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2)(2)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2)(2)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6-25 09:5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李派所传的内容,要比这多多了!李派还有“太极十二形”、“六十四式老架太极拳”、“太极十三硬架”、八势(八大手)、五步(进、退、顾、盼、定)、“老三推”、“太极离粘随群战八大趟子”、“太极八掌”、“七十二路太极奇门拳”、“三十七式太极拳”等等;此外还有各种功法,比如︰(辅助功法类)十二揉球法、操绳法(即抖绠绳)、“八卦九宫桩”(即用九束捆扎成直径约八寸的软藤按照八卦九宫方位栽于地面,练习者在其中穿行挤靠 ,主要是借助于弹性来练习沾粘连随)等等;还有内功类︰“太极十三桩”、“太极吊蟾功”、“九转还丹功”、“筑基功”、“圣胎培育还元功”等多种。

  器械方面我只举三种︰一是刀法,李派所传是“太极白虎十三刀”,二是剑法︰李派的剑法是李瑞东先生所创,称“太极清丰剑”六十四式,枪法是︰“太极十三枪”也称“子龙十三枪”。李派还有用筷子作武器的方法称“太极箸”。

  笔者以为所谓的府内派也就是杨班侯一系所继承的,原汁原味的杨家老式太极拳!!!非常珍贵的!前面两位先生所说的,是因不知内情而失于武断杨澄甫先生所创的“杨式太极拳”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老式太极拳十分注重技击实战的,并不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太极拳不是实战拳种”,太极拳的历史让唐豪与顾留馨搅得乱七八糟,掩盖了历史真相多年。李派拳谱记载,杨录禅当年所得不仅是陈家沟一派的太极拳,而是有几派的太极拳。也就是说“小九天”、“后天法”、“三十七式太极拳”等也是杨禄禅当年所传的内容。要不李派和府内派怎么会有这些内容?假如有机会对照一下两派的拳谱,一定会明白很多。

  富英在家中行二,人称富二爷,与陈微明时有过从,并向陈讲述其习拳经历。这是民初时的事,当时富二爷就已经 40余年不练拳了。因此肖功卓从富英处得府内派之说难以成立。肖功卓是1892年生人,完全有可能接触过李瑞东的传人如陈继先、李季英等。因此肖功卓结合其通背、八卦,完全有可能创编出他的太极拳。肖功卓在世时,从未提过什么府内派。其三传时,才有府内派之说。况且李派传人武淑清长期在保定普及太极五行捶,因此客观上也为所谓的“府内派”太极拳的创编提供了参考。其实,浪涛东去先生谈的很有道理。当年肖 功卓先生本身一代名家,其功夫远在缀拳 40余年的富英先生之上。肖氏武艺之全面、精到,即使与李瑞东先生比也毫不逊色。因此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去杜撰什么府内派,就称以肖派太极拳也未尝不可。若强称什么府内派,专业学者一番考证下来,难免落个伪拳之讥。本来是挺好的东西,何苦要自找这番不待见呢?

  关于府内派的称谓,我也以为不太妥当。但是,他们的东西绝非李派所传,这是其一,因李派传人过去很保守的,比如象“太极十三丹”这样的内容,连入室弟子都未必一定能学到,何况外人乎?武淑清老师在门中属于李派第三代传人,笔者称她师姑。关系很好的。武老师根本就不会十三丹和上述内容,这一点笔者很清楚。其二是,上述内容也绝非肖公卓所创,因李派早就有上述内容。其三,肖公卓的功夫如何,与李瑞东先生没有可比性,硬要相比的话似有“关公战秦琼之嫌”。考证历史要真有考证才行,不能靠揣测估计,可以推理,但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定理。既然府内派传人从来也没承认过是从李派学过拳,而且李派也没承认向他们传过上述内容,那么绝不可以无中生有地得出您的结论来。李派很保守的,一般来说象“太极五行捶”传得稍多些,而十三丹绝不向外人传授,不信您就去找李派传人打听一下。笔者以为,所谓府内派,称谓虽然不妥,但确实是杨家老拳这一点也不会错。对照一下李派和府内派的拳谱,可以搞清好多事的。关于肖公卓创拳,此为臆说,根本就不能成立,也不符合逻辑。至于专业学者他们也要遵重客观历史,也要讲道理。也不能靠主观臆断来考证历史。李派第四代传人张绍堂先生曾经和府内派的传人接触过,张先生说,府内派那个传人把李派也称作府内派,当时就遭到了张绍堂的反对。张绍堂对他说︰“李派就是李派,我们从来就不叫府内派。”据张先生说,府内派之所以如此称呼本派,就是根据当年杨禄禅、杨班侯父子在端王府教拳时所传授的就是这些内容。因李瑞东先生也是在端王府学的太极,另外李派也继承了这些内容,他们就把李派也称作是府内派。但李派却反对这么称呼。
 

看了“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文章的人还看了:

1.练太极拳内劲的四字程序

2.太极懂劲阶段暗劲的训练方法

3.太极拳的内劲、内气与内动

4.太极拳之内劲

5.太极拳中力、内气与内劲的关系

6.懂劲与太极内劲

7.太极拳劲由法生

8.太极拳快慢交替练习法

9.太极拳的形、法、功

10.太极内劲的五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