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央企外迁或否成趋势 解构背后三大推手

央企外迁或否成趋势 解构背后三大推手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05 00:1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年初结束的两会中,“缓解首都职能压力、供给侧改革”成为2016年政府工作内容的重点,其中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受到更多关注,人口压力过大、交通拥堵严重、人均居住面积不足、住房价格居高不下、以及雾霾天频繁出现等问题,加速了整治和疏解非首都职能压力的进程。而京津冀一体化正在持续火热的推进和深化,协同发展+政策扶持+共享共建=京企外溢和选址津冀的最终落实。

  当然,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京企外溢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其中不乏一些有着稳固根基的央企,近日就传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总部将会迁出北京,落户深圳。资料显示,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共有106家央企,其中80多家总部设在北京,24家总部设在京外。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不少央企也在筹谋投资组建新的园区或者基地,还有一些选择与地方政府联手实现部分职能的落地共建。那么推动央企外迁或对外联合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政府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促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是近年来首都在发展建设上一直推动先行的政策,为了充分发挥首都的职能性质,产业发展就必须追求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内合理的资源配置。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5年,首钢将钢铁产业的生产部分迁往河北秦皇岛、迁安和曹妃甸等地,不仅拉开了首都功能疏解的大幕,也带动了生产导向型央企外迁的趋势。

  据悉,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文,批准首钢“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这一举措,在首钢来说得到了定制性优良港口,专门的铁矿石码头以及标准的车间配置等等,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能源和降低了污染,而相对于曹妃甸来说,凭借其本身的区域和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成北京的出海口、城市功能疏解的新空间、要素转移的新基地以及央企项目布局的首 选地,那么转移的企业对于曹妃甸本身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政策吸引:央企与地方政府追求双赢模式

  作为资历深、品牌硬的央企来说,异地发展和外迁并不是那么容易,因而即使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下,确实有大量的企业外迁,但是对于央企来说并没有形成“外迁潮”的趋势。但是随着地方优势政策的出台和宽松经济环境的吸引,不少央企已经选择与地方政府对接,策划着进行与地方政府项目之间的合作或者是直接的投资落户。

  新年伊始,福州新区建设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70家中央企业、大型国企领导与国务院国资委、福建省、福州市领导共商央地合作大计。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支持央企到福州新区投资兴业,助力福州“十三五”发展,同时希望央企把握福州“四区叠加”难得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利用福州新区独特优势,带动福州资源、资本、企业、产品、品牌“走出去”。

  此次座谈会共对接央企项目50项(总投资2802亿元)、国企项目14项(总投资513亿元),上台签约项目32项,项目涵盖新能源、基础设施、高端服务业等诸多领域。一大批央企落地福州,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管理上都为双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项目签约启动了双方共赢的开始。

  机遇导向:优先考虑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如最开始我们谈到的,中国电子的总部将会迁往深圳,这一消息最近也得到了证实,相关内部人士指出“主要是响应国家疏解非首都核心区职能的要求,其次也跟深圳市场化的机制比较吻合。因为我们是电子信息产业,要主动适应市场竞争,迁入深圳会加速我们的市场化转型。”

  中国电子总部迁往深圳,这一举措不仅是国家政策方面的导向,也是其对于自身发展机遇的诉求。深圳素来在电子信息领域占领着前沿的地位,可谓是电子信息产业的聚集地,从中国电子本身来说,作为最 大的国有综合性IT企业集团,业务涉足新型显示、信息安全、集成电路、信息服务等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电子信息产业领域,这些因素均会推动中国电子在深圳的发展,使其可以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引进优秀人才,享受优势地方政策等等。

  将来央企外迁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呢,这个还不可预测,但是央企迁入地方,对于双方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利好的,一方面可以缓解了首都的职能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两地优势进行互补,实现央地协同发展。总之央企外溢,既是政府调控和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是优化自身资源配置的需求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