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官窑弦纹瓶,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穿带。颈至腹部有凸起弦纹7道。瓶通体以青釉为饰,釉层肥厚,呈粉青色,釉汁莹润,具有凝厚深沉的玉质美。
此瓶体仿汉代铜壶式样,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11 官窑葵瓣洗,高4.8cm,口径18.7cm,足径11.2cm
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足底边无釉,露铁黑色胎。
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别注重釉色美。其凝厚的釉层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度。烧成过程中,选用优质木材作燃料,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官窑瓷器多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自然优美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
此洗造型优美,釉层莹润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又闪现条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和谐的艺术整体。
12 官窑大瓶,宋,高34.5cm,口径9.9cm,足径14cm
瓶圆口,直颈,垂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釉面开有冰裂状纹片,上部开大片纹,近底处纹片细碎。
“官瓷重楷模,精华四海粹”,这是《饮流斋说瓷》中对宋代官窑瓷器的赞美。官窑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有南北之分。北宋官窑兴盛于宋徽宗时期,据文献记载,窑场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目前尚无法取证。南宋官窑的窑址在杭州乌龟山一带,考古人员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了比较多的实物资料。
此件官窑大瓶是官窑中的杰作,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古朴,溢青流翠的釉面上隐现出冰裂纹,在清代皇宫收藏中备受皇帝的赏识,成为御苑至宝。
13 建窑黑釉兔毫盏,宋,高6cm,口径12cm,足径4cm
碗敞口,斜直壁,小圈足。碗黑胎,里满釉,外施釉不到底,凝聚处如泪痕。碗口釉呈酱色,口下渐为褐黑相间,近里心为纯黑色。釉中有筋脉状黑褐色兔毫式纹,俗称“兔毫”。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窑所烧“建盏”为最。该器造型古拙质朴。
由于兔毫盏的盛名,宋代诗人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中云:“兔毫柴瓯新,蟹眼清泉煮。”黄庭坚词中有“研膏溅乳,金屡鹧胡斑”之句等。
14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高15.8cm,口径22.8cm,足径11.5cm
花盆六瓣葵花式,折沿,口沿边起棱,深腹,圈足。盆内外施釉,口沿以内呈灰蓝色,外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处釉薄呈酱色。
底呈深浅不同的酱色,有5个圆形渗水孔,刻有标识器物大小的数字“七”,并有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建福宫”、“竹石假山用”八字款识。
15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高14.7cm,口径23.3-18.6cm,足距8cm
花盆托通体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阔下敛,平底,四云头足,盆底有5个圆孔。底面刻有“重华宫”、“金昭玉翠用”八字楷书及“四”字。盆内壁施月白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层厚润,上有“蚯蚓走泥纹”。
此花盆托胎体厚重坚硬,造型美观实用,是典型的宫廷用器。其釉面莹润匀净,月白色幽柔典雅,玫瑰紫色绚美艳丽,此精美的花盆托是典型的宫廷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