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转载]从李雅轩先生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谈起(下)

[转载]从李雅轩先生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谈起(下)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8 04:07 编辑: 网络 查看:

[转载]从李雅轩先生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谈起(下) (2013-08-26 22:40:29)

标签: 转载 分类: 太极拳学

原文地址:从李雅轩先生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谈起(下)作者:懂劲否

从李雅轩先生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谈起

作者:朱殿蓉

.练拳经验谈

诚然开卷是有益的,但是光靠读太极拳书籍是无法培育出太极拳能手的。太极拳功夫有很多层次,如果没有明师言传身教,就会长期停留在一个层次上,很难有所突破。简单地说,要想练出太极拳功夫,拜求明师指点才是捷径。明师,就是明白拳理的老师,所谓「明师一点,胜过苦练多年」。

但是罗老师亦说过:「练拳要领可在明师的指导下,学者才能了解;实际上,知道要领是一回事,能否深入功架中又是一回事」。所以能「知」之外,还须能「行」,在平时练架子时,要常将要领去验证每一个动作,务求合于基本要求,这样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下一步更重要的考验是有无持久的恒心与毅力,要经年累月无休无辍地去练正确的拳架(不是表演式的拳架),才会悟出更多拳经、拳论、歌诀里的真谛。进而,领略到正确的功架后,谁下的苦功愈深,谁就有希望练到一定的功夫。

练拳的基本规范,在杨澄甫宗师口述的《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的非常清楚;譬如:「练习时间,每日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八次」。这些基本要求,都要能够做到。

又太极拳功夫,修的是智慧之道、觉悟之道,这是沿着学拳的阶梯由「技」而入「道」。按照道家老子的学说,学道是要做减法,「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这是通过自我内在的省求而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练内功」。

太极拳的「内」,主要是内气,是意念,正确的练拳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可能悟到了太极拳的「内」。即从以外形引内气的层次过渡到以内气催外形的层次,到那时,外在形式、表象,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一个「内」字,尽括太极拳之根本,修练太极拳,必须要抓住根本来修。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又说:「但得本,不愁末」。内在的东西有了,一举一动皆是太极,无可无不可,打起拳来就有「拳味」,推手发人之时,出手极轻而他人无法应付。这种成就与拳龄并不是直接对等,有几位华府和纽约的拳友,拳龄已有40多年,但在推手时可以发觉他们对拳理的领悟还差着一点儿。所以小孩子学拳时比较困难,因为悟性不够的缘故。若练拳时不懂得思考拳经、拳理,到头来,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已是「习拳容易改拳难」了。

.李雅轩练拳随笔的评价和质疑

现在回过头来谈谈李雅轩大师的练拳精论。

据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理传真》一书中所述,李大师只读了几年旧学,但爱拳成癖,在练拳理论上有所创见,即随时将练拳灵感和心得写下来,亦在一些对学生谆谆教诲的书信中提及。这些精论内容极为丰富,是李大师一生练拳的宝贵经验,是练习杨氏太极拳的精髓。在第四代杨门弟子中,李大师为后人留下了平日练拳的心得。既然是灵感和心得,所以文字都是片断的。李雅轩大师的书信摘录首见於张义敬先生著的《太极拳理传真》一书,其后更多的练拳随笔和书信亦见於陈龙骧、李敏弟夫妇合编著的《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诠真》、《李雅轩杨氏太极推手诠真》、《李雅轩杨氏太极剑法诠真》、《李雅轩杨氏太极刀法诠真》、《李雅轩杨氏太极枪法诠真》等书。笔者这里用「编着」两字是因为这些书之内容其实都是李雅轩大师本人的论述,只是经由陈龙骧、李敏弟夫妇(及女儿陈骊珠)整理后出版的。李雅轩大师去逝时(1976),编著者才20多岁,而李大师的遗稿也延迟了20多年才问世。

这套「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系列丛书」是李大师研究太极拳的成果结晶,他自始至终保持了杨式太极拳的纯正风格,尤其在拳论中很提倡静、悟的功夫,其见地之高深、论述之精彩、于平淡处见真识,值得精读,可以归属于第二类的参考之书。

在器械方面,一般文献中的「太极枪十三法」都只限于「四散枪」、「粘黏四枪」、「掷摔四枪」、「缠枪一路」的叙述(见《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释义》、《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曾昭然先生编撰的《太极拳全书》、上海永年太极拳社之《太极枪十三法》)。历年来整套的太极枪谱一直欠缺,是因为太极枪术一向只传资深入室弟子,故习者甚少,更不轻易示人。杨门的第四代传人中,也只有李大师留传下来太极枪法的完整套路,只遗憾其本人的枪照残缺不全。因此,所谓「李雅轩杨氏太极大枪套路名称」,在《李雅轩杨氏太极枪法诠真》一书所载的四十一式,与编者的师兄栗子宜先生于1991出版的《传统杨氏大架太极拳、械、推手》中所述的四十九式并不相同,其相异之处有待考证。

后人在整理先人的作品时,若考证不严,难免会出差错。站在杨式太极拳后学的立场和尊重著作权的认知上,笔者必须指出《李雅轩杨氏太极推手诠真》(台北逸文公司2004年出版)一书中,第6772页约三千个字有关「李雅轩先生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于一九五四年)」一文,根本不是李大师本人的练功心得,而是编著者不察才误植于李雅轩太极拳系列丛书内。此文的真正作者是笔名「平江不肖生」的「向恺然」先生,原来的题目是《太极推手的研究》,系向恺然先生在1934年之后不久所写,此文曾在台湾《太极拳杂志》2001138期刊载。文中除了详细阐述太极拳推手要领外,还记载了向先生学习和研究推手的经过。笔者在《太极拳杂志》138期内,附写了一篇向恺然先生小传的短文。观其一生,向先生曾向许多太极拳名家请教,并与他们推手,所以能写出隽永的武术论述文章。可惜这位文武全才的前辈,晚年时受到政治迫害,於1957年去世。但是这篇有关推手要领的文章,绝对是完成在1954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