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你还在聊嘻哈的时候,潮流推手们瞄准了“无性别主义”(2)

你还在聊嘻哈的时候,潮流推手们瞄准了“无性别主义”(2)

来源:网络转载 2018-01-01 22:3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或许嘻哈的火爆还有些偶然性,无性别主义的趋势却离不开商业上的引导。毕竟潮牌是潮流文化的商业延伸,并主要集中在服饰和配饰两个领域。按照贝恩咨询在预测2017年服装市场规模时的报告,“中国年轻人的服装市场预计将超过5000亿”,这个数字足以让资本为之兴奋。

追本溯源,嘻哈文化也好,无性别现象也好,这些都只是表象,背景是新一代消费人群的崛起,他们试图为自己贴上和父辈们不同的标签。在流行和趋势的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可能是商业化的有意为之,可能是偶然的现象级事件,也可能来自潮流文化的布道者。

潮牌和时尚品牌的差别在于,前者蕴含了更多的亚文化元素,定位个性化的展示。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潮牌,其本身个性化的品牌含义也在被稀释。以日本潮流文化中崛起的BAPE为例,虽然长尾智明在2011年将其出售给了香港的I.T集团,但在全世界迅速蹿红仍离不开限量和联名这两个杀手锏。

当然,明星也是潮流的主要推手之一。最著名的就是ACNE的意外走红,一个原先毫无存在感的北欧潮牌,在杨幂等一众“带货明星”的亲自示范下,迅速红遍了各大电商平台,并迎来了大批的仿品,淘宝上ACNE的某款毛衣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可见其红火的程度。同时,国内的一些明星也在经营自己的潮牌,周杰伦以创意总监的身份亮相PHANTACi BEIJING的开幕,相信这只是刚刚开始。

不难发现,潮牌的悖论在于,既需要足够的销量来实现利润,又要避免被过渡消费失去神秘性。原因在于,喜欢潮牌和消费潮牌是两码事,不排除一些消费者的跟风。但缺少了潮流文化生长的土壤,潮牌的走热很可能变为昙花一现。一旦某个潮牌被过度消费,很快就会有新的小众品牌来取而代之。

潮流推手的胜与败在本质上是对潮流文化走势的准确把脉,《中国有嘻哈》证实了网综模式的可行性,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潮流领域被挖掘,也伴随着更大程度的商业合作。同时,潮流推手们也有着相对稳定的战场,比如扎根于有货等垂直电商平台,而非天猫、京东等大众化的电商渠道,与《YOHO!潮流志》对潮流文化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联,比如有货不仅仅是销售平台,更是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从媒体、零售、活动三个维度去引爆潮流,同时也是为潮流电商增加粘性的过程。

总之,从嘻哈到无性别主义等现象级的事件,潮流文化正在浮出水面,或许在不久之后,这将成为新时期的“青年文化”,“沦落”为新一代的大众文化,并将被新的流行趋势所取代。至少从目前来看,现阶段的潮流文化正孕育着无数的机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