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太極拳保健型推手運動進階研究(十四)

太極拳保健型推手運動進階研究(十四)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4-25 08:5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太極拳保健型推手運動進階研究(十四) (2015-12-13 13:42:53)

标签: 情感 时尚 收藏 文化 体育 分类: 09.太極拳養生奧義

太極拳譜裏有段歌訣,描述了太極拳技擊的身形手法:

手如刀鋸身如猴,輾轉跳躍不停留,千著變化中心在,全在一接點中求。

太極拳之變化同理易經.繫辭上:「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使能更加符合現代人的保健養生的需求,才是我輩應該努力的方向。


壹、研究動機:


筆者經多年學習太極拳


貳、練習方法說明:


  • 以單手活步推手練習為主,定步推手為輔助教學。筆者認為活步比定步好,最不易受傷,卸力大、機變靈活,容易形成招式。

  • 練習前應暖身活血半小時以上,才進入練習狀態,練習約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練習結束後,應練習太極易筋經或甩手或走路15分鐘以上,做好回復運動。

  • 單人練習方式介紹,有時指自己一人時,可以風的變化或旗子的飄揚作為對手,或是條柱、樹木等類木人樁作為對手也行。

  • 雙人練習是不可或缺的階段,找與自己實力相當的對手練習,真是快樂事呀!

  • 三人互博練習,這需要更大的專注力與放鬆,隨時一緊張即易形成雙重,如果是二人攻一人則守方可用兩手禦敵,攻方仍建議單手為主。

  • 初期單

  • 切忌濁力不算得分,須以巧力,得機得勢得力才算得分。


  • 參、活步單臂推手的好處:


  • 不易受內傷,身體攻防後所產生應力變小,攻守距離變大。

  • 容易練習中定平衡

  • 不易雙重,由於雙手互推,對抗意念會使肢體形成以力抗力的下意識行動,而單臂互推捨己從人,易使左右前後上下相隨分明,且中門防禦會更加緊密。

  • 視野感覺更加清晰聚焦,也可真正閉上眼睛,沾黏連隨,享受推手快感。

  • 左右手的指揮是右左腦,交互練習,全身運動將更加協調,無一邊攻防死角。

  • 只有明確掌握對方的力點與重心,轉化自己手上、身上、腳上形成支點,才能發揮引進落空合即出的慣性與發勁效果。更進一步縮短、圓轉、滾動形成瞬間移動連續不絕垂直發勁的太極纏絲勁,推人於無形之中。

  • 容易變換身形體態,以營造太極十三勢是傳統中國功夫「豹、虎、龍、蛇、鶴」基本五行的綜合體,整合成綿裏藏針,源源不絕,似進非進,似退非退,移形換位,一接點中求的太極功體用。

  • 當雙方動作進入極度協調後,可使雙方都能紓壓、集中精神、消除肌肉及臟腑不當積累應力,而有醫治養生、汰舊更新的醫療代謝效果。

  • 練習階段當由掌、拳、小臂、大臂、後肩、身靠、最後練習腳靠及五指截拿抓閉等高明技藝,步法當練習進、退、顧、盼、定,身形當練習搶中門、互換重心、左右七星步、跳躍猿猴步、瞬間移形換位等。終能發揮「渾身似手、手非手」的渾圓境界。


  • 肆、補充資料:


    PS1.一般太極推手說明:


    推手是各派太極十分重要的練功方法,也是太極拳有別於其他拳種的一個顯著特徵。


    太極推手採用「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兩種主要的練習方式,藉由兩人對推的練習形式,來體會如何控制自身平衡,並同破壞對手的平衡。推時務求身體放鬆,使自己「生根」,並利用鬆沈之力將對手「拔根」,身體切不可僵硬,動作才會靈活,勁才會順而不滯。以勁推,不以力推,勁起於地,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節節貫串。時時留心在腰隙,善用丹田,勿使力陷於肩背,而不自知。


    1.槍形推手:雙手以直線方式進行推手;是以拳入槍的推手,以王蘭亭太極拳為代表。


    2.圓形推手:雙手以繞圓方式進行推手;以陳氏太極拳及楊氏太極拳為代表。


    推手時二人手腕相搭,周而復始相互推挽,力爭牽制對方,使其失去平衡,趁勢將他發放出去。


    單推手、雙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推手等。


     


    PS2. 拳術模擬對練稱謂:


    詠春拳黐手、碌手、黏橋


    洪拳橋手


    八極拳對練


    少林拳對練


    太極打手 搭手 推手 接手


    形意拳搓手、撕扒


    八卦掌盤手



    PS3. 精彩推手視頻: (純學術觀摩, 請自行上網查找)


  • 楊雲中太極拳

  • 王其和太極拳

  • 馬岳梁太極拳

  • 王傑太極拳

  • 朱春煊太極拳



  • PS4. 相關名詞釋疑:


  • 旋腰轉脊太極拳轉腰走脊所指的就是古人所說: 力由脊發, 由丹田內轉經會陰命門直達脊椎, 在腎盂中間的脊椎點管理下半身的動作與發力, 上脊椎的第七節大椎穴管理上半身與手的動作與發力, 所謂: 上下相隨, 就是丹田內轉極致後, 上下脊椎電流相通無窒礙, 最後由琵瑟骨內側下方的朝陽穴內轉至五臟六腑, 引發臟腑內力, 於是內三合精氣神與外三合筋骨皮相合, 形成氣勁, 可養生可禦敵, 也可通天地之理!




  •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膝蓋退化分析及有效對策整理加上最讚食譜~

    后一篇:2016跨年誌慶~祝福大家猴年金湧!!!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膝蓋退化分析及有效對策整理加上最讚食譜~

    后一篇 >2016跨年誌慶~祝福大家猴年金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