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故宫藏元明清雕漆展

故宫藏元明清雕漆展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27 07:3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据黄成《髹饰录》记载,我国雕漆技法出现于唐代:“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后杨明加注补充道:“唐制如上说,而刀法快利,非后人所能及。陷地黄锦者,其锦多似细钩云,与宋元以来之剔法大异也。”这两段记载无疑证明唐代已有雕漆并论及其基本特征,唯至今未见实物。宋元时期,我国雕漆工艺得到发展,至元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髹饰录》中评价:“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润,纤细精致。又有无锦纹者。”宋元两代雕漆技法已臻成熟,传世的元代雕漆制品以张成、杨茂等的作品为代表。

在继承元代雕漆工艺的基础上,明代的雕漆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尤其是永乐、宣德时期,雕漆技艺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明成祖朱棣酷爱雕漆,明朝迁都北京后,他命御用监在皇城内建立了专为皇家服务的漆器作坊——果园厂,专门生产雕、填漆器。工匠从全国各地精选,永乐皇帝亲召元代雕漆巨匠张成之子张德刚进京,授其营缮所副,专司果园厂雕漆的生产。这一时期果园厂的雕漆技艺精湛,产品精美绝伦,代表了明代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精美的雕漆制品不仅满足了皇家的需求,永乐皇帝还以此为礼品馈赠日本国王。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官办漆器作坊生产的漆器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工艺水平,装饰纹样一改前期风格,除部分继承了反映民间文化习俗的题材外,对帝王歌功颂德、宣扬宗教神话和表现长生、升仙、福寿吉祥的内容成为雕漆装饰的主流风格。雕漆的这种特点与嘉靖皇帝朱厚熜信奉道教密切相关。

   

由于乾隆帝酷爱雕漆,清乾隆时期雕漆工艺得以蓬勃发展,百工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雕漆工艺达到了漆工艺史上最高的水平,雕漆制品的数量也非常巨大,现存乾隆御制诗中咏雕漆的诗文即有几十首。乾隆朝雕漆多为养心殿造办处制造或交由苏州承做。乾隆后期,雕漆生产由盛而衰,至光绪时,雕漆技法几乎失传,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令苏州制作雕漆,但得到的回复是无力承办,至此,雕漆生产跌入低谷。

雕漆工艺复杂,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品种。剔红的做法是在器物胎骨上髹涂一定厚度的朱漆,少则二、三十道,多则百道,然后在漆的厚层上雕刻花纹。剔黑、剔黄、剔绿等技法与之相同,只是漆色不同。
  剔彩为雕漆的一种,亦以漆层雕刻,但技法与剔红等完全不同。剔彩有“重色雕漆”和“堆色雕漆”之分。“重色”俗曰“横色”,“堆色”俗曰“竖色”。重色雕漆是在器物胎骨上分层髹涂不同颜色的漆层,当漆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根据图案色调的要求,需要哪种颜色,就将其以上的颜色剔掉,露出所需色漆,并在其上剔刻花纹,故又谓之“雕彩漆”。“堆色雕漆”是用局部填漆的方法,即先涂一种色漆至一定的厚度,再根据图案的要求 将需配色的花纹轮廓内的原漆层剔掉,填上所需的色漆,再剔刻花纹的细部。

元代雕漆的工艺在宋代的基础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传世的张成、杨茂、张敏德的雕漆作品代表了元代雕漆的最高水平。宋元时期雕漆作品的特点是刀痕不露,磨工大于雕工。

由于元代雕漆巨匠张成之子张德刚主持果园厂的漆器生产,故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雕漆仍保持着元代雕漆的风格,漆层肥厚,花纹层次感很强,刀痕不露,磨工大于雕工。果园厂发展了雕漆的工艺技法,其表现是髹漆层较厚,多者厚达百层,尤其是花果题材的作品,有的花纹起伏竟达三、四层之多,花果纹饰更加凸显。明中期以后,雕漆技艺出现了新的艺术倾向:雕漆漆层减薄,作品层次感不强,有些作品的纹饰与锦地漆的层厚度相当;雕刻刀法上虽保留着早期雕漆的磨退,但已难掩饰刀锋快利、磨工不细的痕迹。嘉靖、万历时期的雕漆,雕工精细,刻后不磨,锋棱清楚有力。

清朝乾隆时期的雕漆技法集前代之大成,融会了明代的风格特点并有创新和发展。原在造办处“牙作”当差的南方牙匠,乾隆时命他们雕刻漆器,他们自然追求雕牙般的精细纤巧。乾隆时期大量的雕漆交由苏州制作,苏州匠人则将雕刻竹木逸品奇俏清新、气韵生动的风格带到雕漆中来。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乾隆时期雕漆的技法形成了新的风格。

元代雕漆的装饰题材承袭宋代漆器的风格,花卉鸟禽、山水人物仍是漆器的主要装饰纹样。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其构图或以一大朵花卉作为主题,旁衬数枚含苞欲放的花蕾,或数朵大花满铺全器,枝叶肥厚,舒卷自如。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以花卉衬底,上压飞禽,这种装饰风格至明初仍继续使用。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通常刻三种锦纹,以表示天、水、地不同的空间,天锦用曲折回转的单线表示,水锦用波纹组成,地锦用方格或斜方格内饰多瓣形小花表示,似繁花遍地。以锦纹为背景的空间中刻画树木殿阁、人物生活等,画面的层次感十分清晰。

明代的雕漆作品多以花鸟、龙凤、山水人物等内容作为装饰题材。
  花卉题材的作品,早期为大朵花满铺的装饰风格,后变为缠枝、折枝花卉和小朵花头,图案布局变得疏朗清新。花鸟以四季题材为主,常见的有鸟鸣枝头、鸳鸯戏水、绶带牡丹等。以花卉、鸟禽、龙螭等为主要题材的复合纹样的作品,多用夸张的表现形式,这些作品均以盛开的花卉为地,上压成双的游穿于花丛之中的飞禽、龙螭,浪漫色彩浓厚。

山水人物题材的作品,图案取材于历史故事、生活场景等,这些作品反映了文人墨客悠闲清雅、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由于嘉靖皇帝朱厚熜信奉道教,嘉靖、万历时期雕漆的装饰纹样一改前期风格,一是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内容增多,动植物、神灵形象及自然景象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常见有松树、灵芝、仙桃、鹿鹤、祥云以及八宝、八卦纹等,以取长生不老、如意吉祥之意;或以松竹梅的枝干蟠成“福”“禄”“寿”等吉祥文字,与其它装饰纹样组合成图案。二是龙凤图案骤增,尤其万历时期,龙凤纹饰成为装饰图案的主流。

清代中期,特别是乾隆时期,雕漆的装饰纹样更加丰富多彩,无所不有,新的题材不断涌现,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仿明代以文字和吉祥纹样组合成的装饰图案,大体字成为主要纹样。二是以海水波涛中的鱼龙海兽等为题材,多为三、九奇数的鱼龙海兽在波涛中嬉戏,令人耳目一新,这种题材的雕漆作品波纹如丝,锋芒毕露。三是仿古装饰纹样亦别出心裁,如仿古青铜器的器型和青铜器上的虬螭纹、夔龙纹、凤纹、谷纹等。四是在满刻锦纹的漆地上加刻诗文词句,或以诗写景,或以景配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此外,以神话故事和具有宗教意味的题材为装饰的雕漆作品也较常见,如八仙人物等。

 

元代雕漆的款识,根据现存实物可以确定为针划名谓款,有“张成造”、“杨茂造”、“张敏德造”等,均刻在器物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