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倒計時牌上數字的跳動﹐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奧運比賽場館相繼竣工﹐北京被鮮花裝點﹐奧運車道規劃就緒﹐數百萬城市志願者相繼走上工作崗位……北京的奧運氣氛越來越濃。同樣﹐為了迎接北京奧運 會﹐北京的市民也都加入了“全民健身”運動的大軍﹐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用實際行動支持奧運﹑迎接北京奧運會的到來。
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健身樂園﹑假日裡人頭攢動的體育場館﹑為市民專門制定的周密科學的健身計劃……一個動感十足﹑充滿活力的北京﹐正在“動起來”﹐大家正在以實際行動迎接第29屆奧運會的到來。
“我們也在為北京奧運作貢獻”
“現在北京奧運開幕日期越來越近了﹐我們把小區居民都動員起來﹐除了晨練晚舞﹐還組織乒乓球﹑棋牌﹑歌詠活動﹐打掃衛生﹑出版牆報﹐搞巡邏﹐讓大家都有事干。俗話說‘無事生非’﹐現在大家都有事做﹐是非自然就少了﹐這也算是為平安奧運作貢獻吧。”北京萬壽路甲15號5區居委會主任高天榮向記者介紹說。
入夏以來的每天晚飯後﹐高天榮主任所在的大院外熱鬧非凡﹐居委會工作人員搬出收音機﹐義務為大家播放﹐居民們便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聲舞蹈起來。舞蹈者雖多為已上年紀的退休者﹐但勁頭一點不亞於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路過的行人往往也被吸引﹐駐足觀看﹐舞蹈者中便有人招呼他們說﹕“剛吃過飯﹐消消食﹐來吧。”於是加入者越來越多﹐成為萬壽路地區一道獨特的景觀。其間﹐舞蹈人群中常會傳出驚喜的呼聲﹕“我減肥了﹐高興壞了﹗”
高天榮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小區搞健身舞蹈活動有多年歷史了。除了健身舞﹐我們每天早晨還組織小區居民參加晨練活動﹐有太極扇﹑太極拳﹑太極劍等等。為了迎接奧運﹐小區裡還開辦了英語學習班﹐一周兩次﹐不收費﹐教師是一位退休員工﹐義務為大家上課。最近北京市舉行市民講外語評比活動﹐我們自編自演的節目還獲得優秀社區獎。”
小區居民王金山70來歲﹐患腦血栓致身體偏癱多年。老伴劉風雲是社區文體活動的積極分子。老王看老伴參與各種奧運相關活動忙個不停﹐非常羨慕﹐就慫恿老伴說﹕“你去同居委會商量一下﹐能不能讓我當個奧運志願者﹖我可以拄個拐杖站在路邊上﹐遇到問路的人幫助指個道兒﹐我可是活地圖啊。”劉風雲風趣地對老伴說﹕“大街上漂亮的引路志願者姑娘有的是﹐誰向你問道兒啊﹗現在講‘和諧奧運’﹐‘和諧社會’。你在家裡把子女教育好﹐全家和睦﹐就是為奧運作貢獻。”
據瞭解﹐北京市幾年前即大力推行“體育生活化”進社區﹐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的北京已基本形成了家庭﹑庭院﹑胡同﹑社區的體育活動模式﹐使健身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除衣﹑食﹑住﹑行以外的第五生活基本要素。基本實現了群眾體育社會化的目標。通過體育進家庭﹐彰顯“人文奧運”的理念﹐營造與北京奧運會相適應的體育文化環境。
進入奧運年﹐北京的胡同深處﹑街心花園和居民小區﹐更是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健身樂園。樂園裡色彩斑斕﹑種類齊全的健身器械和健身人群﹐給古都換上了生動的面孔。與此同時﹐更多市民也加入到這體育鍛煉活動中來﹐除了以往人們常見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外﹐更多的“上班族”也加入其中﹐這些都在告訴人們﹕這是一座即將舉辦奧運會的城市。
“積極鍛煉﹐就是踐行奧林匹克精神”
“隨著奧運會臨近﹐現在來晨練的人明顯比以前多了。”北京市龍潭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張女士對記者說。
記者看到﹐每天清晨﹐龍潭公園裡熙熙攘攘﹐年輕人繞著湖跑步﹐年紀大些的打太極拳﹑練太極劍或者跳扇子舞。據張女士介紹﹐“全民健身迎奧運”的理念對群眾的號召力很大﹐“現在北京到處都是迎奧運的標語和宣傳畫﹐人們在迎奧運的同時﹐也在領會奧林匹克運動的精髓﹐積極鍛煉身體﹐用強健的體魄迎接奧運會的召開。”
