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太极拳教程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内气(3)

太极拳教程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内气(3)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9-14 00:5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8、景观法

  练功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红色的太阳或一朵金黄色的莲花,一个发亮的灯泡,光亮照透整个腹部及全身,温煦着五脏六腹,四肢百骸,通过助景生辉,意念的高度积聚,丹田可在短期内凝聚真元阳气。

  可出内视,培元、治三焦疾病之效。

  9、微动法

  放松入静后,做丹田,尾闾部位或振动或摆动,或蛹动、或转动,并使振波逐渐延伸到命门,脊往、头部及全身。然后,缓缓放松意念,逐步调整振动辐度,凝神内照,静守丹田后收功。

放松入静后,做丹田,尾闾部位振动

  10、点火法

  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团火,按照点火、起火、养火的过程,养到丹田逐渐产生发热之景,这就是丹田内气萌生之时,可速调小腹发凉,治男性隐疾。

  1l、意守法

  意守即意识指向于某种感觉或形象而言,意守丹田是一种强度适宜的凝神过程,其有收敛心神的作用。道家功中的内视,返听、系缘、守客、执中、抱元等方法,皆指专心一事一物而达到意识入虚之目的,古人强调“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有心着相,无心落空,有意无意是真功夫”。意守要求似守非守,若有若无,不即不离,勿忘勿助,通过凝神意守,纳气归根,可以加快丹田内气的汇聚。

  12、五行法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皆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肺属金、色白,肝属木、色青,心属火,色红;脾属土,色黄,肾属水色黑,练功时收心定意,先意想宇宙日月精华化作“甘露”由头顶向下通透全身,两目内视,意想甘露变作白色气体散于肺中,再意想白色气体变成青水,从外向内浸泡肝脏,滋润透彻,再意想青水进入心脏变成红色气体,再变成红光照亮全身,再将红光收回心脏,意想红光进入中脘穴内深部变成金黄色光芒弥漫,充斥于脾胃,再将金黄色后移,变成五色光朗照于两肾,最后将意气收藏于膀胱,五行相生法,既可以积聚丹田真气,又可以加强五脏功能。

  13、咒语法

  此法用于坐式练功,在放松入静,内观意守的基础上,专心致致地默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嗡嘛呢叭弥吽”,以一念代万念,这样既可以加速进入气功态,随着静境的不断深化,便可逐步进入不念不守的境界,达到身心混融,如同虚空,虚极静笃之时,内气油然而生,全身经脉也会相继畅通。

不念不守的境界

  14、归元法

  将自身小宇宙和自然大宇宙混为一体,把全身毛孔穴窍打开,呼气时意想内气通过周身毛孔放射到空间宇宙,放射的越远越好。吸气时意想自然宇宙清气归于丹田,或呼气时意想放射到天际宇宙,吸气时向丹田缩压,或者不用意念,通过全身毛孔一张一合,一出一进,与宇宙交换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达到内外混元归一,天人一体。

  15、固本提气温养

  第一回,采用单盘,双盘或如意盘,以下半身牢固不动为佳,双手扶在腰际,精神集中,眼睛半开合,叩齿 36 通,舌抵上腭,吞下唾液,做一下深呼吸,吸入之气由食道入胃入丹田。

  第二定,吸入气后,不必急着呼出气,先闭住呼吸,上半身左右摇摆,下半身稳若磐石,摇晃的速度不宜过快,亦忌前后摇摆,可先意想继可自然灵动,灵动由上向下运动,全身自然会微微震荡,更有助于气血的冲击,摇晃的时间,全在一口气之间,闭到面红身赤,再徐徐将气吐出。动作反复如此。

  结语: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你对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内气应该有了充分的了解,太极拳练习重在坚持不懈,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否则终究难有所成!

  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练习久了就能感觉到体内有气流动,那么你知道怎么样练出太极拳的内气吗?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学习一下吧!

  内气的产生、潜转与远行决定于两大因素,即意识的干预与正确形体的引导,根据意到、气到、劲自到这一原理,太极拳的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处于极度松弛的状态下,随着呼吸的鼓荡和形体缓慢的运行,促使内脏器官和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尾闾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领都直接关系到太极拳身法的正确性。要想长内气,首先应有正确的意,这个意应该是内敛的意,松静的意,做到形在意之内,意在形之中,意有动,形体随之动,做到动作与内气一致。这就是拳经上讲的内外相合。

要想长内气,首先应有正确的意

  有人练拳多年没有得气感觉,或得气不明显,时有时无,练一趟拳,全身不得温暖,手掌不得红润,健身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多属于意识不正确,整体不松柔,形体运行不合理,不是憋气就是四肢起僵劲。在行拳时,神要领,肩要沉,速度要慢,要均匀,思想要集中,否则气感即行消失,其得气的前提就是以意念引导松柔,以松柔产生内气。

  内家拳强调用意不用力,全身松柔,缓慢运行,不尚拙力等,这样内气就会加强。拳经上讲:太极拳的练习要分三个阶段,即练体、练气、练神。在练气阶段其运行规律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由内及外,特别突出以腰带动四肢,追求松、稳、圆、沉、匀、整等规则,在这个阶段里,四肢绝非自动,一定要用腰脊带动,这也是舍去拙力,走向松柔的关健。当然要做到这些绝非易事,口头上讲的全身放松,腰带四肢,而实际上即是满身僵劲,四梢乱动。要想真正做到腰带四肢,本人的体会是:①听名师的话,按规矩办事,做到明规矩而守规矩。②拳速要慢,要匀,像猫步一样轻匀。③四肢只能用意不能用力,或者只能用仅能支承重量的量小的力,此时大脑应该给四肢下道死命令,腰脊不动,四肢绝不能动,手脚一动就马上联想到腰脊的带动。

内家拳强调用意不用力

  杨澄甫式太极拳强调腰拉、腰转、腰脚手,明确地告诉我们,手脚不要自动,只能用腰脊来带动,突出腰的作用。这样做有许多好处,首先培养出全身的整动,是锻炼全身松柔的基础,是舍去拙力的关健。太极拳是用腰脊练拳,而不是用四肢练拳,如果四肢自动,乱动,妄动,就会把生活中肌肉用力,拉拉扯扯,搂抱顶抗等劣根性部带到拳中来,使太极拳面貘全非。腰带四肢是去掉拙力的好方法(拙力去一分,内劲长一寸),从而才能逐渐进入到经络运气这一境界。

  

  丹田内气修炼十五法

  1、寂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