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情感实录 > 《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

《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1-08 23:2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挑战科普说明文教学 ——《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


这是浙教版十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具体内容如下:

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肴。你也许想不到,这些餐桌上的“横行将军”也会“闹事”。1980年,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了一次蟹灾。不计其数的螃蟹,在26000公顷稻田上咬稻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损失。1964年,在中东也发生过一次蟹灾,几百万只青蟹不但咬死庄稼,毁坏农田,而且成群结队地侵入人们的住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

 蟹灾不光外国发生,我国历史上也曾有发生。一千多年前,在今天的浙江省绍兴一带,就发生过螃蟹大吃水稻的灾害。螃蟹爬得田里都是,水稻被咬得精光。

 蟾蜍是捕食害虫的好手,保护庄稼的卫士。几十年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为了消灭甘蔗田里的害虫,特地从墨西哥千里迢迢地引来了一些蟾蜍,放在甘蔗田里。可是没想到,蟾蜍到了澳大利亚,没有天敌威胁,就大量繁殖起来。今天,蟾蜍已经在澳大利亚成灾。农田里,草丛中,到处都是蟾蜍,它们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世界造成了威胁。

 1983年2月,在日本的大岛地区也发生过蟾蜍灾害。几百万只蟾蜍在当地的公园、马路和住宅区乱蹦乱跳,它们分泌的毒汁对人和家畜造成伤害。为了平息这场蟾蜍灾害,当地政府组织了两支消灭蟾蜍的“特种部队”,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才控制了蟾蜍的蔓延。

 本来对人类有益的螃蟹和蟾蜍,为什么会成灾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疾病等,这使得动物的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一旦失去某一种制约因素,动物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泛滥成灾。在西班牙“闹事”的螃蟹,是从美国引进的。人们只引进螃蟹,却没有引进它们的天敌。在西班牙,蟹的食饵丰富,使它们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大量繁殖,酿成蟹灾。生态失去平衡,其他动物也会泛滥成灾。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草原上,还出现过野兔大量繁殖的兔灾。这些意想不到的动物灾害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设计意图和课堂实录

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这类课文的共同特点是用简洁而精练的文字介绍科学知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类似的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这一类文章的教学,老师们一般都按照“一、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科学知识;二、研究作者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生动准确”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的板块大致可划分为“整体感知——了解知识——研究写法——联系生活”这四块。这样的教学固然能完成任务,但是久之则成了固定的模式,老师教得没激情,学生学得无兴趣。本来并没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被老师肢解得只剩下条条杠杠;本来叙述简洁的课文,被老师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这样的课堂,科学没有了生命,文字缺失了魅力,情感游离了文本……这样的教学,没有很好地发挥科普说明文的功能。

如何上出科普说明文的特色,让科普之花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绽放呢?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去年下半年,邻县的一个朋友邀我去为他们市里的老师上示范课,我尝试着为他们作了两节科普说明文的公开课,反响还不错。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课堂录象,现在只好根据教学设计和自己的回忆,简要叙述课堂的过程,供大家解剖。

教学过程记录(两课时连着上)

              一、谈话引入,建构话题

师:(板书课题中的“灾害”两字),同学们,你见到过或听到过哪些灾害?它对我们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威胁?

生1:水灾——河道决堤,冲垮房屋,很多人被淹死,很多人无家可归。

生2:火灾——烧毁房屋、森林,有些人被烧死,更多的财务被烧毁。

生3:地震——一刹那,山崩地裂,陆地下沉,房屋倒塌,酿成悲剧。

生4:海啸——海水灌到陆地上,淹没庄稼,冲倒房屋,卷走很多无辜的生命。

生5:旱灾——庄稼枯死,人们没有水喝,没有粮食吃,活活渴死或饿死。

生6:蝗灾——蝗虫到处是,咬死庄稼,颗粒无收。

生:还有台风,火山爆发,雪灾……

师:是啊,神秘莫测的大自然随时会给人类带来数不胜数的灾难,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同大自然灾难搏斗的历史。有些灾难,是可以预料的;有些灾难是无法预料的;更有些灾难,让人觉得非常的意想不到。这些意想不到的灾害,甚至比台风、地震、沙尘还要厉害,它们不断地破坏我们的家园,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你相信有这样的灾难吗?

生:(有的说相信,有的将信将疑)

师:好,请大家看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意想不到的灾害》(板书,补充课题),请大家把拿到的课文好好地读一两遍,读后请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这里特别说明,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我在教学的时候故意分两次印发给学生,第一次发一至四自然段)

生:(兴致勃勃地读起了课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灾害”入手,打开话题,然后引出世界上还有一些更为厉害的意想不到的灾害,学生的阅读期待被强烈地激发。(因为课文是十册的,我放在九册上,学生根本不知道上什么内容,因而他们很好奇,老师也正是利用这好奇来建构阅读话题。)“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对话,则需要一个话题。本环节,就是为对话的深入开展拉开序幕,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在学生读了一遍书之后提示)在同学们读书的过程中,老师看到大家的表情是非常凝重的,也感受到了大家心情是非常沉重的,那么课文的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呢?请大家用波浪线把这些句子划起来。

生:默读,划波浪线。

师:同学们划了好多,这一道道波浪线,就是我们的心灵一次次震颤的轨迹。好,下面请大家交流,读完了书,你有什么感受?一定要说真实的话。

生: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因为……

师:请把让你感觉到不可思议的句子读出来,读出你独特的体验。(学生有读破句或者有读错音的,老师纠正并让他们练读,特别留意生字的读音,下同)

生读:1980年……扰乱了人们的生活。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因为……

师:请读读相应的文字。

生读:蟾蜍是……造成了威胁。

生:我感觉太可怕了,因为这样的灾害说不定也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师:你认为我们身边最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是什么?

生:蟾蜍灾害。

师:请读相应的文字,把你害怕的感受融进去,让更多的同学也感到的确让人害怕。

生;读第四段。

生:我替科学家感到难为情!因为他们好心办坏事。

生:太让我吃惊了,因为……(然后老师请学生读感到惊讶的句子)

生:我感到很震惊,因为螃蟹和蟾蜍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好朋友居然会带给我们这样严重的灾难。(读相应的句子)

(学生的朗读有重复的地方,但是他们的感悟是不一样的,老师同样让他们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最深切的感受,确实,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灾害的确出乎我们的意料,这的确是——(生接读课题)意想不到的灾害。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读后,谈谈自己的感触,在个性化的交流的过程中检查读书,纠正字音,了解梗概,一举多得。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师:这些意想不到的灾害,究竟有哪些呢?请同学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可以从:时间,地点,灾情这几个角度去概括。

生:(默读课文)

师:请大家说说,课文举了几个灾害的例子?

生1:1980年,西班牙螃蟹咬稻根稻杆破坏庄稼。(学生概括不简洁,老师帮助提炼,训练语言的概括性,下同)

生2:1964年,中东地区青蟹咬庄稼,扰乱人们的生活。

生3:1000多年前,绍兴螃蟹吃水稻。

生4:几十年前,澳大利亚蟾蜍毒害家畜威胁人类。

生5:1983年日本大岛蟾蜍伤害人畜。

师:大家概括得很好!那么请大家对这些例子再概括,能不能把他们概括为两方面呢?

生:螃蟹灾和蟾蜍灾。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师: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所写的这五次灾害,哪一次最严重,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