会的”入场券”.当送站的汽车驶离体院的时候,他频频回首,百感交集:这里印记着他的足迹,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1990年上半年的全国武术锦标赛甲组团体赛上,他一口气拿下双刀、通背拳第一,对练、单刀第二,太极拳第三,名列全能亚军。

  但是,在同年11月开战的个人赛上,他却栽得很惨,竟没能进入太极拳前6名,棍术也名落孙山.这简直是当头一棒,打得王二平整个人都懵了.

  王二平毕竟是在武坛已经拼搏了十载的宿将. 太极拳更磨练了他的性格,开阔了他的胸襟,使他领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因此,每逢失败和挫折,他既不怨天尤人,更不自暴自弃,而是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不足,继续执着地追求。

  当天傍晚后,饭后,王二平登上楼顶乘凉。落日的余晖映红了满天晚霞,五台山蜿蜒起伏,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盘卧在天地之间。他触景生情,心头一热,挥手写下七个刚劲大字:“困龙亦有上天时!”

  关键时刻,教练乔熛也以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励他:“拿出男子汉的气度,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