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特色菜 > 重慶菜有了北京味 他也因此成功(1)

重慶菜有了北京味 他也因此成功(1)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8-25 10:3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url:,id:0

■人物

■聲音

黃光勝﹐重慶開縣竹溪人﹐生於1980年﹐17歲北上學廚﹐曾在北京開了7家重慶菜館。現為北京大學旁重慶菜館“勝學居”的老闆。由於敢拼﹐愛創新﹐他已經是北京小有名氣的重慶菜館老闆。

故鄉是永遠不能忘記的地方﹐因為那是自己生根發芽之處﹐最終還是要落葉歸根。

■聲音

重慶晨報﹕你在北京創業已經算比較成功﹐是不是說明創業很容易﹖

黃光勝﹕不是﹐最初的時候很苦﹐我也偷偷抹過眼淚﹐想過回老家﹐但最後堅持下來了。

重慶晨報﹕現在採購還是親力親為嗎﹖

黃光勝﹕基本上是吧﹐最主要的是對食品安全負責。很多回頭客也是沖著衛生乾淨而來的。

開縣人黃光勝﹐從北漂學廚到在北京餐飲圈小有名氣﹐用了差不多20年。他一直堅持著一種誠實的經營方式﹐同時保持著創新的精神。離開開縣20年﹐黃光勝沒有忘記家鄉﹐除了將一些老鄉帶到北京一同致富外﹐他還為當地不少慈善公益事業作出了貢獻。

北上打工從廚房開始

我們第一次見到黃光勝是2015年的夏天﹐正是北京最熱的時候﹐但在北大旁的“勝學居”﹐不到中午便開始迎來一撥又一撥的食客。黃光勝戴著眼鏡﹐穿著一件白襯衣﹐在並不安靜的餐館裡給我們講述他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幸福。

出生於1980年的黃光勝﹐家裡並不富裕﹐在五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四。早在11歲時﹐黃光勝便學會了做飯炒菜。“父母都很辛苦﹐這也是我初中畢業後就打算外出打工的原因之一。”1996年底﹐黃光勝坐上了北上的火車﹐正式開始了他的北京之行﹐這一去便是20年。

“我從開縣坐了9小時的火車到達州﹐然後再轉火車﹐又坐了40多個小時才到北京。”黃光勝說﹐到了北京後﹐他最開始是在一位遠房親戚的餐館裡幫忙﹐“通俗地說就是打雜﹐從買菜開始。”那時候﹐黃光勝的工作時間是凌晨5點到晚上9點﹐甚至更晚﹐幹完活就睡餐館大廳裡﹐幾張桌子拼起來就是床。

北京乾燥的氣候讓黃光勝很難受﹐有時他甚至會流鼻血。堅持了兩個月後﹐黃光勝終於有了“摸刀”的機會﹐就是切菜。兩年內﹐他憑著自己的悟性學會了100多道川菜的做法。

他的“餐飲版圖”越來越大

“其他的不敢說﹐但從正式做生意到現在﹐我還沒虧過錢。”黃光勝談起了他在北京開重慶菜館的經歷。

最初在親戚店裡幫忙時﹐黃光勝每個月僅300元的收入﹐除去開銷﹐還能剩100元。也就是在這時﹐他便立下自己當老闆的目標。

2000年﹐黃光勝向親戚朋友借了3萬多元﹐在北京海澱區萬壽山附近租了店面﹐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學廚時﹐黃光勝有意識地積累了不少人脈﹐包括廣告商和批發糧油的銷售商等﹐於是餐館開業推廣和糧油進貨﹐黃光勝都選擇了賒賬﹐“我那時想﹐如果開店虧了﹐可以靠打工還債。”不過﹐黃光勝不僅沒虧﹐還賺了。不到半年﹐他的餐館日均營業額便超過了4000元﹐“2000年9月5日開業以後﹐40張桌子﹐幾乎天天滿座。”

2001年﹐黃光勝看著自己餐館附近的一家酒樓尋求轉讓﹐於是也拿下來了﹐改做重慶菜。從那以後﹐黃光勝的餐飲版圖逐漸擴大﹐最多的時候﹐黃光勝在北京擁有7家餐館﹐成為了北京餐飲圈有名的開縣人之一。

讓重慶菜有了“北京元素”

黃光勝開餐館﹐很多時候都親力親為﹐例如接下紅豆酒樓時﹐採買﹑衛生﹑社交幾乎都是他一人在做。為了適應北京人的口味﹐他還對川渝地區的傳統菜餚進行了一些改良﹐“比如巫山烤魚﹐既要有麻辣口感﹐還得讓北京人吃得下去﹐這種改良成為了紅豆酒樓盈利的法寶之一。”接下來﹐黃光勝如法炮製﹐將不少重慶本地菜都加入了北京口味。

當然﹐對於“做生意以來從來沒虧過”的黃光勝來說﹐口味祗是一方面﹐他還向記者介紹了他對餐飲生意的一些體會﹕首先是開店的地方要有客流量﹔其次是要真材實料﹐不欺客﹔最後就是在員工管理上﹐要讓大家信服。此外﹐黃光勝還有一個創新﹕菜單三個月一換﹐堅持研製新菜品。據悉﹐黃光勝甚至還研究出了“渝味海鮮”﹐如炝炒扇貝﹑水煮香辣蝦﹑椒鹽海鮮等﹐這樣一來﹐他店裡的川菜總有一些地方與別家不同。

致富後不忘幫家鄉人

2

1

[責任編輯: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