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特色菜 > 不得不知的关于川菜背后的故事

不得不知的关于川菜背后的故事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8-10 22:47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众所周知,川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首,川菜的烹制方法有煎、炒、炸、爆、熘、煸、炝、烘、烤、炖、烧、煮、烩、焖、氽、烫、煨、蒸、卤、冲、拌、渍、泡、冻、生煎、小炒、干煸、 干烧、鲜熘、酥炸、软、旱蒸、油淋、糟醉、炸收、锅贴等近38大类3000余种。但川菜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的话就跟随川鄉灯火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开水白菜

  不是白开水煮大白菜,其“开水”是用老母鸡、老母鸭、云南宣威火腿上的蹄子、排骨、干贝等鲜货精心熬制四个小时以上,取其汤,再用鸡腹肉打成茸,加入汤中,吸附汤中杂质而制成,而白菜只取大白菜中间那点发黄的嫩心。

  

  夫妻肺片

  民国二十几年,成都皇城附近是多为回族聚居,而回族忌食内脏。那时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看到内脏都被扔掉觉得很可惜,小两口正耽于生计,于是就到屠场捡内脏。经过反复试验,再配以夫妻搭配调料炮制而成。开始称“废片”,又因其夫妻制作出来,故冠以夫妻二字,由此得名“夫妻废片”。而后随名声越传越远,有人嫌弃“废片”二字不雅,于是主张将“废”字易为“肺”字。

  

  麻婆豆腐

  为清同治初年成都一陈姓老太所创,其制作的豆腐又白又嫩,豆腐菜颇有风味,但引起另一家豆腐店老板娘的嫉妒,骂其是麻子。陈老太是个心怀大度的人,她便在自家门头上挂起了招牌“陈麻婆豆腐”

  

  回锅肉

  旧时川渝人家祭,多在初一、十五,煮熟的二刀肉乃是祭品的主角,俗称“刀头”。家祭事毕,正当“刀头”温度适中,后加入蒜苗,郫县豆瓣,甜酱等爆炒,因是将肉煮熟之后再回锅翻炒,便称回锅肉。

  

  担担面

  由1841年一个绰号叫做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创制,因为早期是用扁担挑在肩上沿街叫卖,所以叫做担担面。担担面的挑子这一头是一个煤球炉子,用于烧水;另一头就是碗筷、调料和洗碗的水桶。扁担挑在肩上,晃晃悠悠沿街游走,边走边叫:“担担面,担担面”。

  

  军屯锅盔

  此军屯不是新都军屯,而是指彭州军乐镇,军屯锅魁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命大将姜维率部在今四川彭州市军乐镇休养屯垦、牧马练兵,“军屯”由此而得名,今天的锅盔就是当年军中干粮逐渐演变而成。

  

  宫保鸡丁

  清咸丰年间进士丁宝桢,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由于他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张飞牛肉

  阆中市区名叫保宁镇,回汉杂居。老回民在逢年过节时会制作腌牛肉,人们在牛肉表面涂抹锅烟灰防腐。该牛肉最大的特点是表面呈墨黑色,切开后内部肉质却是棕红色,很是好看,后人因其面黑心红形似张飞而将其名为张飞牛肉,因此名字取得恰当,于是迅速被人们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