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关于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对应措施选择

关于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对应措施选择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7-15 01:0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谁是分裂乌克兰推手?——警惕西方正在声东击西!

  基辅伪政府向东“反恐”,处于崩盘状态。哪怕高叫“人权、民主”的西方百般鼓劲,也实在力不从心。且不论邻境俄军如何行动,仅乌克兰军人,对这种极可能滥杀无辜的恐怖行径深恶痛绝。他们纷纷倒戈或一走了之,以行动表明对伪政府的唾弃。万般无奈下,“乌总理”放出口风暂停“反恐”,有待“东部广大恐怖民众”自行悔改。

  东部揭竿而起,肯定有俄罗斯推动。效仿克里米亚,还是高度自治或独立成国,都对欧洲地缘政治产生决定性影响。我坚信俄态度明朗:目前情况下,支持高度自治,形成联邦主体。这是首选。万一情况突变则求其次“支持独立”,效法南奥塞梯模式,俄坚决承认并予保护。

  近日普京总统办公室发言人,指明乌若入北约,俄将被迫采取行动!这是极其重大的信号!究竟是何行动语焉不详。那些占着话筒镜头的“公知”盲然无对,更不敢揣测一二,充分暴露愚昧浅见的“真才实学”!在此本人明确指明俄的行动本质:一旦乌伪政府公然以国家名义加入北约,俄必强袭基辅,摧毁现行伪政权,彻底放开东部手脚,再鼓动西部势力响应,迅即成立新政府,以此全力向西掌控乌克兰!

  这样大规模的准军事或军事动作,数十年亲美恐美的“公知”们做梦不敢的。但俄罗斯一定如此。北极熊掌,抓不牢青青嫩竹淑女般啃咬,却一定猛拍冰面,从海里扯出鲜鱼整条吞下!

  这个行动完全可行,强攻基辅摧毁伪政府!北约若效当年德军进逼基辅,则历史重演,必将导致新一场大战!双方绝对要惦量清楚:当今形势以及武器特点,是你北约东向基辅方便,还是俄军西进南下钳击有力?看看地图就知道,俄边境距基辅直线距离三百公里。空降兵突袭近在咫尺!而北约救火,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出动,哪怕敢死队一路畅通,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北约当年敢对南联盟狂轰滥炸,还能复制当下,对俄军占领区饱和攻击吧?别说几个东欧小马崽没活路,背后德法意等等,没谁能逃脱远程武器的毁灭性打击。

  表面气壮山河的美国北约,毫不怀疑俄罗斯敢于作战的勇气决心,所以就想勾连乌政府赌一把:东部独立自治归俄随便了,只要西部保住半壁江山!接下去顺理成章分构东西两乌克兰!选这一步“分裂”,对美国北约是好棋!至少“空手套白狼”的战略东扩能完成一半。而且在情绪催动下,亲西乌克兰充当北约马前卒,反导推进数百公里,以斯拉夫人对付斯拉夫人,何其快哉!西部农业区,进欧盟无所谓,自种自吃就是。北约要的就是东扩,与什么意识形态东西选项无所谓。这点,我们要看清楚想明白。

  其实,普京对北约反导的东欧前推,已经无所谓了。主动权在人家手里,指责怨骂没有意义了。如此最现实的考虑,是离俄边境越远越好,现在是距乌边境只能容忍!但进入乌克兰直抵第聂伯河,这是致命威胁。所以,俄才希望乌联邦自治保持统一而不入北约。相反,西方狂喊反“分裂”,表演和平鸽,一帮“公知”紧跟呱噪,咬定俄是“分裂”乌克兰元凶!他们转移视线认真造势,实际却剑走偏锋,为西乌克兰“合法”分裂引导先声。所谓东部分裂了,西方无奈建立并保卫“人权、民主”的西乌克兰。最后“无奈加入”欧盟北约。这是整盘坏棋局的一步绝妙好棋,用人家的血本,干自家的买卖,天底下就会有这样的生意!

  去年底,雅努克维奇访华,中乌条约中有令人奇怪的“核保护伞”。本人立即发文《为乌克兰撑伞?想起宋徽宗诏请辽祚帝》。可惜事实很快证明:这总统就是个逃亡的新辽祚帝。

  之后乌克兰乱局,一帮公知、专家、学者七嘴八舌,仅在克里米亚公投问题上没看走眼,其余基本牛头不对马嘴!盲目紧跟黑老大思维,以可怜马崽加贴钱小三的眼光,分析问题判断客观,结果是除了白痴还加愚昧。而今天还跟着起哄俄想分裂乌克兰,更是愚昧可笑创了新高度。

  眼前关键,是防止乌克兰分裂,产生新冷战的东西对峙新战场,是摆在面前的严峻选择。一味嘻嘻哈哈表演弱智,目不识丁装作胸有城府,都将对长远大局产生灾难性影响。要看清乌克兰分裂或实际分裂,中华利益必受巨损。我们要站出来大声疾呼,支持俄对乌“不结盟、不入北约,联邦自治”的主张,杜绝西方声东击西的分裂图谋!总而言之,要摆出“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与立场。

  通盘考虑,联邦自治的新乌克兰必然亲俄,而统一的亲俄新乌克兰必然亲中!这是逻辑相关的根本链条。看不懂这点,就是鼠目寸光!故意忽视这点,就是恶毒蟊贼!因为不但是经济利益,更有远大的地缘政治,假如有个入欧盟北约的乌克兰,哪怕分裂一半,必定成为我战略利益的钳制力量。“与狼共舞”还是“与熊共舞”?一厢情愿两头讨巧,搞自我欣赏的平衡游戏,只会在欧洲核心区域,再演去年为乌打核伞的荒诞,继而导致原则性战略失误!

                       201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