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15 11:21 编辑: 网络 查看:


      何为至刚?何至柔?这在太极拳的习练中得到了很好的见证。刚则迅猛无比,柔则轻若鸿毛。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的由刚到柔,由柔到刚。刚柔转化,阴阳转化才是太极真谛。所以练拳过程中该发力也要发力,想法遍发之。

      拳论中云:“太极拳决不可失之细软。周身往复,以精神意气为本,用久自然贯通焉。”又云:“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为此,太极拳功夫要求拳以柔为本、术以刚为根,动作由慢入手,肢体由松入柔,有心练柔,无意成刚,这才是太极拳锻炼中“柔过气,刚落点”的循序渐进的步骤。

       陈鑫曾说:“世人不知,皆以(太极拳)为柔术,殊不知自用功以来,千锤百炼(百炼化身成铁汉),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刚,刚柔无柔可见。但就其外而观之,有似乎柔故以柔名之耳,而岂其然哉?丛柔者,对乎刚而言之耳,是艺也,不可谓之柔,亦不可谓之刚,第可名之为太极。太极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之谓也。其为功也多,故其成也难。”可见,太极拳的练习就是要改变人们平常生活中所养成负重的硬劲习惯,使劲道逐步化僵硬为柔软。

      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必须注重贯彻以放松为根本,以柔化为前提,驱使全身的肌肉、筋腱、网膜(软组织)、关节、韧带等各部分在对拉拔长和螺旋缠绕运动中得以松活自如地锻炼,促使身体的韧性和弹性增强。提高身体的松活程度,即是增进太极拳柔劲、内气和掤劲的必经之路。这个时期坚持的时间愈长久,则愈可使僵硬的拙力摧毁得愈彻底,此时的要求,必须不失绵软,注阴不注阳,注催不注领,在柔软之下,向着更有弹性的坚刚驱驰迈进。只有这样具有极强弹性的刚,才能达到“外操柔软,内含坚刚”的目的。

      太极拳的刚柔变换程度,相对应着精、气、劲、意、神的隐显变化。所谓“隐则柔,显则刚”就是这个道理。随着功夫精进,气与劲均可隐藏得极深,外形则显得极柔软、极灵活;使人感到好像从刚强又回复到柔软,其实内在的质量却更刚强了,最终是柔而见刚,刚而又柔,刚柔相济的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落点尽处是气聚血凝止归之所,因此宜用刚法。运动行气全凭阴阳扶承,促使气血畅通循环流利顺达,此时宜用柔法。刚柔变化的原则全在于此,如果纯用刚法,则气铺周身,牵制不利,不仅耗气伤神,且全身易出现呆滞状态,落点时反而不能坚刚勇猛;如果纯用柔法,则气散而不能聚,没有归着,落点毫无掤劲。总之,刚柔变化在于掌握阴阳转化,内气潜转,来脉转关,劲由内换,神气鼓荡与内敛的体悟程度,还在于神气隐显和肢体动作开合的有机结合,刚柔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应刚而柔则气聚而不聚,应柔而刚则气运而不运,皆不得刚柔相济之妙。能善用刚柔者,运劲如风摆杨柳,又似高空行云,落点坚刚,勇不可当,全在周身之劲尽串一处迸发而出,落点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行气如风轮旋转,滚走不停。此即太极拳的“阴阳与刚柔”的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