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国外人学炼魏树人教杨氏太极拳经验集锦(3)

国外人学炼魏树人教杨氏太极拳经验集锦(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19 20:21 编辑: 网络 查看:

"到位" 简单来说就是动的过程中随时可出手 (伤人) 而未出手.  当中包含 拳架, 意(念)向, 眼神, 气势, 焦点(目标), 节拍.....等的配合.
杨式太极拳行拳时, 是以运劲如抽丝的练法来行拳, 所谓 “运劲” 就是我说的蓄劲状态, 而 "随时可出手" 的练法.  
为什么杨式行拳练拳架时不发劲? 因在练拳架时发劲会产生断断续续, 这会影响养气的效果. 而刚到位的 "展而未展" 练法, 是最能培养出内劲功夫来的.

 

手曲了肘, 就如同為一把弓, 兩手就有兩把一弓. 腿曲了膝, 如同另一把弓, 兩腿加起來, 就多了兩把一弓. 身子有涵胸拔背 加 兜尾閭, 猶如一把身弓. 這樣加起來就有五張弓.

 

五弓合一就是一個整體(勁)模式.

 

此弓只有弓脊, 不成一張弓, 還需找弓弦. 有弓脊而沒有弓弦是發不出箭來的.

 

Adam

 

原帖由 大xx 于 2008-10-3 21:47 发表:

我不知诠释得对不对,只将自己的一点浅薄的体会奉上,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我的理解,就是练套路时不要用力,一点力都不要用,包括练基本功时,练单式时,也不要用力。
第二,套路必须熟练,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不用意念来想下一个动作。要做到整个套路都不需要思考就能走下来时,否则千万不要理“松”与“不松”的问题,先让自己通过了最基本的一关再说。在这个层面上,才能开始问自己,松还是不松?
第三,因为能做到第一点所说的“不用力”,那么,练习着使动作做得轻柔、缓慢、均匀、虚灵。
第四,在这个基础上,练习套路时,就不能再想着“松”这个念头了。就是说,在练套路时,是“被动”的练,连念头都没有了,才能真正松。
我想,上面三点,应该就是我读这本书,以及包括其它老师指点时,得到的,对“松”的一点浅识,不知对您是否有用?见笑了!

 

我的回應:

 

那松如何打人?  松如何不会被人打?  如何程度的松才对?

 

松只是太极拳的头一关. 你没体会过松状态下都能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功夫, 那只是瞎子摸象.

 

松是阴与阳相对平衡后的现象. 要找的是 "阴与阳相对的平衡" , 而不是在片面的找松. "当找到平衡后, 松自会出现."

 外面很多人都对太极拳误解. 当年杨班侯练功练到要离家出走, 杨健侯练功练到要自杀. 当然不是打套大松大柔的拳.
    孙禄堂先生研究出 明, 暗, 化 三个阶段. 其实太极拳是第三阶段的练法. 如没有易骨, 易筋功夫, 一开始追求大松大柔, 必然没实作.
    太极拳出功夫的, 大多前期有别派的功底, 对易筋骨一早以完成. 只差最后化劲的阶段. 这是心理上一大关口, 所以李雅轩系以大松大柔的精神, 突破这心理上一大关口.
为什么说大松大柔?

    因大松大柔是心理上一大关.所谓 用意不用力, 是要改后天用力习惯的能力. 这段时期, 以往的用筋骨力功夫不能用, 不用力的功夫又未上手. 等如废了武功一样.
    所以说一定要有明师, 他有事实证明给你, 不用力如何打人. 而又给你喂劲, 使你能过度 "用意不用力" 阶段, 从而能正式登入内家拳之门.
那你现在还相信自学太极会成才吗?
    自学只能太极操, 有老师亦要看老师是不是真传(不是用真传来抬高身价)? 是不是明师? 除要得真传外, 亦要看自身的天份与毅力.
    太极拳不是一个全面性的拳种, 是一个专科. 如果有人想把太极拳弄得全面性, 那最后的东西已不是太极拳了.


