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推手 > 太极拳的浅解大意(13)

太极拳的浅解大意(1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1 18:38 编辑: 网络 查看:

    重新开始学拳到现在近两个月了,家里人都非常支持,且夫人建议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练拳的心得写下来,以督促自己好好地练拳。我感觉建议挺好,于是在2007年的最后一天开通自己的博客,取名“太极日记”。让太极日记成为我练拳的见证。前面啰嗦的这些话,也做为我开博的第一篇日记吧。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一、练拳须从无极始
    修炼太极拳应处处结合太极阴阳之理来修炼。太极由混沌无极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通过阴阳的变化,化生出自然界万事万物。因此,修炼内功和拳术时,必须从无极入手,由无极而太极,然后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合一而返无极。无极象始,无极象终。修炼方法一是要专练一个时期的无极桩,或每天坚持练一个小时左右的无极桩。二是每次练功练拳须从无极开始,由静生动,自无生有,练毕回归无极静站片刻,再练下一趟拳。三是每一式、每一动、每一圈均有无极始,再松回无极,式式如此,圈圈如此,修炼无极就是修炼静功、内功,在静修中培养丹田混元气,也就是化生先天太极之气。不修无极,难成太极。


二、练拳似练桩功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练内功、练桩功的过程。功夫来自桩功,慢练出真功,活桩有奇效。各拳种都非常重视桩功的练习。太极拳是内功拳,尤其注重桩功的修炼,不仅有专门的桩功修炼法,如无极桩、混元桩、采气桩、开合桩、虚实桩、八法桩、九宫桩等,而且将桩功修炼法融进练拳之中,使练拳就是练桩功,练桩功就是练拳,即拳功合一。桩功分定步桩和活步桩两大类。定步桩又称静桩功,活步桩又称动桩功。无极桩是定步桩,练拳是活步桩,拳架套路是各种活步桩的组合,所以太极拳又可称之为太极桩功。因此,行拳走架时要用桩功的思想、桩功的方法来修炼,易慢不易快,易缓不易急,式式是桩,处处是桩,静是定桩,动是活桩,开合是开合桩,转换是虚实桩,进、退、顾、盼、定都是桩。进而推手修炼也是桩,以静待动是定桩,顺势化发是活桩,能如此,则事半功倍也。


三、练拳似画太极图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描绘阴阳太极图的过程。太极是螺旋运动的环形混元体,通过旋转开合达到阴阳的变化。万物运动皆依此理,太极拳也不外乎此理。拳术套路中贯穿着各种螺旋缠丝和环形开合的动作,其实就是
不同方向、不同方位运动的太极图。一动一静无不符合阴阳太极图之法像,一开一合无不都是缠丝混元圈。时而画平圆太极图,时而画立圆太极图,时而画螺旋开合太极图,时而正画,时而斜画,处处似画美丽的太极图
。画图时必须与意气结合,使太极图像与意气运动结合起来,以至于只要一想太极图像,意气神形就会整体统一地描绘该太极图。同时凭着肢体描绘的感觉,再去练神、练气,进而使意、气、体三者紧密结合,逐渐进入
不知有我,惟有太极图像的境界。


四、练拳似休息
    “练拳似休息”是讲:练拳练功要求心神安静专一,全身内外周身协调。练拳的过程就是静养休息的过程,全身内外不得紧张,处处筋肉放松,做到心静安神。太极拳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愉悦心情、松弛神经
的功能,是一种调养身心的养生运动,而不是疲劳身心的体力劳动,应当是越练越舒服。
 “练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万物顺序自然的法则又符合养生之道,也是一种脱规矩而合规矩的练法。练拳时,全身内外、上下、左右、四肢全体、大脑思想全部放松松开。松则气通无阴力,心不外想,神不外游
,目不外视(也可两眼微闭),耳不外听,忘却鼻息,随意漫行,无拘无束,只在意不在形。所以练拳练功是一种养精、气、神的过程,通过练功达到神经细胞的休养,从而保持全身的活力。


