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剑 > (新版畅销)/李德印 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新版畅销)/李德印 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2 20:35 编辑: 网络 查看:

)42式丈板剑的型法规格
  1.剑法
  古代剑术把击、刺、格、洗四类剑法称为母剑。所谓击法,指用剑刃前端
(又称剑锋)去点啄、敲击,如点剑、崩剑、击剑等剑法。刺法指通过臂的屈伸.
用剑尖进攻对方,如各种方式、方向的刺剑。格法指用剑刃去攻取或拦截对方,
如劈、斩、扫、截等剑法。洗法是通过剑的滑动和挥摆,剑刃形成切割或削割,
如带剑、抹剑、抽剑、撩剑、削剑等剑法。
    42式太极剑的剑法十分丰富,总计有22种。现按其在套路中出现的顺序,将
剑法介绍如下。
    (1)点剑:立剑用剑尖向下点啄,力达剑刃前端。
    (2)削剑:平剑自左侧后下方向右侧前上方挥摆切削,力点沿剑刃向前滑
动。
    (3)劈剑:立剑由上而下劈砍,力点在剑刃,臂与剑多成直线。
    (4)拦剑:立剑反握,由后向前拦截,力点在剑刃中、后部。
    (5)撩剑:立剑反握由下向上撩击,力点在剑刃前部。
    (6)刺剑:以剑尖直取对方,臂由屈而伸,力达剑尖。剑刃朝向左右为平刺
剑,剑刃朝向上下为立刺剑。
    (7)捧剑:平剑仰握,两手在体前相合捧抱。此剑法只表示动作过程,没有
攻防含义。
    (8)斩剑:平剑向左或向右横向斩杀,高度在头颈之间,力在剑刃。
    (9)崩剑:立剑沉腕使剑尖上翘点啄,力达剑刃前端。平崩剑时,平剑抖腕
使剑锋向右敲击,高度在头颈之间,力达剑刃前端。
    (10)压剑:平剑由上向下按压,力在剑面。
    (11)绞剑:平剑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立圆绕环,力在剑刃前部。
    (12)截剑:立剑或平剑切断、阻截对方,力在剑刃。
    (13)带剑:平剑由前向侧后方屈臂抽割,力点沿剑刃滑动。
    (14)托剑:立剑由下向上托架,高过头顶,力点在剑下刃。
    (15)穿剑:平剑或立剑沿腿、臂或身体由内向外穿伸,臂由屈而伸,力点
 在剑尖。
    (16)架剑:与托剑相同。有人习惯把手臂内旋上举称“架”,手臂外旋上举
称“托”。
    (17)扫剑:平剑由后向前,或平剑向左向右挥摆砍杀,扫剑时转腰挥臂,
力在剑刃。
    (18)云剑:平剑在体前、体侧或头顶平圆绕环,用以拨开对方进攻,力在
剑刃。
    (19)抹剑:平剑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弧线切割,切割时剑把领先,高度
在颈、胸、腹部位,力点顺剑刃滑动。
    (20)推剑:剑身竖直(或横平),由内向外推出,力在剑刃后部。
    (21)挂剑:剑尖后勾,立剑由前向后下方(或后上方)格开对方进攻,力
点在剑刃前端。
    (22)提剑:由下向上,提拉剑把,剑尖朝下,力点沿剑刃滑动。
    以上各种剑法均要做到:剑法清楚,力点准确,劲力顺达,身剑协调。
    在42式太极剑动作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剑法名称。如(八)动中“随转体向
左平滑”,  (十三)动“带剑至面前”,  (二十二)动“向右摆举斩剑”,  (二十
八)动“划弧削剑”,  (三十五)动“成右弓步”、  “划弧反撩”,  (四十)动
“划弧抹剑”等等,这时“剑法”只用来借助说明动作过程,并不要求按剑法规
格成定势完成。
    在42剑的动作过程中,还经常出现一些不具有攻防含义,只表示剑的运动线
路的类似剑法名称。除了上面介绍的捧剑以外.还有:
    抱剑:左手持剑与右臂相抱。或右手握剑与左臂相抱。
    合剑:右手握剑与左剑指相合。
    分(展)剑:右手握剑外展,与左剑指分开。
    挽剑:以腕为轴,使剑在臂的内侧或外侧立圆绕动,又叫挽腕花。
    绕剑:以肩为轴,挥臂领剑在体侧成立圆绕转。
    领剑:剑把领先,牵拉剑身运转。
    送(伸)剑:臂由屈而伸,将剑送出。
    2.手型
    太极剑的手型主要是剑指。做法是: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其余三指屈于手
 心,拇指压在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上。
    3.步型
    (1)弓步:前腿全脚着地,脚尖朝前,屈膝前弓,膝部与脚尖上下相对;后
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方,全脚着地;两脚横向距离10~20厘米。
    (2)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脚长的三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
    (3)虚步:一腿屈膝半蹲,全脚着地,脚尖斜向前方45度;另一腿微屈,以
脚前掌或脚跟点地于身前。
    (4)仆步:一腿屈膝全蹲,脚尖稍外展,膝与脚尖上下相对;另一腿向体侧
自然伸直,平铺接近地面,脚尖内扣,两脚全脚着地。
    (5)丁步:一腿屈膝半蹲,全脚着地;另一脚屈膝内收,以脚前掌点地于支
撑脚内侧。
    (6)歇步:两腿前后交叉,屈膝半蹲;前脚尖外展,全脚着地;后脚尖朝
前,膝部贴于前腿外侧,脚跟离地;臀部接近脚跟。
    (7)独立步:一腿自然直立,支撑站稳;另一腿在体前或体侧屈膝提起,大
腿高于水平,小腿和脚尖自然下垂。
    (8)平行步:两脚分开,脚尖朝前,脚外缘同肩宽;两腿自然直立或屈膝下
蹲。
    (9)并步:两腿并拢,屈膝半蹲;两脚平行向前,全脚着地。
    (10)侧弓(横裆)步:一腿屈膝半蹲,另一腿向体侧分开,自然蹬直;两
脚全脚着地,脚尖平行向前,或稍向外展。
    (11)叉步:两腿前后交叉,相距同弓步。前腿屈膝前弓,脚尖外撇,全脚
着地;后腿自然蹬直,脚尖朝前,前脚掌着地。
    4.步法
    (1)上步:后脚向前一步或前脚向前半步。
    (2)退步:前脚后退一步。
    (3)撤步:前脚或后脚后移半步。
    (4)盖步:一脚经支撑脚前向异侧落步。
    (5)插步:一脚经支撑脚后向异侧落步。
    (6)跳步:前脚蹬地跳起;后脚前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