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情感实录 > 《项脊轩志》获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获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来源:网络转载 2018-01-02 05:3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第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课堂教学比赛)

执教者:陈玉萍(甘肃)

创设情境:

中国的文人喜欢给自己的书斋取个雅致的名字如蒲松龄“聊斋”,梁实秋“饮冰室”,等,明代归有光给自己的书斋取名“项脊轩”

作者简介:

归有光

取项脊轩的原因

1、书斋小如人的脖子、脊梁般

2、怀远追宗

3、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整体感知:

一、         感情诵读()其余学生静听

学生评价并质疑(学生表现的太可爱了如果学生整节课都表现的如此灵动,该多好啊!期待中,教师千万不要让可爱的孩子们噤声了!)

正音:

渗漉  修葺  老妪  姊妹  阖门   偃仰  扃牖  象笏  垣墙  先妣  呱呱而泣

(学生齐读)

解析实词含义

过:大母过余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比:比去,以手阖门;去民之所恶,以民之所比;

置:

顾:顾视无可置者;三顾茅庐;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引导:

实词的含义应如何解析?

生1:语感结合上下文

生2:根据字形判定

师总结:推断词义的方法:字形推断法  古今词义对照法  语境分析法  联想推断法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这样一些内容: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个女人

研习文本:

生齐读关于“一间书房”的文字

方:一丈见方,形容面积小

北向:门朝向北

思考:没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什么特点?

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冻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梁实秋《雅舍》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风无事乱翻书梅影横窗知月上,花香浮动觉春来

思考:读二三两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两种感情?

先:表示对长辈的尊重

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

学生齐读

思考:

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你最喜欢哪些细节描写?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1:文中最后一句有种物是人非的悲凉感“亭亭如盖矣”乐景写哀情

生2:儿寒乎?欲食乎?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有此想到了现实中的自己(学生的发言太精彩了!善于将文本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语文课堂的精髓 为这些学生原来的老师鼓掌没有平时的训练,是不会有这样的思维的深刻和鲜活的)

生3:吾妻死,室坏不修——夫妻情深,当时只道是寻常

拓展延伸:

古人曾言:“人生四大不幸之事,归有光拥有其三,但其文字却没有丝毫的颓废和悲凉”

点评:文言文教学应“言”“文”并重,很多的优质课只重“文”忽视了“言”的学习,而陈老师却并没有厚此薄彼,将“言”讲的也是兴味盎然如关于实词含义理解的指导  内容的概括很简洁凝练,如能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就更好啦!课堂知识的梳理老师越俎代庖的过多,学生的大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应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永州一中  唐小艳

 

 

1、在预习的基础上落实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文言句式。

2、探究并学习本文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围绕在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1、探究本文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

2、针对性的提升细节描写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导入新课——知识探究,层层深入——能力提升,实践运用——小结本课——课后作业

 

主要

教学

方法

1、自主研读。

2、合作探究。

3、讲练结合。

 

教材  多媒体课件

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预设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能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并说说对它的感受吗?

补充古代文人及其书斋。

引出归有光、项脊轩及《项脊轩志》。                                 

谈谈自己的房间和感受。

激发学生对项脊轩及《项脊轩志》的兴趣。

 

 

 

二、

知识探究

层层

深入

 

教师引导归纳

三位亲人:祖母、母亲、妻子

事件:修葺项脊轩、诸父分家、母亲叩门扉问饥寒、祖母过余、项脊轩四次遭火、妻子学书等。

落实一些重点文言字词及特殊文言句式,并对学生的疑问作出解答。

如:乳二世:名作动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作状

项脊轩,旧南阁也。(判断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

1、自主研读课文,思考问题,在书上做好标记。

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意见。

3、回答问题,并翻译找出的句子,如果不能翻译的,可以质疑。

 

 

1、学生对课文字词进行疏通,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了解“写了什么”,为后面的深入分析打好基础。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自主研读,按要求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完成第一层次的探究。

探究二:作者是怎样写三位亲人的?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归纳:

母亲:①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祖母:①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②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③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亡妻:①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②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选材:选取、提炼自己亲身感受过的日常生活小事,表现人物音容笑貌。

描写:善于进行细节描写。

1、思考问题,找出文中描写三位亲人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与同学交流讨论,形成观点。

3、学生发言,归纳本文选材和描写的特点。

 

 

 

 

1、在了解“写了什么”的基础上理解“怎样写的”,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技巧,体现出单元目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2、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技巧,得到写作方法上的学习。

3、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鉴赏,完成第二层次的探究。

 

教师引导归纳:

归有光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上一篇:夫妻感情破裂却不愿意离婚的22个理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