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五十二、郑曼青、黄性贤谈太极拳

五十二、郑曼青、黄性贤谈太极拳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8-24 12:3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五十二、郑曼青、黄性贤谈太极拳 (2017-01-20 16:56:42)

标签: 太极拳 郑曼青 黄性贤 分类: 太极拳名家经验谈

郑曼青宗师和黄性贤大师谈太极拳

张森生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郑曼青先生在《太极拳十三篇·自修新法》一书中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道出了杨家太极拳的不传之秘。要练好太极拳首先必须去三病:第一为无恒之病、第二为贪多之病、第三为求速成之病。太极拳术不仅体用兼赅,心手并顾而已。然必须悟彻哲学之原理,获得科学之实用,则裨益无穷矣。总此三病,得能如法解除,便可顺利迈进,了无阻滞矣。练好太极拳还必须具备三无畏精神:第一为无畏吃苦、第二为无畏吃亏、三为无畏厉害。故真能洞彻太极拳之原理者,便具有大无畏之精神。亦犹孟子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善养吾浩然之气。此亦老子所谓专气致柔,又何厉害之可畏也。太极拳为人生哲学之结晶者,以其精微而论,较习一切文艺之难,且有过之,决非一般武事可比。若问余四十年之心得,却只有十二字:曰,吞(引)天之气、接(吸)地之力、寿人以柔。

惟此三语,在人生亦为三才。吞天之气,则位于上之颠顶泥丸宫一穴,可以增长其灵气。在下为地,接地之力,则足底心之涌泉要穴,可以增长其根力。中为腹部之丹田要穴,在腰线间,得能专气致柔,则腰若活泼泼地,则肾气自足,寿能增加也。古人所谓行坐处卧,不离这个,是要以心行气,相守于丹田。太极乃道也,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倘能笃而行之,决非等闲之运动可比。祛病延年,犹易事耳。太极拳以气沉丹田为主,本老氏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之说。其气为逆行,由督脉而上,透过尾闾、玉枕、泥丸,是为河车倒运,通三关之法也。故拳论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是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盖由骨中行也。太极拳是为尚气之法,试举拳论关乎气者,曰:气沉丹田;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及牵动往来气贴背、气宜直养而无害、气宜鼓荡、气若车轮、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周身不少滞、意气君来骨肉臣、气敛入骨等语。极其至者,为专气致柔之作用耳。气沉丹田,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位于腹中,在脐与脊之间。与脐近,脊远,约三与七之比。先之以意导引,沉气要缓缓逐渐而下,不可太骤,太骤气便浮起,其诀有四字:细长静慢。既能娴习,则随时随地。以心与气相守丹田,则直养而无害矣,是谓意气君来骨肉臣。至此则筑基工夫已悲,可以顺序而进。第一,注意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若车轮。而后牵动往来气贴背,进而求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于是气遍周身不少滞矣。得其用时,则腹内松净气腾然。极其至者,气沉入骨,敛入脊骨,得专气致柔,若婴儿之候矣。若言炼气化神,则进而言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此一气字,已是炼精化气之气,与气血之气,已又一间矣。至此时,则精气之气,又化神矣,而生神力,非气力之力可比,是之谓纯刚。无坚不摧,所谓技也进乎道矣。何止英雄所向无敌而已。故所谓内家拳者,乃基于黄老之哲理,关于养气调息之功,则难言矣。太极拳乃气化之道,乃自强自卫之术,而无一不合乎科学之原则,若舍此他求,则任何拳术与运动,皆未能逮其万一也。

郑曼青先生在《自修要略》一文中说:练功架时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两句要论。尤须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只许放在一只脚上,主宰于腰,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转动,自颠顶及踵与眼神,皆须随腰转动。故相传所谓练太极拳不动手,即是谓手足不能自动,惟腰为主。“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此二语不可忽视,顶头倘有摆动,秘传所谓,虽练三十年不得成功。然尾闾不得中正,神亦不能贯顶,顶头悬者,正犹总其发若辫子,悬于梁上之意耳。“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如无虚实,即无阴阳,无阴阳,便非太极。如两手必分阴阳,阴阳便是虚实,两脚亦然。惟左手必与右脚相合,右手必与左脚相合。因系同一交叉神经故耳。此为左右上下手足之分虚实也。所谓“总此一虚实者”,即其根在脚,将全身重量必须放在一只脚上。若两脚同时用力,便是双重。双重即如少林拳马步,此为太极拳最忌之大病也。“周身节节贯串”,则气可以通矣,气通不独于体有裨,于用亦大有益。发劲提放,尤赖节节贯串,方能达力学杠杆之作用。不然则枝枝节节,散漫而不能应心听用矣。“气宜鼓荡”,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相互鼓荡。陆地游泳一说,即以空气比水而已。渐渐觉往来回漩,却有压力,久之愈觉压力甚大。此即所谓虚者实之。然若与有大力之人较手,则反视若与空气相搏,此所谓实则虚之,能是,可得妙用无穷矣。“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此得体用兼赅之妙。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可使色不变,目不瞬者,以其内固精神,而有不动心之修养。此即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之作用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太极拳原为十三式长拳,喻其动荡滔滔不绝也。动者必有主力,以致推动。如火车、汽车、电车然,是运之而后动也。动之余力回荡。易所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亦犹动荡也。是以动余必有其荡,荡之未定,复续之以动,周而复始,永无间断。故太极拳虽为十三式,而谓为长拳,其意在此。正犹长江大海之滔滔不绝。亦即易之所谓摩荡之旨。此即天地阴阳之动荡,亦无已期耳。非谓功架之长短,倘功架增至万式,犹区区耳,不足称滔滔不绝也。此即喻其绵绵不断而已。“心为令”三字,乃太极拳唯一之要诀。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于以推动矣。然手足决不可自动,非待腰能便利从心之后,手足方得随腰而动,是之谓“太极拳不动手”,且“足亦不自动”。故太极拳之动作,真所谓“牵动一发,则全身俱动”,学者其体验之,自有得也。

郑曼青宗师在《太极拳十三篇·别程序第十一》中说:“太极拳运动之大纲,有三。分天地人为三阶,人阶为舒筋活血之运动,地阶为开关达节之运动,天阶为知觉作用之运动。次目有九,每阶下各系三级。一阶一级,为舒筋自肩至手指;二级自胯至涌泉;三级自尾闾至泥丸。二阶一级为气沉丹田;二级为气达涌泉;三级为气达泥丸。三阶一级为听劲;二级为懂劲;三级为阶及神明。是谓三阶九级。”阶及神明,难言之矣。拳论终之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力则纯刚,此言甚奇。气能得化境,而进乎精神之作用。其所谓无力之力,神力也。目之所注,神之所到,气亦随之。气能运身,不待动心,而神可以挟气而行,是为神力,亦可谓之神速。致积气能载天地,更何论矣。神力神速,诚有雷电之意,存乎其间。此之谓阶及神明。三阶九级,此为习太极拳之程序。学者不可邋等,要拾级而上,方能登峰造极,无难矣。郑曼青宗师在《太极拳十三篇·明生克第十二》中说:“十三式,为八门五步,即八卦五行也。棚履挤按採挒肘(掫)靠,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也。进退顾盼(盘)定,即金木水火土也。生克者,即相生相克之理,与拳之体用互相为证也。金,在技击上指刀而言;木为棍;水为剑;火为枪;土为拳也。万物皆由土生,是即谓刀棍剑枪皆由拳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