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转载]寇家太极拳单缠推手一(3)

[转载]寇家太极拳单缠推手一(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12 14:52 编辑: 网络 查看:

    只要引化的好,由不顶不丢随着他人之变化,通过自己感知,那么我便可以,无论是前进、后退、向左、向右、向上、向下、以至四面八方,动作隐晦到无形无迹,静中触动,动中犹静,随而用肩、肘、膝

、手、足、或拿、或打、或摔、或发,时时刻刻注意有手没肘、有肘没手、没手没肘有身,细心练习,认真摸索,由感知到身知,势势招招熟透于心,娴悉于手,出手则处处是太极,一运一方圆,真是神鬼莫测

,变化万端,滚、缠、栓、搭、扭、闪惊取巧、声东击西、蓄而待发、箭满弓弦、弓满放箭、百战百胜。

 

二、大劲走四稍,小劲走十指,劲达四稍,上下运劲,中间空,变化在肘,打人在手

 

    行架练功或推手,既是散手也应是如此,想象中,仿佛一团气从天而降,一下子恰好落自己当中胸前,立刻爆炸开来,即刻形成雾气向四面八方膨胀扩散,在自己怀中如比已经有一个充满了空气的气球,与他人接手时,我两臂圆棚,似乎那球体表面就是两臂所在的位置,整体形态完全如同我轻轻爬俯在这个球面上,说的正是太极拳的身法要求,自然形成的含胸、拔背,再者,以意识思想支配,浅意识中好像从天上落下一口金钟将自己身体上上下下,以罡气护体罩住,不允许任何外界侵敌来犯。寇家太极拳中手法运用中,大多都是以瓦拢掌最为常见,但十指一定保持适当间隙,此掌形有似虎爪,两臂运行一定要揉圆,寇家太极拳讲究的是四稍劲,手法上,出手以兰花指动作形于手指上,招招势势使内力凝集到两掌上,走劲显露在十指上,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表白此种现象,左右各像两条软绳,又像两条特别有韧性的皮条,而且各头端栓系着一个钢铁打就的重锤,可以想象那是什么情景,时刻想象掌中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气团存在,为之两个上稍,而下盘两足为栽,意气下行,贯于足底,足趾抓地,足底永泉穴虚空,有意去找足底面与地面形成的摩擦力,其摩擦越大,则越说明站的就越稳,两足是下体的两稍,此为四稍劲。也叫做劲达四稍。
    身法中,身体好象很自然匍匐在从空中落下在自己怀中形成的球体表面上,很自然形成了含胸拔背,自然而然也就有了虚胸实腹的感觉,寇家太极拳只所以特别强调这种含胸拔背的姿态,完全是有在发放过程中,很自然形成的一种相当自然的动作,并非故意做作。两臂屈伸‘’开合‘’任自由,两臂向外外展圆棚,从而形成开势,一旦有外力作用到球体之表面,在外力作用下,球体表面必定会向里瘪合,此种现象表现为收,象征着有外力施加于我,太极拳的弹簧劲就是这般练就的,一放一收形成了开合,总而言之,开、既是伸放开展之意,合即是引蓄、化走、屈收之意,此为一开一合,仍是太极拳中的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又为一蓄一发的概称。开时,肩气圈、胸气圈、腰气圈、胯气圈尽都由丹田向两臂稍节两掌集结。同时从腰际带脉上、下而分,以头顶百会穴上顶领劲,就有了含胸拔背。腰际以下以意引气向下沉坠贯于足底就有了身体的的对拔,而两臂两掌劳宫穴向外吐气前按,太极拳的打法要将这口气着实经过接触点吐到对方身上。虽两掌前按,两肩却要后拉,从而形成臂部的对拔。两腿膝部上顶,足底下栽从而形成腿部的对拔,再者,上体内劲的上提与两眼的眼珠内意内翻,望鼻、望心、望丹田从而形成了内意的的对拔,这就是太极拳所说的五弓齐发劲。身体为一张弓,两臂、两腿合为四张弓,这五弓齐发劲把寇家太极拳所说的四稍劲很完美的表现出来。
    前面已谈到了‘’开‘’,接下我们进一步来探讨一下‘’合‘’,开与合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两种身法,两者相辅相成,如欲开,必先合,有合则才能开,开与合概括了太极拳这个统一的整体的两个方面,开合是引和发双重之意,无论是行功走架或是在推手以及散手都同样每一动,全在处于一开一合当中,在动静之循环之中,所谓,其一动、一静、一开、一合、尽见拳中四稍之妙,上下四旁尽然存有化机,言语其中玄妙,实则难以用话词来表达,真是变化万千、虚实兼备、忽现忽藏、穷尽其妙。每一开一合都表现出太极拳之精华,其中却然有很多哲理思想存于其中,所以说学习太极拳并不是仅仅只是在练拳,理念思想的修养也同样十分重要,你的思想境界能有多高,你的拳才能练得有多高,开和合首先是建立在合的基础上的,欲开,也就是说四稍劲的体现,必须先合,只有合的好,合的充分、彻底,才能开的有力,才能开的迅猛、透彻,当然如果合劲合的差,则开而无力,生硬、速度不快。如此以来就此决定未开之前非预先合好不成,合势并不是单纯以上肢曲缩就算万事大吉,犹如我胸前所存在的充满气的气球,一旦受到外力,受外力的压迫和影响作用下,必向里瘪收,不仅是外形如此,此时仍心、意、气、形、神要一起合住,就这么随两臂的回收一含,脊背轻轻向上就而一挑,为气贴脊背,这心意一合,身体各部、四肢百骸、肌肉、精神则无一处不合。打一个比方,如同卷炮仗,炮皮裹卷的越紧,爆炸时声音就越响,这同太极拳发劲是一个道理,唯理一贯,劲蓄合的好,自然发劲就刚猛、有威力,由此可以领悟出开合之理,心为主导,是统帅,心到意至,意往形摧,气随劲达。

