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太极拳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读马国相先生quot;致全国太极界公开信quot;有感

太极拳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读马国相先生quot;致全国太极界公开信quot;有感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2-05 23:3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点击上方“悦太极”关注微信,并置顶每天第一时间观看!

  

  悦太极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认证商标

  读了马国相先生“致全国太极拳界的公开信”,感触颇深。现在从事太极拳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可喜;但得道者太少,可忧。那些只为健身而来的中老年人(这种人占绝大多数)练拳已彻底体操化不说了,只举那些公认为高水平的来说,笔者曾在一次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大会上发现,那些在推手赛中获奖的运动员,都在套路赛中不入名次,(按大会规定,参赛推手的必须兼赛套路)而那些在套路赛中披金带银的,竟无一人赛推手,(大会规参赛套路的可以不兼赛推手),说明他们只能练,不能打太极拳是武术,不是舞术,武术就是打斗的技术,不能打,算什么武术?

  

  国家为了发展,提高太极拳的打手技术,开展了太极拳推手竞技运动,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人们对它寄以厚望。但遗憾的是,运动进展缓慢,不如拳击,摔跤,散打等项目那么见成效。自从79年开展运动以来,已经摸索、实验十余年了,而至今尚无一套较为成熟的竞赛规则出台。竞赛规则是规范竞技行为和指导人们练功的,竞赛规则完善,合理与否,对运动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关系甚大。由于规则不成熟,导致运动的发展情况如何?据了解初时参赛推手的运动员,根据他们的特点,可以分析归纳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属技术型,他们重视传统的技法,追求以巧胜力;另一种属力量型,他们相信力大为王,认为“四两拨千斤”玄,只听说过,没有见过,不幸的是两种不同类型较量的结果,力量型大占上峰,因此,技术型的人们对传统的技法产生怀疑了,在金牌的吸引下,他们纷纷向力量型学习了,转变了,这么一来,太极推手赛便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以顶牛、抱摔为主要手段的斗力比赛,有人讥之为四不象,推手、摔跤、柔道、相扑都不是。不少有识之士对此甚为不满,他们纷纷发表文章,大喊还我太极推手的特色,同时争相献策,要求修订竞赛规则,提出对传统技法的使用要放宽,对顶牛,抱摔等非传统技法要严加限制,以期纠正推手的畸形发展然而也有不同意见的,他们说,你练你的传统,我练我的革新,你用你的巧,我用我的力,公平竞争,拿着耗子便是好猫。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片混乱。以上情况说明,太极拳从理论到实践,从练体(盘架)到练用(打手),都面临着强烈的挑战。

  

  传统太极拳锻炼打手功夫,是分推手和散手两个阶段(形式)进行的,(盘架也是锻炼打手功夫的)推手是散手的基础,散手是推手的继续,练了散手才算完成(完成不等于功夫到顶,功夫是无止境的)现在抽出推手来从事比赛,其本身不是完整的,因为推手只是打手的一部分,况且推手功夫好,不等于散手功夫好。不过,推手毕竟是散手的基础,象盘架是打手的基础一样,把它作为一个独立项目进行比赛,还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能的,但必须要把竞技规则订好,否则不利于运动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无可讳言,现在试行的规则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安全而对技法的使用限制过多,连传统推手中不可少而且不易发生伤害事故的技法也限死,因而防碍了技术的发挥和提高。笔者曾在两年来某刊上(那个刊物,忘记了)看到过一篇文章,报导香港地区举办的一次国际太极推手比赛的情况,他们对技法的使用十分开放,除了不准拳打、脚踢、口咬之外,其余什么技法都可使用,当然,还规定了一些容易致命致伤的要害部位不得侵犯,结果竞技运动很成功、热烈、精彩,并没有发生伤害事故。我们现行的散打比赛规则,可以拳打、脚踢、抱摔,比香港的推手比赛剧烈得多,也未出现伤害事故。笔者认为,香港的推手竞赛规则很值得我们学习,采用。再说,对于顶牛、握死、抱摔之类的技法,笔者认为也无限制之必要。太极推手主张不丢不顶,那是对自己的要求,不丢不顶不是为了游戏,而是为了战胜对方,它是通过若干代高手南征北战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技法,称为功手,而顶牛,握死和抱摔,太极拳则视之为病手,病手在功手面前要吃亏的。当然,如果功夫不到家,功手无功,只是个不起作用的花招,那又另当别论了。水能灭火,但杯水车薪便无济于事,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拳技水平实在太低,练拳走向体操化,练推手的少得可怜,练散手的难以见得到,不练,怎能出水平?有人说:“你们只热衷于纸上谈兵。”语带讽刺味,不中听。但我们认为,纸上谈兵不是缺点,缺点倒是谈得还不够,说实在的,我们对传统拳理的认识水平也还很低,比如:“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这样一条重要指示,人人会说,但怎样个舍己法?何谓近?何谓远?就不见得人人都真懂。可笑有人在推手比赛中,吃了对方顶牛、抱摔的亏,竟不怪罪自己功夫不到家,反而胡说是受了“舍己从人”、“不丢不顶”的欺骗。对拳理的认识水平低,是造成拳技提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从事拳理的探讨、钻研,以求其真,把它吃透。但愿上面那些不中听的话,变成我们勤学,苦练的动力。

  悦太极转载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