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节录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谈(转)

节录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谈(转)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0 11:23 编辑: 网络 查看:

节录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谈    向恺然 

杨澄甫吴鉴泉均以专练太极拳有重名於北平。或曰。杨澄甫善发不善化。吴鉴泉善化人而不善发。以是二人均有缺限。若兼有其长。则尽太极之能事矣。我曰。事或有之。於理则殊不可通。因发与化似二而实一。不能发则不能化。不能化亦不能发。故经曰。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不过原来体格强壮。气力充足之人。发人易而乾脆。杨体魁梧。且尝闻与其徒推手时。掌喜自试其发劲。故其徒皆称其善发人。吴为人性极温文。且深於世故。不论与谁推手。皆谨守范围。不逼人。不拿人。人亦无逼之拿之者。闻其在北平体育学校教太极拳时。学者众多皆年壮力强。与吴推手任意进退。吴惟化之使不逞而已。始终未尝一发。故人疑其只善化。而不善发,我谓若吴亦尝发人。证以其平日温文之性格。可断其为不欲无端发人。招人尤怨。非不善於发人也。我以北来略迟。杨吴二君皆未谋面。然深信二君。皆为当今纯粹练太极拳之名宿。绝未搀杂他种拳法。以图讨巧。其功夫火候实不可轩轾。在外家拳盛行之今日。欲求专练太极拳如二君者。恐未易多得。惜负提倡国术者。不知物色人材。闻二君刻均不在南京国术馆。项城当国时。幕中有宋书铭者。自称谓宋远桥之後人。善太极拳往。其时以拳术著称於北平之吴鉴泉、刘思绶、刘采臣、纪子修等。皆请授业。究其技之造诣至何等。不之知也。宋约学後不得转授他人。时纪子修已年逾六十。谓宋曰。某因练拳者。一代不如一代。虽学者不能下苦工夫。然教者不开诚相授。亦为斯技沦胥之一大原因。故不辞老朽。拜求指教。即为异日转授他人地也。若学後不得转授。某已年逾六十。将於泉下鬼耶。遂独辞出。其从游者终无所得。盖宋某拳师之习气甚深。其学人之不得传授他人。即不啻表示自己不肯以技授人也。太极拳架式各家所传皆有区别。然不论其手法及姿势如何不同。其从首至尾须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滞。以满身轻利。气沉丹田为原则。则一也。依此原则。又能时时注意阴阳。虚实变换。免除双重之弊。虽无明师指导。亦自有然贯通之曰。练架式既练有真实工夫。则推手必容易进步。且不难出人头地。如练架式不下苦工。专从推手中觅作用。天资纵高。亦不过推得两手灵巧而已。身上工夫即增长。亦属有限。

