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一招太极拳终结一场恶斗 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修占的传奇故事

一招太极拳终结一场恶斗 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修占的传奇故事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8-28 23:4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一招太极拳终结一场恶斗 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修占的传奇故事

    吴式太极拳创立于清朝末年。早清同治年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受聘于端王载漪府传授太极拳,同时任神机营武术教练。数年后,得杨露禅真传者有万春、凌山、全佑等人,三人在拳术各有所长,万春善刚劲、凌山善发劲、全佑则长于柔化。全佑又传拳于弟子王有林(字茂斋)以及吴鉴泉。王茂斋为山东掖县(今莱州市)程郭镇大武官村人,与师弟吴鉴泉在北京共同参悟拳理,经数年研究,创编出了吴式太极拳名扬京城。吴鉴泉后南下传授太极拳,王茂斋继续留在北京,吴式太极拳于是形成南北两派,武术界素称“南吴北王”。
  作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的故乡,莱州的武术氛围十分浓厚,作为当下吴式太极拳重要的人物之一,中国传统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修占讲述了吴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烟台武术志》征集线索

  烟台市武术协会与《今晨6点》联合推出《烟台武术志》。如果您知道烟台武术的前尘往事,如果您有烟台武术的影像、文字资料,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请发送短信至15906388236,寄信至烟台市北大街54号烟台日报社 《今晨6点》文体部或者发送邮 件 至 电 子 信 箱zhengxin@ytdaily.com。

  修占生于1947年,吴式太极拳大师修丕勋(1894-1976)之子,自幼跟随父亲练武。而他的父亲修丕勋正是吴式太极拳创始人之一王茂斋的高徒。
  王有林(1862-1940),字茂斋,山东掖县(今莱州市)程郭镇大武官村人。十九世纪末王茂斋在北京的麻刀铺学徒,有幸从学于太极拳宗师全佑先生。全佑(1834-1902)先生是满族正白旗人,生于顺天府大兴县。全佑老姓吴福氏,号保亭,人称全三爷,后被吴式太极拳门人尊其为始祖。其传人有:王茂斋、王杰、吴鉴泉、郭芬、夏公甫、常远亭、齐阁臣等人。王茂斋生性忠厚老实,在师兄弟中居长,习武也最用功。全佑去世后,王茂斋开设了“同盛福”商号,经商之余,王茂斋也练功不辍。辛亥革命后,吴鉴泉家境困难,举家投奔师兄王茂斋,二人按师父的传授参悟拳理,切磋技艺,经过数年的研悟,创编出松柔轻灵,严密紧凑的太极拳派(后来被称为吴式太极拳),名扬京城。军政要员吴佩孚、褚民谊、袁良等纷纷从学,大力推广,二人的弟子也遍布京城各界。1928年,上海市政府、精武体育会、中法大学及当时社会名人黄金荣、杜月笙、张晓林、王晓籁等致电北京,聘请王茂斋南下传授太极拳,王茂斋因生意缠身婉言拒绝,同时举荐吴鉴泉前往。经上海方同意后,吴鉴泉南下授拳,第一个将太极拳带过大江,后又传及长沙、广州、港澳及海外。吴鉴泉南下后,王茂斋继续留在北京授拳,成为北方吴式太极拳掌门人,其弟子门人遍及北京、山东、东北等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王杰、赵崇佑、杨禹廷及同村人修丕勋等。吴式太极拳于是形成南北两派,武术界素称“南吴北王”。

