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大明第一推手劉伯溫(五)

大明第一推手劉伯溫(五)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9-10 12:2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url:,id:0

沒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1332年八月的一天﹐太陽當頭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劉伯溫同學背起小書包。他要去杭州﹐參加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劉伯溫應該是很高興的﹐因為他的運氣實在很好。元代一度沒有科舉考試﹐直到十九年前才舉辦了第一次科舉﹐之後總共也就舉行過九次﹐其間由於伯顏擅權﹐執意廢科﹐還曾停科兩次。

劉伯溫高高興興來到杭州﹐參加第一輪考試﹕鄉試。劉伯溫沒有辜負神童的稱號﹐最後的成績﹕舉人﹐名列十四。二十露頭的劉伯溫第一次參加考試就在全國教育最發達的江南地區考了第十四名──估計排在他前面的十三個人中﹐還有不少復讀生。

考中了舉人﹐劉伯溫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第二年就殺進北京參加會試。會試可沒那麼簡單了﹐劉伯溫不光要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還要面對元王朝的民族歧視政策。那時候的考試﹐榜分左右兩種﹕蒙古﹑色目人為左榜﹐只需考兩場──第一場考行測(經問)﹐第二場考申論(策問)﹔漢人和南人為右榜﹐還要加一場作文考試(古賦詔誥章表)﹐總共考三場。

元朝將百姓分為四種人﹕蒙古﹑色目﹑漢﹑南﹐基本上按照蒙古征服的順序排列﹐征服得早的地區﹐當地人的地位高。色目人基本上是中亞﹑中東人﹐之所以稱為色目人﹐大致有兩種解釋﹕一說中亞﹑中東的民族複雜﹐統稱為“各色名目”人﹔二是說這些民族多屬於白人﹐眼珠不是黑的﹐所以稱為“色目”人。金的滅亡比較晚﹐金國境內的漢族人和女真﹑契丹人統稱漢人﹐地位比較低。最晚征服的是南宋﹐南宋境內的人稱為南人﹐地位最低。

不久﹐會試揭榜﹐劉伯溫中第二十六名進士﹐漢人﹑南人第三甲第二十名。或許有人對這個成績嗤之以鼻﹐心想﹕才二十六名﹗神童就這水平﹖﹗要知道﹐不管是古代科舉還是現代高考﹐想當狀元都得靠七分實力三分運氣。雖然我們在古裝戲裡老看到年輕書生進京趕考﹐一考便中狀元﹐然後被招為駙馬﹐春風得意。但那都是故事﹐是文人們的美好臆想﹐現實中像范進那種人不在少數﹐大部分舉子想考中進士﹐都要花上不少年頭一次次復讀。

而那一年﹐劉伯溫沒有復讀﹐一鼓作氣便考中進士第二十六名。年紀輕輕便中進士﹐對劉伯溫來說最大的好處在於﹐他從此不用做考試的奴隸﹐不用再陷入聖賢書裡面死啃聖賢的每一句話﹐他可以真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很多復讀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可能到三四十歲﹐還抱著孔孟﹐抱著朱熹逐字逐句地鑽研﹐尋章摘句﹐咬文嚼字﹐最後獲得一個光榮的稱號﹕書呆子。不是說孔孟之道不好﹐但幾十年如一日地讀那麼一兩本書﹐想不變傻都難。這樣的人﹐我們可以很遺憾地聳聳肩﹑攤攤手﹐暗嘆一句﹕“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1333年﹐二十二歲的劉伯溫很幸運地成為應試教育體制塑造出來的人才。他恰到好處地接受了應試教材(孔孟之道)中最精華的部分﹐但又沒有被教材拐帶傻﹐還有足夠的時間汲取課外知識──主要是陰陽遁甲﹑兵法﹑天文類雜書。現在的劉伯溫﹐已經儲備了足夠龐雜的理論知識﹐只等著一次社會實踐的機會﹐讓他大展拳腳。

[責任編輯: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