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魏坤梁:六首太极拳古歌诀探释(下)(4)

魏坤梁:六首太极拳古歌诀探释(下)(4)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8 19:48 编辑: 网络 查看:

“屈伸就”是太极拳特征性的根本。太极拳能够“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令人终不得力、处处落空”、“牵动四两拨千斤”等都是因为有这“屈伸就”。没有了“屈伸就”,太极拳也就不存在了。然而,现代太极拳界约二千年左右开始,不断有人在杂志发表文章表示轻视鄙夷“沾粘连随”,认为“沾粘连随”是没有武术实战价值的。其中居然还有人自称是有明确师承的太极拳传人,由此可见现代太极拳界中有的所谓“太极拳传人”其实已经是与太极拳南辕北辙分道扬镳了,是属于“挂羊头买狗肉”的“太极拳传人”了。而既然学练传承太极拳,就必需坚决唾弃这种否定“沾粘连随”的认识而将“屈伸就”视为重中之重。

(二)“缓应急随”是太极拳“屈伸就”的重要特性

太极拳之“屈伸就”在武术实战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他人攻击之时与他人接触的瞬间,既自己几乎不耗费力气,又使得他人不仅打不着自己,还因为攻击落空而形成挨打的背势。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既不丢又不顶。而要做到不丢不顶,这“屈伸就”就必然是“不先不后”地“应随”于与他人所接触之肢体而动的。“缓应急随屈伸就”就反映了这样的情况。显然,“缓应急随屈伸就”反映了“屈伸就”的速度是“应随”于他人既有缓慢的也有疾快的,绝对不是现代太极拳界有的人所说的“太极拳尚慢不尚快”和“慢可胜快”的。吴英华、马岳梁先生在《正宗吴式太极拳》中就说:“太极拳并不是只要慢不要快”。缓慢练习是太极拳锻炼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太极拳健身筑基培元的唯一形式,经常性的练习宜缓慢,甚至是愈慢愈好,这是因为太极拳以传递性的劲力来引起动作是必须通过缓慢练习才能渐渐掌握的。但慢练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应用中的“屈伸就”能够“缓应急随”。现代太极拳界有的人将“缓慢”说成是太极拳唯一的特性,认为练太极拳只能是缓慢,快练就不是太极拳,这种认识无疑是违反“缓应急随屈伸就”这一法则的。当然,太极拳的疾快必须以缓慢练习为基础这也是毫无疑问正确的,但必须明白缓慢练习是达到能够“应随”着疾快的一种手段,而且太极拳武术练习不仅“屈伸就”必须缓疾不可或缺的,比如推手化解不会快速反应是不能避免被制的;而且发劲攻击的练习还必须非疾快不可,比如抖杆不疾快是不可能抖的。因此太极拳的疾速练习同样是“愈练愈精”的内容不能偏废。因为人体快速动作的工作肌群主要是白肌,而很轻缓动作的工作肌群是红肌;太极拳慢练几乎只锻炼红肌,红肌锻炼是不能代替白肌锻炼的;只练慢拳、慢推手,快速反应的潜意识和条件反射是难以形成的。如只练慢,在推手中一遇到对方动作骤快,必然就会丧失放松而难以避免顶丢,从而无法实现化解。可见现代太极拳界有的人说“太极拳练时慢,用时能快”,甚至有人说“太极拳能够以慢制快”,这些说法不仅没有科学根据也没有事实根据的,而且也是违背“缓应急随屈伸就”这一太极拳根本法则的。而就“屈伸就”而言,“缓应急随”就是不可分割的特性之一。可见,并不是所有武术的“屈伸就”都是太极拳的“屈伸就”。只有“缓应急随”的“屈伸就”才是太极拳的“屈伸就”。而只要是太极拳的“屈伸就”,那就必然是“缓应急随”的。现代武术界包括太极拳界有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认为武术动作必须敌人快自己也快,这时是不能讲“沾粘连随”了,将“沾粘连随”与“快”分割开来了。这就象是认为说话与声音是无关的一样,不是很错误吗?

(三)“动分静合”对于“缓应急随屈伸就”也是“理贯通”的

中国古哲学中的“太极”是宇宙世界万事万物的哲学抽象。“太极阴阳”被认为是包括了一切,一切也都是“太极阴阳”。那么,这种“缓应急随”的“屈伸就”是不是也属于这“太极阴阳”呢?可以用“太极阴阳”来分析、解释和推理呢?古代太极拳先人认为“屈伸就”也是属于“太极阴阳”的,也是完全可以用“太极阴阳”来分析、解释和推理的。因为“太极”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太极”为阴阳的结合,基本特性是“阴”与“阳”既截然分别又密切相连;而且阴增阳减、阳增阴减地不断彼此消长;凡“动”均属“阳”,凡“静”均属“阴”。而太极拳的“屈伸就”既表现为与他人对抗之“分”,又表现为与对方不丢不顶之“合”,反映了“太极阴阳”的基本特性。从“动静”分析,“屈伸就”之所以能够“缓应急随”,是由于与他人所接触的肢体既不主动自动,同时又主要是借人之力随人而动,这种动态被古代太极拳先人称为“虽动犹静”或“动中求静”,杨澄甫先生称之为“练太极拳者不动手”。这就是说:“屈伸就”反映了随人而动之“动”与不主动自动之“静”的特殊的相互依存。这种“动静”关系又反映了“太极阴阳”的“动静”关系。这种情况正是“太极”阴阳之既分又合、“阳”之“动”与“阴”之“静”相互依存的一个具体特殊反映。因此,“太极阴阳”也就是“动分静合”对于“缓应急随屈伸就”也是“理贯通”的。

第四首太极拳古歌诀探释

【第四首全文】

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

手快手慢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

【第四首第一句原文】

    忽隐忽现进则长

【注释】

①隐——“隐”表示熄灭,如南朝·梁·沈约《丽人赋》:“隐明灯而未前”。上文中引申为表示“没有”。

②现——表示出现,上文引申为表示“有”。

③进则长——“进”指进攻,“长”表示距离变长,意为始终达不到进攻的目标,比喻 “落空”。

【语法修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