在龍潭湖中心小島上﹐記者看到一群身穿統一服裝﹐練習太極劍的人們﹐一問才知道﹐他們已經堅持了13年。“我在這裡晨練已經有13年了﹐開始是老年迪斯科﹐後來又學了太極扇﹐太極拳﹐如今又練上了太極劍。這麼多年我沒去過醫院﹐也很少得病﹐而且心情特別好。”今年68歲的顧秀芝大媽是這個健身小集體的“帶頭人”﹐她每天帶著練劍用的錄音機﹑磁帶﹐坐公交車從勁松趕來﹐喊口令領劍﹑糾正動作﹐13年如一日﹐一天也沒落下過。“眼看奧運要來了﹐大家都要為奧運做些什麼﹐可是太具體的我們也幫不上忙﹐所以我們老姐妹們商量好了﹐好好鍛煉身體﹐就是踐行奧林匹克精神﹐支持北京奧運會了。”顧大媽笑著對記者說。
在湖邊的甬道上﹐28歲的郭岩正在跑步。這位在國貿工作的“白領”﹐大多數時間都很忙。“原來覺得累了在家睡覺就算休息了﹐後來聽朋友說﹐體育鍛煉才是克服疲勞的最好方式﹐自己試了試﹐果然不錯。現在我每天都堅持早起﹐繞著湖跑兩圈﹐這樣一整天都覺得精力充沛。”記者看到﹐在現場像郭岩這樣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現在奧運會要舉辦了﹐這不光對我﹐對整個中國人來說都是百年難遇的好事情。我想﹐要為奧運作貢獻﹐就要鍛煉好身體﹐這不光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追尋。你想啊﹐身體好了﹐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這也是為奧運儘自己一份力了。”
自去年以來﹐北京市大力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為主題的健身活動﹐包括組織開展百萬幹部﹑職工﹑農民﹑學生﹑老年﹑婦女等人群的大型群眾健身活動﹐形成一批北京國際性大眾體育品牌活動﹐組織開展十大公園全民健身晨練展示﹐組織舉辦民運會﹑殘運會﹑外來務工人員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群眾健身活動﹐不斷提高體育人口和市民健康水平﹐到今年﹐北京市的體育人口已達到60%。
“小區奧運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
“最近三個月﹐我們這個小區已舉辦了四次體育比賽﹐其中有羽毛球賽﹑籃球賽﹑乒乓球賽和趣味家庭運動員﹐大家參與的熱情一次比一次高﹐人數也一次比一次多。”
對記者講這番話的是北京經濟開發區某小區的業委會負責人常先生。“我們這裡以前就有不少業主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大家又對這種散兵遊勇式的鍛煉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常先生說﹕“針對這種需求﹐我們及時組織了多項由業主們自己報名﹑自由組合的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等比賽﹐報名人數之多﹐比賽氣氛之活躍﹐都完全出乎我們的預料。而且每次比賽結束後﹐大家都意猶未盡﹐又要謀劃著下一次比賽。”
在家庭趣味運動會上﹐記者看到﹐很多家庭都是一家三代齊上場﹐鶴發童顏的老者不甘人後﹐爸爸媽媽擔當衝鋒陷陣的主力﹐就連身上戴著尿不濕的小寶寶們也加入其中﹐“全家賽跑”﹑“投球比賽”﹑“寶寶賽爬”等饒有興趣的競賽項目讓上場參賽的“運動員”既興奮又充滿比賽氣息。
一位剛剛結束了比賽的年輕媽媽告訴記者﹕“我們是全家參賽﹐全部上場﹐為的就是給家庭生活增添一些情趣﹐更好地體驗一下運動帶來的快樂﹐同時也是為了讓我們的寶寶從小就樹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我們參加不了北京奧運會﹐但我們同樣能體驗到運動的愉悅”。這位年輕媽媽的丈夫在一旁補充道。“有人把我們小區的這次運動員比喻成‘小區奧運會’﹐在我看來也確實如此。”從事教育工作近40年的李老師告訴記者﹕“能真正參加奧運會的都是全世界精英中的精英﹐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被排除在北京奧運會之外﹐顧拜旦不是有句名言﹐‘重要在於參與’嗎﹖祗要我們動起來﹐我們就同樣體驗到奧林匹克帶給我們的快樂﹗”
以社區體育活動為基礎﹐北京市在今年已舉辦了多項市民體育比賽﹐形式內容上涉及羽毛球﹑足球﹑籃球﹑健身操舞等數十個體育項目﹐活動對象囊括社區居民﹑外企職工﹑農民﹑殘疾人等不同群體﹐活動時間也幾乎貫穿了一年四季。
據瞭解﹐北京市僅迎奧運“和諧社區杯”乒乓球比賽參賽總人次就突破280萬﹐創下了北京市群眾體育比賽活動之最。此外還有在朝陽公園舉行的全民健身體育節開幕式和朝陽公園體育嘉年華活動等。稍後﹐京城羽毛球千人挑戰賽﹑北京街頭籃球三對三爭霸賽﹑外企職工運動會等12個市級活動陸續展開﹐區縣級﹑基層活動更是不勝枚舉……幾乎所有北京市民都被捲入到這股體育熱潮中。
北京市民正在以蒸蒸日上的體育熱情﹐托起2008年奧運會﹐托起一座體育健身之城。
上圖為群眾在龍潭公園練習太極劍。本報記者郭紅松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