  • 2007-5-23 21:24
  • 2楼

    江湖异人传·向恺然
    作者:不详 来源:旧雨楼 

      书叙民国初一位湖南命相家的神奇本领故事。 

      上海某旅店,一天来了位湖南客人,大冬天只穿一件青布夹袍,样子很寒酸。客人自称姓陈,行为很怪,经常整天关着房门躺在床上,也不盖被子。店主人有个侄女,三岁时患了筋骨痛病,久治不愈,已长到二十二岁,手脚卷曲不能伸展,成天躺在床上,不出房门。有一天,姓陈的客人间店主的儿子:“你不是有一位残废的姐姐么?你府上的人也都愿意你姐姐的病好么?”店主听了非常惊讶,不知这客人怎么会知道他侄女的事情,就请客人为女孩治病。 
      这客人治病的方法十分奇特,既不针灸推拿,也不开方子服药,而是让店主准备一担桐油,在病人房里生起炉子,熬热一锅桐油。然后他一面念咒,一面往病人手脚上涂擦热油,擦好后又往病人身上喷冷水。第二天再换一锅油,照样治疗。一连四、五天,病人的手脚渐渐活动起来,能自己端碗吃饭了。  店中另一位客人张四听说此事,特意请店主带他去拜见陈先生。见面之后才知道他叫陈复君,是平江人。十七岁时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一次到省城办货,住在一家饭店,同屋有位算八字的先生。店主因为当地官府有令,不让收留江湖流浪汉,要将算八字的赶出去,幸亏陈复君出面求情,才留算八字的住了一宿。第二天陈复君仍然赶路,遇到一条大河,正要乘船,忽然被算八字的喊住。那条渡船行到河中间被巨浪掀翻,陈复君醒悟到那算八字的是位异人,救了他一命,于是跟他学艺。几年后,练就一身本领。 
      陈复君当场为张四等人表演搬运法,他把一只空酒瓶和一块钱用布包起来,再遮上一件衣服,送出窗户,口中默默念咒,那只布包就没有了。过了一会儿,他又将衣服遮住窗口,双手一抱,布包又回来了。打开一看,里面的钱没有,却有一瓶花雕酒、四只皮蛋、四只醉蟹、一包炸花生米和一块香肥皂,众人见了无不称奇。 
      有一天,店主的兄长家失窃了一笔钱财,是店主嫂嫂的手提包里装着一千多元钞票、一本存折、一本股票和三张当票。因为外出回家累了,就把包压在枕头下,躺在床上打了个盹。醒来一看,小包没了。上下查问,并没有外人来过,只得请陈复君来破案。陈复君走进房间,用磁盆盛了一盆水,放在房中央,水面复一张白纸,盆边点一盏油灯。静观片刻,便得知提包是这家儿子偷的,一索便得。这种法术在湖南称作照水碗。 
      陈复君的名声渐渐传开,于是有不少人来请他算命看相。他算命的方法很奇特。让算命者的亲友随意报数字,再让人用算盘把这些数加起来,加到上万数时,陈复君就能说出算命者是何年何月何日什么时辰出生的,再依此推断家世、经历,无不了如指掌。 
      有一位四川政客请他相面,他看了后说:“你百日之内,有一件极难解决的问题发生,虽不至有性命之忧,也得受一很大的惊吓。”政客很惊慌,陈复君就给他一张名片,要政客好好收藏。数月后,那政客办完一件公事回乡途中,遇到一群溃兵,把他的轿子和行李、公文都抢了。政客十分惊恐,忽然想起陈复君的话,就把那张名片拿了出来。隐约听到一个声音,让他跟着溃兵走。于是他跟着溃兵到了一个村庄,别人似乎都没看见他,于是他乘那些兵睡觉的时候,把自己的行李、公文担子挑走了。而且沉重的担子放在肩上一点儿也不觉重,八十里路一气走到,脱离了险境。事后回想,如同做梦一样,告诉别人,谁都不相信。 

      《江湖异人传》十章,现存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民国十三(1924)年四月初版,一册,一百一十页,约二十九万字。书中有插图。

  • 2007-5-23 23:01
  • 3楼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之一)





      前清丁未年间,我在日本曾见一位直隶朋友,就听他说起北方练拳术的人。有几个大派是练八卦拳的,一派是练形意拳的,一派是太极拳的,还有一派练岳氏散手拳的。后来由岳氏散手又产生一派谓岳氏连拳,此外虽尚有不少的家数,然练习比较人少,不能自成一派。我当时听了这些话,不过知道有这些名目罢了,究竟各派是些什么手法,彼此分别之点,在什么地方,因那位直隶朋友不能一一演给我看,无从知道。



      直到民国癸卯年,遇见李存义的弟子叶云表、郝海鹏,才见着了形意拳。八卦拳也看了一部份,太极拳仍是不是曾见着:若干年总是没有机会遇着太极拳练的好的朋友:不但无从研究,便想看一次是如何的形式,也是达不到这个目的。到乙丑年五月,幸有一位陈微明先生,从北京到上海,以所从杨家学得的太极拳设一个“致柔拳社”,专教人练习。我得这个机会,也从事研究了几个月。不料到在研练的时候,二十年前教我练拳的王志君先生也到了上海,我这时与王先生有好几年不曾见面了。一向从听得王先生在北京专心研究太极拳,因为原来根底甚深的原故,成功比任何人都容易。我于是又从王先生研究。



