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十一”长假天南海北看展去这些精品展览不容错过

“十一”长假天南海北看展去这些精品展览不容错过

来源:网络转载 2017-10-01 23:2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原标题:“十一”长假,天南海北看展去

金秋时节,文博界特展迎来“收割季”“黄金档”。天南海北,在这些井喷的展览中,中国古代艺术与世界文明足迹不期形成两大焦点,最是牵引着人们的目光。其中,前者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汉文明特展”领衔,后者以登陆上海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为代表。

走,这个“十一”长假,看展览去! 聚光灯下静静陈设着的一件件文物,凝结着前人智慧的火光,也荡涤着今人的心。

看 东方韵味的艺术流淌

尘封的秦汉文明、深邃的宋元山水画、泛黄的书法墨迹,随着这个金秋一批特展的重磅推出,正圈粉无数,并由此引爆人们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浓厚兴趣。

在北京,新近揭幕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和“赵孟頫书画特展”,已然开启新一轮“故宫跑”。在前一个特展中,单单与《清明上河图》齐名的《千里江山图》第三次向观众展卷,想想就让人肾上腺素加速分泌。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17岁画下这幅长达11.9米的图卷,以完整的绢幅表现千里江山壮阔之景,只见山峰层峦叠嶂,奔腾起伏,江水烟波浩渺,平远无尽,山水间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并描绘有众多人物活动,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等。这幅长卷用笔精细,用色繁复,却大气轰然,绝无繁琐病态,盛世气象漫恣意出,只可惜王希孟早逝,这成了他唯一传世的作品。此次,《千里江山图》独占一个展厅接受世人的品鉴。展览一并厘清的,还有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传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的同展亮相,其实都值得期待。而后一个特展,则让人们重新认识“有元一人”赵孟頫。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107件赵孟頫经典书法、绘画此番集结亮相,其中,行书《秋兴诗》卷、行书《归去来辞》卷、行书《酒德颂》卷、《秋郊饮马图》卷、《水村图》卷等都难得一见。展览的主人公赵孟頫,简直是一位技能满点的人物,既是书法家、画家,又是诗人、文物鉴赏家,并且都很“著名”。赵孟頫的书法与绘画两相对照,饶有趣味———他将书法的具体笔法和审美风范体现在绘画中,创造了一种表现艺术家主观内心世界的书法性绘画风格。

眼下,中国国家博物馆放出的大招是“秦汉文明特展”。就是这个展览,今年上半年登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为当时北美地区最火爆的展览之一,在3个半月展期中吸引将近35万观展人次。这场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展策划七年之久,此番归国,展出的文物甚至有所扩容,从全国30多家文博机构精选出170件组300多件重要文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秦汉时期的重要考古成果几乎齐了,涵盖陶瓷、织物、绘画、书法等众多门类,其中一级文物约占45%,包括著名的“皇后之玺”玉印、长信宫灯、兵马俑、金缕玉衣、纸地图、“滇王之印”金印、青铜方斗、“中国大宁”鎏金青铜镜、玉熊、云纹玉高足杯、彩绘多枝陶灯、“西王母”陶座青铜摇钱树等。这些文物共同筑起中华文明的根基,也以登峰造极的制作工艺流露出优雅、时髦与自信。

转场江南,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明清书画研究型特展好戏连连———江南本是明清书画重镇。其中,浙江省博物馆迎来“湖上有奇峰———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为了完整展现生长于当地的明代画家蓝瑛的艺术面貌,出自国内14家文博机构的60件(组)蓝瑛的绘画聚在了一起。甚至,这家博物馆特别请出“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意在让观众看到蓝瑛与《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之间的师承关系———蓝瑛对黄公望极为推崇,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仿黄”作品。在浙江美术馆,“健笔蟠龙———王铎作品展”以来自近10家文博机构的50件王铎精品,等待着人们的邂逅。王铎是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很火的一个名字。生活于明末清初的他,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神笔”之誉,吴昌硕对其评价是“有明书法推第一”。“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特展”则是南京博物院呈上的厚礼。被合誉为“青藤白阳”的明代画家徐渭与陈淳,可谓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的“双子星”,对后世中国花鸟画、甚至整个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陈淳的作品不带半点尘俗,笔花墨叶,风姿清朗,挥洒自若而温雅古拙,水墨淋漓却又形神整备;徐渭的作品恣肆磅礴,纵横睥睨,东涂西抹似大刀阔斧,痛快酣畅。明末以来,清代的八大、石涛、扬州八怪,海上画派的赵之谦、吴昌硕,及至近现代画家齐白石、潘天寿等卓有成就的大家,无不是从他们二位的画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此次展览可谓诚意满满,人们不仅将看到南京博物院18件镇院之宝中唯一的书画作品———徐渭《杂花图》与天津博物馆馆藏的陈淳“绝笔”《罨画山图卷》首次合璧完全开卷展出,还将一睹苏州博物馆馆藏的两件徐渭的巨幅作品《咏剑》《咏墨》。再看上海博物馆,“遗我双鲤鱼———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另辟蹊径。展示沈周、唐伯虎、文征明等吴门书画家的精神世界,展览并未选取他们赫赫有名的书画作品,而是通过他们与各色人等的49通往来书信以小见大。其中很多信札为首次面世,既富有史料价值,又是精彩的书法作品。人们欣赏这些书札时,其实是透过书写内容,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书写者的性格、思维以及写信时的情感,就藏在字体的形态、行笔的力度、段落的停顿等细微之处。

看 多元文明的交融互鉴

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里,引进自海外的特展越来越多。观众不出国门,已得缘一睹世界悠远文明、经典艺术的魅力。国际化的展览角度,也引导着人们在更为宽广的视野中审视中西方文化艺术,看多元文明如何和谐共生、交融互鉴。

仅仅在上海,至少有三个相关特展阵容华丽。自6月底登陆上海博物馆且持续掀起观展狂潮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眼下还在展出,展期至10月8日。这简直是一个世界级的“网红”展,此前巡展所到全球八个展示场馆无一不火爆。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人类200万年文明史。200万年前的奥杜威石质砍砸器、公元前2000多年的印度文明印章、公元前700年左右的亚述浮雕、公元300多年的萨珊国王狩猎盘等遍布世界五大洲的文物都来了。这样的展览固然有很多可看的热闹,但更有很多可以咀嚼的门道。人们需要关注的,其实不是展品的名气与珍稀度,而是每一件所包蕴的充足历史信息———它们是如何投影多元文明交会时互放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