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陈式太极拳的内气及练习方法

陈式太极拳的内气及练习方法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9-11 14:4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相信对于喜爱太极拳的拳友们一定知道陈式太极拳,不过大家对陈式太极拳的练法又领悟的怎么样呢?下面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陈式太极拳的内气及练习方法

  陈式太极拳的内气及练习方法

  太极拳的气

  一谈到太极拳.都会谈到“内气”。“内气”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总其所述,在武术及养生方面涉及到的“气”只有两种:一种是呼吸系统吐纳的 “空气”,另一种是祖国医学谈及的运行于人体内部的“营气”与“卫气”。现代人体科学证明,人体内部,除了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外,其余的任何部位都不可能进 入空气。那么,在太极拳中谈到的充斥于人体四肢及全身肌肤的“气”.只能是中医及传统气功中论述的“气”。这种气.其实是人们在慢动作中.运用大脑意识(又叫意念)调节全身 及四肢运动所产生的一种流动感,是在大脑支配下人体经络及神经有规律传导时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上面所说的“内气“。当然.这种“内气”在锻炼时,要与呼吸的“ 气”相配合。更确切地说,太极拳的“内气”其实就是在大脑意识调节下,身体和四肢配合呼吸缓慢运动时所产生的一种”气感”。

  “内气”的表现

  一.双手十指发麻、发胀,发红

  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由于长时间的有规律运动.长时间的放松及经络、神经有规律传导.会在人体肌肤中形成一个循环的传导路线。当这个路线遍及全身的时候.就是打通了全身的“气 路”。此时人体在普通运动中肌肉所产生的硬劲、僵劲.就会被消化。这种经络与神经在全身的传导,会明显地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会使传导路线中的毛细血管打开。特别是在“气“ 达四梢的时候,人体末端的毛细血管开放.十指乃至手掌就会发麻、发胀、发红。

  二、小腹沉实

  由于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气沉丹田,所以,胸膈下降,引起内脏下沉.使小腹沉实。

  三、呼吸缓慢并加深加长

  由于长时间气沉丹田,胸膈下降,使肺活量增加,致使呼吸加深加长,特别是在定式时,呼气缓慢且深长。

  四、产生腹鸣

  由于呼吸配合动作的开合而鼓荡.使腹腔运动加大.尽而促进肠的蠕动,产生肠鸣。

  五、口生津液、下腹排气

  由于舌顶上腭,缓慢调息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会使口生津液.下腹排气。 。

  六、腰眼发热

  由于腰脊旋转,命门穴受到刺激,使两肾血液循环加快,进而两腰眼发热.即拳论中提到的:“两肾如滚汤。”

  七、流动感

  由于长时间的意念导引.会使身体有一种沉实的感觉。由于动作节节贯穿的运行,使意念所到之处,在胸腹以及四肢有随动作而发胀并节节传递的流动感觉。练拳者出现以上现象;说明已经 产生了内气,并且内气已开始在体内运转,反之.如果虽经长期锻炼却没有以上感觉,说明内气没有打通.就要及时调整锻炼方法。

  陈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一)头颈部

  从力学来讲,头处在人体上下垂直线上;从生理学来讲,头部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如果练拳时头部东倒西歪,势必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不但失去动作姿势的优美,也影响精神的集 中。《拳论》说:“腰脊为第一主宰,喉头为第二主宰。”练拳时,头颈部要领掌握得好,才能使精神集中,一摺一势,举手投足,受着意识的指导,动作起来,才能使周身灵活。否则就显得 精神涣散,动作失去完整和协调。就象陈鑫指出的:“一失顶劲,四肢若无所附丽,且无精神。故必领起,以为周身纲领。”

  具体要求是:头部要保持正直,颈部肌肉要保持松弛状态,使头部有悬起的感觉。注意不要勉强和呆板,避免前俯后仰东倒西歪。身体移动和旋转时,头颈部与身躯四肢要上下一致,两目要 平视延远。运行中,某手为主,眼神注于该手的中指端。下颚要微向内收,牙齿和口唇要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以加强唾液分泌。耳听身后,兼顾左右。总之,处处要自然轻松,不可有丝毫急躁的情绪 。

  (二)躯干部

  躯干部指的是人体的胸背、腰脊、腹部和臀部。这些部位是人体内脏所在和内脏的保护性支架,在健身、防身和技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胸背:陈式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是要含、要虚、要松。陈鑫说:“胸要含住劲,又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胸部含虚和胸间松开,可以自然形成 腹式呼吸,使呼吸深长舒畅。从技击意义上讲,“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胸部虚含,锁骨和肋骨松沉,可以使上肢虚灵和身体重心向下降,于此大有助益。

  陈式太极拳对背部的要求是:要舒展松沉,“用中气贯注”。人体背部呈微弧形,有脊椎骨上下连接,是脊髓神经所在部位。按照经络学说,背部是督脉的通道,督脉则属阳脉之 海。练拳时,背部肌肉要注意舒展和向下松沉,要根据脊惟生理状态,随屈就伸,保持脊背的相对端正,以利于气血的通畅,做到“牵动往来气贴背”,便于及时使“力由脊发” 。有的学派对背部提出了“拨背”的要求,我认为用这个“拨”字,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就字义讲,“拔”是向上提拨的意思。人体脊背部不论是上拨或前屈,都会使 背阔肌和胁阿肌拉紧前伸,迫使胸部向内吞缩,两肩而扣,形成弓背耸肩的错误姿势,既影响和破坏身法的优美,又使胸腔受到一定压迫,妨碍呼吸的顺畅。

  2、腰脊:人在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腰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腰脊的作用更为重要。有“腰脊为笫一主宰”的说法。陈式太极拳对 腰部的要求是:腰劲向下塌。就是腰部椎弓要按生理特性,略向内收下沉,问下塌住劲,腰是上下体转动的枢纽。在含胸的情况下,向下塌住劲,能够使心气下降,下盘稳固。同时,还要注意两肋微内收 ,即拳论中的“束肋”。但是腰劲下塌不可用力太过,在陈濡的论著中,一方面说“腰劲贵下去,贵坚实”,另一方面说“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他 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如果腰部过于用力、会使腰大肌收缩,影响上下体转动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