  修丕勋(1894-1976),字朱臣,自幼酷爱武术,尤擅八卦,二十余岁即誉满乡里,后慕王茂斋先生德艺双馨,拜入门下,入京学艺。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修丕勋终得太极拳之真传,成为王茂斋先生的得意高足。学成后,修丕勋回到莱州,致力于吴式太极拳的传播。1934年,掖县国术馆成立,县长刘国斌出任馆长,修丕勋任教务主任,一时间太极拳弟子遍布莱州,现流传在莱州的吴式太极拳老架,均师承于他的门下。修丕勋先生武功精纯,品德高尚,他一生弟子众多,主要有其长子修良、次子修占及温铭山、孙镜清、周风岐、战波等。
  修占是修丕勋先生的次子,生于1947年3月16日。和当时的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修丕勋一家生活困难,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习武人的热情。自修占记事起,就经常看到有许多人到自己家里来,跟父亲学习太极拳,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小院里有学拳架的,有学器械的,有学推手的,非常热闹。
  大人们练得一丝不苟,修占在旁边也看得津津有味,耳濡目染,倒也学会了几个动作。起初,父亲怕他外面惹事,不肯教他功夫,只教大儿子修良。修占觉得委屈,暗下决心要超过哥哥。他平时仔细留意父亲授徒时的一招一式,默默记住,在没人的时候,偷偷练习。直到14岁那年,有一次修占又在聚精会神地偷偷练拳,被父亲发现。父亲看到小儿子修占招招式式,手眼身步,还真像那么回事,大为惊讶。经询问,修占告诉父亲偷学的经历和决心。修丕勋觉得修占颇有习武的天赋,开始正式教他正宗吴式太极拳。渐渐地修占不仅学会了动作到位的拳架,还领悟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即便在动荡时期,修占也没有放弃太极拳的研习。恰在此时,一位太极拳界的传奇人物———王杰来到大武官村。王杰(1902-1967),字子英,他是王茂斋的次子,因哥哥与弟弟皆早逝,所以他独得家传绝技。王杰推手功夫极高,从不以力胜,而且传说王杰天资聪慧,没学过的拳,只要他看上三遍,就能学会。正因如此,也形成了他孤傲的性格,同门师兄弟,没有几个人能入得上他的眼,唯独和修丕勋合得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王杰由北京下放到老家劳动改造。修丕勋当仁不让尽地主之谊款待王杰。空余时间,王杰看到修占在院中练拳,颇有些功力,忍不住对修占说:“来,咱俩练练推手?”修占拜过师叔,两人搭手,修占向前一挤,顿觉对方柔若无骨,自己却不由自主地脚跟离地,失去重心惊出一身冷汗,王杰收势哈哈一笑。修占自知遇到了高手,在此后的日子里,修占一有时间就去找王杰请教,没多久叔侄俩便成了忘年之交。他从王杰那学了不少新东西。1971年,掖县郭家店公社修庙埠河水库,当时施工的有程郭公社和过西公社的社员,修占也在其中。有一天,两公社社员因争夺土场,发生争执,双方大打出手,形成了上百人群殴的局面,眼看一名程郭社员被打得鼻青脸肿,倒地不起,程郭公社领队程绍珍阻拦不住,急得团团乱转。这时他突然想到修占,便连忙找到修占说:“快,快上去救人啊!”修占说:“我学过武术,但不能去打架。”程绍珍道:“人命关天,顾不得那么多了,快点吧!”修占只好钻进打架的人群,护住被打倒的程郭社员,过西公社的一个小伙子见对方来了帮手,二话不说,挥拳打来,修占顺势一捋,然后双掌推出,过西公社的十几个人一齐被推倒在地上,霎那间,在场的人都被惊呆了,半晌没有一点声音,有一个过西公社的社员说了句:“是修丕勋的儿子修占!”一场恶斗被修占的一招太极拳震慑结束,年仅二十四岁的修占也随之在四邻八乡出了名。

  1985年,修占南下上海,拜访吴式太极拳泰斗马岳梁、吴英华夫妇。两位老人还依稀能回忆起六十多年前修丕勋在北京学艺的情景,修占告诉二老:“父亲学得技艺回到莱州,致力于吴式太极拳的传播,曾任掖县国术馆的教务主任。他德高望重,深得乡民的爱戴和弟子的尊崇,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莱州太极拳的发展和武术事业的振兴。他一生弟子众多,曾从师于他的温铭山、孙镜清、周风歧、战波等在拳术上都出类拔萃。我愿继承他的遗愿,为发扬中华武术尽责尽力。”二老感慨颇多,更觉欣慰。修占演练了一遍拳架,请二老指点,吴英华说:“练得很好,跟以前王师伯(指王茂斋)练的拳架一模一样。我父亲到上海以后,对老拳架作了一些改动,我练给你看看。”接着吴英华亲自演练了一遍南派吴式太极拳拳架,分析了两种拳架的异同。然后马岳梁老人跟修占搭手划圈,印证武功,马岳梁感叹说:“不到四十岁年纪,练到这样的功夫,很难得啊。”
  2007年秋天,吴式太极拳第五代名家、75岁高龄的高壮飞先生来到莱州,一是要到师祖王茂斋的墓上拜祭一下,二是想深入了解一下莱州传统吴式太极拳的发展情况。高壮飞先生和修占见了面后十分高兴,二人各自演练了拳架,交流练功的体会,又搭手划圈,切磋武功。几圈过后,二位老人停下手来,相视而笑,高先生叹道:“师叔的功夫真是了不得啊!”回京前,高壮飞先生希望把修占演练的拳架用摄像机录下来,回去研习,修占先生慷慨应允。

  几十年的武术生涯,不少荣耀的光环罩在修占老师的身上,但修占为人低调谦逊。多年来,修占老师一直积极参与武术赛事、活动,1983年修占获得山东省武术比赛枪术第一名;1986年修占获得全国武术比赛吴式太极拳第一名;1994年修占老师的业绩被编入 《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2005年修占被评为“烟台市十大拳师”。2013年12月,烟台市武术协会即将换届,修占被推举为下一届烟台市武术协会吴式太极拳分会会长的候选人。
  修占老师开设了吴式太极振武馆,修老师亲临亲授,指导学员们练拳架,走步法,学推手,学器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默默奉献。自2000年起,修占先生受聘担任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的武术指导,除了教授本校的学员,还有许多各地的武师和国外友人慕名来访,修占老师诚恳地与他们交流切磋,结交了不少武术界、文化界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