力发于骨 -- 用肌肉绷紧, 骨与骨扣死, 出的是拙力.
劲发于筋 -- 如果将肌肉放松, 那骨节与骨节间的筋膜张开, 使骨与骨间有弹性, 不会扣死 , 所形成的节节贯串, 这就是太极拳所形容弹性的劲.
 
主防守的三种劲 - 采挒捋

采(由上弧形往下), 挒(横向弧形由下往上), 捋(直线由前往后) 三劲混合就是螺旋运动由前卷向后.

 

此外挒还有一种斜挒, 如野马分鬃. 前手带掤斜挒, 后手是采挒.

 
论拳术上的虚实 (2005)

已有 500 次阅读2008-10-8 05:55 PM


    这篇 [论拳术上的虚实 ] 是小弟的 心意拳 老师要求写的, 本意是想理解同学们对虚实的理解, 亦可使同学们去理解一下虚实在拳术上的表现及用途. 文中部份有参考太极及形意的文章写出来, 亦有部份是我的心得. 望能抱砖引玉.
论拳术上的虚实
 
    虚实在拳术上可分拳式上及战术上两方面. 而两方面来不开虚实互动, 现在此将两部份发表个人体会.
 
1) 拳式上的虚实
    拳式上的虚实主要是使人产生 [势能]. 何谓 [势能] 呢?
所谓高下相倾. 物体本身有重量, 因受地心吸力影响, 而由高流向低. 同样道理, 原本如天秤的左方与右方是平衡的状态, 只要一方虚弱, 相对下另一方便成为坚(实)强. 天秤自会产生高低的势动.
 
步法方面的作用
    若重心同时放在两腿中间, 这样是没法走步的, 正确方式是一腿保持虚腿, 使重心倾注另一腿, 使成为实腿, 而虚腿可自由移动. 当虚腿站好位置後, 由实腿把重心倾注另一腿, 使虚实转换.
 
手法方面的作用
    以根为实. 发劲时由根节起, 中节随, 梢节追. 将根节实通过根,中,梢的发出去. 发劲的状态, 梢节为实, 根节为虚. 而梢节的实即是 [四梢劲].
 
身体方面的作用
    [虚其心, 实其腹]. 使上虚下实.
如果用三节理论中 [以身而言], 虚其心, 实其腹.就是[力量归根].
整体的虚实 [整体三节结合, 力量归根, 蓄势已待.]
整体的虚实, 不单纯是[虚心腹实]. 应视之为整体根节(包括前肚, 後肾, 会阴) 力量归根.
    两手的根节本应在肩, 如果我们束力於肩上, 则肩上的力会影响身的中节, 不能使手与身力量连通. 解决方法是要把肩胛骨及胸口放松(虚心口), 使肩部的力能通过胸口与身的根节汇合, 而同样腿的根节在胯, 要松胯把腿的力量通过. 要真正做到[整体三节结合, 力量归根] 的方法是:
1) 松肩(虚), 抽肾(实)
2) 松胸(虚), 实腹(实)
3) 松胯(虚), 提肛(实), 即会阴穴收紧.
 
内意方面的作用
    高级时整体的虚实要微控, 因情况而有强弱轻重之分. 当力量归根後, 此是一种蓄势的形态, 要发劲时, 三节由根节发动四梢齐施爆发. 要扩大爆发的威力, 必须在意念上有虚实束展, 蓄势时意念要虚含, 发劲时要意念收实. 此种一虚一实的配合, 自然产生了强大的精神爆发作用. 内外配合, 使招式产生惊人的威力.
 
2) 战术上的虚实.
    战术上有所谓避实击虚, 这是以弱胜强的方式. 如何能避实击虚?
引用庄子说剑篇曰: [示之以虚, 开之以利, 後之以发, 先之以至.]
若对手取示虚的战术又如何呢?
我会以无常的虚实互换方式, 扰乱对手的判断, 从而找出对手的虚弱处. 进击对手.
 
   最後虚实并非单独存在, 是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虚实互动互换, 互有作用.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