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养生 古城福泉系列报道之一

太极养生 古城福泉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18 22:17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美”有内涵,“富”有活力

  ——探寻福泉“美丽乡村”建设差异化发展之路径 

黔南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福泉市委书记黄伟调研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寄托了多少乡村农民朋友美好的憧憬与愿望。

如今这些憧憬与愿望在福泉这片幸福的热土逐渐成为现实:在高处鸟瞰与眺望,平整而宽阔的土地上,现探寻代化农业大棚排列整齐,青山上果树盎然成阴,串串果实压弯枝头;宽阔的通村柏油路,伸进了油画般灿烂的田园,不再泥泞的连户道路,纵横交错如一条条玉带串连起了漂亮的农家小屋,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如黛的青山绿水间,或零星地点缀于齐整的田地间,村间文化小广场上孩子们尽情嬉戏,人人欢声笑语……。

一幅幅其乐融融、和谐文明的新农村生活图景,见证了福泉美丽乡村建设厚积薄发的蜕变和提升,这片土地处处洋溢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

问渠那得清如许?让我们走进福泉这片幸福的热土,感受和体味美丽乡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幸福生活,寻觅福泉美丽乡村的华美嬗变之迹。 

黄丝江边寨姊妹岩(曾令强摄) 

  美有内涵:乡村风尚不能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任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福泉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认为美丽乡村的“美”不仅是村庄规划合理,村容村貌美化、绿化,干净整洁等外在表现的环境之美,更是充满乡土气息,民风淳朴、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等内在表现的乡村风尚之美,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破题之举,要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补足农村的短板,彻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成为福泉市美丽乡村建设攻克的一个难点。福泉市把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乡村外在环境之美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一个短板来抓细抓实。坚持以生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高标准,在建设中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福泉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塑造村庄品牌,编制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近年来,福泉规划建设黄丝江边寨、藜山柏秧坪仫佬族寨等2个州级示范点,马场坪街道办事处平堡村、三堡村、鱼酉村,牛场镇桂花村,龙昌镇龙井村、仓盈湾村、枫香树村等7个市级示范点,确保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合理,建设有序。

然而,对于福泉来说,大规模建设美丽乡村并非易事,缺项目、缺资金是首要难题。为解决资金难题,福泉市改变以往涉农项目实施“单打一”的做法,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强化项目资金整合,结合小康村寨、民族村寨、公路沿线重点村寨等建设工作,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灵活”地捆绑,整合烟草、水利、文广、农业、扶贫等资金投入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寨等建设,整合财政“一事一议”示范村寨、民宗“人口较少民族村寨”等项目统筹实施道路交通、危房改造,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项目,“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避免了“撒胡椒面”,集中解决农村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项目资金的效用。

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杠杆作用,撬动社会投资,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项目开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每个示范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助,并根据市财政收入情况逐年增加投入。 

梨花盛开时

“大家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近年来,全市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余亿元,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建设通村沥青(水泥)路150公里,实现8个建制村通畅,实现了全市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处,累计解决5.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2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在启动陆坪镇新桥营村柏秧坪、福兴村矮磴2个仫佬族村寨小康房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按照《小康房建设技术标准》引导相对集中的村寨农户开展自建房建设,完成275套小康房建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整合和捆绑项目资金,福泉按照“生态绿色、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体训练、养生圣地”4A级景区的发展定位,以打造一个新型农村综合体,倡导适宜“原住民的家园和外来者的乐园”的两种生活方式,采取农村服务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的发展模式,展示“富、学、乐、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品牌“四大效益”,让游客拥有“阳光、森林、溪流、景观和运动”的5S享受,体验“吃住行游购娱”六种要素服务。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主体、项目带动、文化提质、四在农家、转型升级七个抓手的“1234567”的发展思路,在黄丝江边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综合体建设,这种集科技、农业、文化、旅游、观光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成为了福泉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外在环境美起来的同时,福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际,加强建立乡村环境管理的常态机制,出台制定《门前三包管理制度》、《垃圾管理办法》、《新建房屋及建筑施工材料管理办法》及《农村清洁工程管护制度》等,彻底清理公共场所、村寨院落存在的卫生死角,严禁房屋乱搭乱建,严格立面风格统一,强化对集镇秩序、卫生、文明行为等管制力度,以做好农村“六化”建设基础,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