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什么是“教育起跑线”说法的幕后推手?

什么是“教育起跑线”说法的幕后推手?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7-19 19:0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教育的重要性,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发展不言而喻。中国的家长们尤其在孩子的教育上非常舍得投入,抱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坚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受最好的教育。即便教育经费支出已严重降低了家庭生活水平,家长们也依然要卯足了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赢在起跑线”对孩子的发展是否有利,什么是衡量对孩子发展有无益处的标尺,什么是教育起跑线的背后推手?面对名目繁多的教育培养项目,家长以及全社会都应该认真思考。

   越来越激烈的起跑线竞争,首先有家长自尊心的推动: 人家的小孩都培优,自己的孩子就不能什么都不会;别人的孩子在重点学校考高分,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只读个普通学校;别人的孩子会唱歌写作,自己的孩子就必须有一项拿得出手。在孩子获得称赞表扬时,家长无疑能得到莫大的欣慰与满足,但这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乐趣。处于最宝贵的时光,孩子们不能享受完整、快乐的童年,反而将时间和精力用来应付本不该由这个年纪的孩子承担的责任。用过浓的养料超量灌溉稚嫩的花朵,得不到健康的果实,只会让花枯萎或畸形的生长。 正如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 在两会上所指出的,我们的 家长当前让孩子提前热身5000米,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 。 起跑线不是跟风模仿,不是赌气攀比,不是看别人家怎么做,自己的孩子就要做的比别人更好。顺应孩子天性,让他们自由快乐的成长,是家长的义务,更是社会的责任。

   其实,家长们也明白让孩子过早“起跑”的影响。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自由而又快乐,但现实却不能让家长和孩子如意。教育发展的功利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黑色产业链条的有心推动,都让家长们不得不狠着心肠把孩子拖向残酷的起跑线。 一些地区的教育成绩与当地政府的政绩挂钩,升学率成为学校的重要考核指标,成绩也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尺,孩子成绩不好就上不了好的学校;而部分地方政府教育 GDP观念严重,发展教育只图“高大上”,将教育资源全部集中到区域内一两所重点学校,使得孩子上不了好的学校就得不到好的教育;教育黑色链条产生的经济效益,学校与一些培育机构的相互“配合”,在 权利的支撑下也驱使着家长们不得不 勒紧裤腰带想尽办法让孩子多些其他砝码,努力攀上教育大船的船舷。 家长们当然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功利化教育就利用这种人之常情将起跑线画在家长们跟前,让家长和孩子疲于奔命。

   另外,社会的意识行为也会影响家长的抉择,推动家长带着孩子过早走向人生起跑线。两会上,贵大校长郑强感叹, 贵州大学过去30年得到中央政府财政支持的总和,顶不上清华、北大、浙大1年;西部地区的好学生都为考到北上广的学校努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考研去了发达地区。连大学财政支持都是“中央军”力压“地方军”,家长们又怎会淡定的让孩子上普通学校。而媒体对各项选秀赛事的火热炒作,对各种天才儿童的疯狂报道,使家长不甘于让孩子拥有平淡的人生, 企图通过 各种英才培育课程,让孩子尽早成才、成天才、成明星。除此之外,工作好坏以是不是国企政府单位为标准,事业成就以收入多少作衡量,学文高低以论文数量作比较,艺术造诣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次数为尺度。这些社会中功利的意识行为无疑会加重家长对教育的片面认识,进而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

   人生不是短跑,是 万米 长跑。不 能 太看重起跑线,重要的是坚持和耐力 。 教育的目的始终是育人,且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需要耐心和时间检验的过程。家长以及全社会都应该反思自己对于下一代成长所承担的责任,不要让自身的功利意识行为影响到孩子的发展,更不要任由推手的诱导,将孩子过早送上残酷的起跑线。

  

(本文系战略网网友投稿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