    寇家太极拳的发劲讲究一个干净、利落、爽脆,能够劲达四稍,发劲也就落点清晰,来不得半点拖泥带水,发劲时下盘两足要以内侧为主、为实,脚外侧为副、为虚,仍体现着一处自有一处的虚实,劲由足起,到全腿,再贯于腰,而后通达两臂,然后达于梢节,继而以意引劲发劲真如火烧身,发手时,回来的劲竟然要比前去的劲力、速度还要大出、快出许多,一口气吐到对方身上,只有‘’蓬‘’一下,我打在对方身上的声音要和对方倒地的声音合在一起,是检验自己发手质量好坏的标准,发劲后,则周身迅速恢复松柔、稳固状态。
    总其发劲之规律,断然难离四梢劲与开合,由于开劲是身体每一关节都得处在开势当中,力劲刚猛迅速,多以抖弹、爆炸劲呈现,更表露出节奏短促冷脆的特点,如此就决定着用势打击目标距离,不宜太远或太近,所以说控制能力是胜负的关键,一定要把局势保持在我可以正常发挥自己用势范围内,也就是把对方处置在本人已经设计好的伏击圈内。如果太远,非但不能触及他人之身,如而而太近就会造成我之开劲难于展开,然而,就此可以断定太远或太近都是我用势的障碍,反而极易导致自身落空而成背势,给敌以可乘之隙、击我之虚的条件,所以是太不可取的了。另外,为了使合劲更具圆活、紧凑之趣,身法要领要求,一合身体各部俱合,内气敛蓄,合劲之表现,一定要做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踏腰沉劲、气贴脊背。发劲,就是在一吸、一呼、一瞬间而完成,整体一气呵成,虽然太极拳不主张没有把握胡乱发手,一旦时机成熟,切莫迟疑僵滞,滞则气弱劲散,发击无力。                              合是开弓,开是放箭。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只有做到大劲走四梢,小劲走十指,有了膨胀的感觉才能开合到位,能开能合,开可以打人,合也可以打人,深一步讲,太极拳有虚胸之讲,胸能虚得下来自然可将劲以达四梢。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开合之变化与肘的变化有着相当大的关系,通常所说,变化在肘就是这层含义,因为寇家太极拳特讲究以肘围绕着丹田进行运动,以肘的变化带动着两臂之开合,肘而一裹为之合,肘而一涨为之开,这便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