      论王先生所练的太极拳,与陈先生所练的本属一家(陈先生的师承是杨澄甫,王先生的师承是吴鉴泉,两人都是杨露禅的再传弟子),当然是一家一派的了,但是两人所传授的拳式,各自不同。我当时很是疑惑,不敢随便判断谁对谁不对。我既以研究拳术为目的,自不能存党同伐异的心,何况同是太极拳术又是同出一家呢!(只以研究便利的关系)因为王先生住在我家,便专从王先生研究,也时常与陈先生推手。奈不久离了上海到湖南,在湖南找不着练太极拳的人,没有人和我推手,只好独自练习。



      戊辰七月,我跟着湖南的军队到了北京,当时北京已名北平。因为政府迁都南就的关系,北京市面渐就萧条,影响所及连几个练太极拳有名的人物,如杨澄甫、吴鉴泉等都跟往南京或上海去了。所会见的几个,虽也是北方有相当声望的人,如许禹生、刘恩绶之类,对于太极拳,都有若干年的研究其所练架式,类似吴鉴泉传授者为最多,我于是又从许刘两人研究了些日子。许君以吴、杨等专练太极拳之人皆已南去,他办了一个体育学校,找不着教太极拳的好手,就托人在河南陈家沟子,聘了一位姓陈绩甫的来(相传杨露禅当日从陈家沟子学来的太极,他的师傅叫陈长兴,从陈长兴到现在代有传人。此刻陈家沟子的人,少有不练拳的,练的都是太极,没有每二种拳在那地方流行)。 
      体育学校请来那位姓陈的,年龄不过四十岁,是从小专练太极拳,不曾练过旁的拳。到北平后,除在体育学校担任教授外,还有许多人请到自己家里去教。我听得这么一位人物,少不得要去见一见。这日由许君介绍在体育学校会面,并见他练了拳,推了手,还和他谈论了好一会。不曾会他倒也罢了,会过之后使我更加疑惑起来。因为他这“地道”的太极拳,不仅和吴鉴泉传授的形式大不相同,就是和杨澄甫所传授的比较也全不是那门一回事,连拳谱上的名目也不一样。 

      吴、杨两家所传的姿势虽有分别,但是起手都是一“揽雀尾”为名称。就是孙禄堂从郝维真所学的起手名“懒扎衣”,也与“揽雀尾”的音相近似,不管是谁的音转变了,总还是这个音调差不多的名称。至于陈绩甫,练拳起手叫做“金钢大捣碓”,其中虽也有“懒扎衣”的名目,惟手法身法与吴杨两家的“揽雀尾”、孙禄堂的懒扎衣都无相似之处,且全式名称不同之点甚多。如“青龙出水”、“双推手”、“神仙一把抓”、“小擒打”、“前招后招”、“铁*”、“切地龙”、“当地炮”等名称皆吴、杨二家所未有。至“如封似闭”称“六射四闭”、“单鞭”称“丹变”、“倒撵猴”称“倒撵肱”、“肩通臂”称“扇通背”、“右起脚”称“右插”、“左起脚”称“左插”、“转身蹬脚”称“蹬一根子”、“抱虎归山”称“抱头推山”、“云手”称“运手”,音尚相近,但身手动作方法亦多不类。 

      再看他推手,总有同边活步的一个方法,就是一个左脚向前,一个右脚向棚挤一步,履按一步。我问他推手共有几个方式,他说就是这一个方式。我又问没有站定不动脚的方法吗?他说“没有”。 

        我想,这就奇了:杨露禅是从陈家沟子学来的,到此不过三传,何以与陈绩甫的相差这么远?

  • 2007-5-23 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