五、练拳似练丹田功
    练拳的过程也是练丹田的过程。太极拳是内功拳,全在于丹田之功,
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所以古人说:“练好丹
田混元气,走遍天下都不怕。”丹田功有两种练法。一种是静练,即意守
丹田,这是过去道、儒、释三家常用的方法,称之为修真炼丹。一种是静
动练,即气沉丹田和丹田呼吸,这是过去练内家拳的人常用的。丹田呼吸
是指丹田自然呼吸,是练先天之气,故又称先天呼吸,气由此集散出入。
拳书言:“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与静合屈伸就,缓应急
随理贯通。”丹田一呼一吸即为哼哈二气。练功时,意达丹田后,阴阳便
会相合,加上哼哈二气一呼一吸,丹田混元气就逐渐发动,再以意行气,
以气运身,推动肢体筋骨肌肉,产生拳术运动。
  一般来说,丹田功是单练的,须在丹田功(内功)基础上再去练外功
(拳术)。混元太极拳汲取了上述两种练法特点,形成了意守丹田、丹田
呼吸和丹田内转相结合的红尘,不仅可单练,又可结合拳术练。静、动、
内、外同时修炼,拳功合一,事半功倍。即拿住丹田练功,拿住丹田练拳
。无极开始,先三性归一静守丹田,待丹田气满充实后,即自然呼吸发动
,意想开则气发于丹田充达全身而肢体开,意想合则气收归丹田敛入骨髓
而肢体合。开即放,合即收。意想转圈时,则丹田内转,气亦转,发动肢
体同时转。如此开合鼓荡,聚散收放,循环周流,越练丹田之气越充盈、
越满足,充塞周身,舒张肌肤,犹如充满了气的皮球一般,在旋转,在滚
动,不知手舞足蹈,惟有丹田在吞吐呼吸和内转。丹田气越足,则周身气
力和内劲越大,练拳如同生龙活虎。
  丹田是练精、气、神之窍位,分上、中、下三丹田,又有五丹田之说
。上丹田在眼眉间祖窍深处,中丹田在脐与命门之中间,下丹田在会阴穴
深处,前丹田在肚脐神阙穴,后丹田在两肾中间命门处。上丹田主练神,
中丹田主练气,下丹田主练精,后丹田主练精气转化,是内气出入之门户
,前丹田主练神气转化,是心神、肾志交通之门户。练功练拳时,这些丹
田都会在发生作用。待功行圆满时,凝神于下丹田则沉重如山,注神于中
丹田则得中和之道,凌神于上丹田则至虚至灵。
六、练拳似自我按摩
    练太极拳的过程亦是自我按摩的过程。古人称之为“气血周流自按摩
”。当练到丹田能自发地一呼一吸,混元气能鼓荡发动时,即腹内松静气
腾然,促进了腹肌伸缩和膈肌升降活动,起到了自我按摩腹部和大小肠、
膀胱、脾胃、肾脏等内脏器官的作用。当练到会阴下丹田能自动地一伸一
缩,而且发热跳动时,起到了自我按摩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作用。练拳时
旋腰转脊,两腰抽换,命门与肾发热,起到了自我按摩两肾与命门的作用
。胸腹开合折叠,运化胸中太和元气,调节了胸、腹腔压力,起到了自我
按摩心肺脾肝肾五脏的作用。周身十八个关节小球的螺旋缠绕,起到了伸
筋拨骨,舒缩肌肤、血管、神经,滋润骨膜、灵活关节的自我按摩作用。
当练到身上发热、或筋肉跳动、窍位发热发胀或跳动、热流串动、甚至热
气盘旋全身时,就起到了自我按摩肌肤、筋韧和穴位的作用。另外,松气
震脚所产生的颤震,松气放劲所产生的颤抖,一松一紧时的收敛和充张,
以及眼神的收放与顾盼,都具有自我按摩的作用。
七、练拳似吐纳换气
    练太极拳就是在练吐纳术,练功练拳的过程就是吐故纳新、采气换气
的过程。古人说:“开合即为拳经。一开一合,拳术尽矣。”开合是由内
而外的开合,是意气开合带动肢体内外、脏腑经络、筋骨肌肤的开合。开
合其实就是吐纳,就是呼吸,就是收放,就是内气与外气的出入交换。首
先是丹田开合。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哼哈二气就是丹田的
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吐一纳。呼吸往来气通周身,从而带动了全身之
气的开合呼吸吐纳。再进一步,周身内外、脏腑器官、经络窍位、肌肤毛
孔也都在开合呼吸、吐纳换气。一开气开、窍开、百脉开、肌肤开、毛孔
开;一合气合、窍合、百脉合、肌肤合、毛孔合;一呼气呼、窍呼、百脉
呼、肌肤毛孔皆呼,排出体内浊气;一吸气吸、窍吸、百脉吸、肌肤毛孔
皆吸,纳入清新氧气,甚至眼、耳两窍都参与吐纳换气。这种由丹田先天
自然呼吸法形成的周身一家的吐纳呼吸机制,能更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
清除体内垃圾,增强细胞再生能力,营养内脏组织器官和肌肤骨骼,培植
太和元气,涵养浩然正气,充实混元内气,增强卫气能量,形成护体气膜
。不仅能防病抗疾,而且能延缓衰老,还具有抗击打能力。
八、练拳似调剂阴阳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平衡阴阳,转换阴阳,调剂阴阳的过程。易曰:
“一阴一阳之为道。”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体本身,都由阴和阳两方
面组成的对立统一的太极整体。“道”是关于世界本原和事物运动规律的
认识论和方法论。太极即为阴阳之大道。太极拳是太极中之小道,是调剂
人体阴阳的方法。阴阳平衡,在体则气血两旺,身体健康;在用则周身稳
固,不惧他人推撞。偏阴偏阳,在体则气血不和,身患疾病;在用则顶瘪
丢抗,受制于人。从事物属性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故上为阳,下
为阴;“水为阴,火为阳”,故血为阴,气为阳;肾水为阴,心火为阳;
柔为阴,刚为阳。从事物运动来看,动为阳,静为阴;开为阳,合为阴;
虚为阳,实为阴。所以练拳时,必须阴阳相合,上下相随,气血调和,心
肾相交。必须阴阳匹配,左右对称,高下相召,屈伸相应。必须阴阳各半
,刚柔各半,虚实各半,不可过阴、过阳、过实、过虚、过刚、过柔,不
偏不倚,无过不及。必须阴阳互为其根,转阴成阳,积柔为刚,由静生动
国,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生,欲开先合。而又阴中有阳,阳中有
阴;开中合,合中开;静中动,动中静,虚中实,实中虚;柔中刚,刚中
柔。阴阳互济,太极为真。
九、练拳似舒通经络
    练拳的过程是气满开窍通三关,以意行气通经络的过程。人体是一个
以脏腑经络为内存联系的有机整体。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
运动的通道,有如网络一样联系周身,将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孔窍以及
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地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又
有阴阳之分,各有所系和循行位置,宛如一阴阳太极球体。经络具有通行
气血,营卫全身,温养脏腑组织器官,濡利筋骨关节,调节阴阳平衡,抗
御外邪和保卫机体的作用。太极拳混元开合、螺旋缠绕的环形运动,完全
与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表里相合关系以及循环流注次序相一致,如环无
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如立圆混元圈运动时,气沿任督两脉循环周流
;平圆混元圈运动时,气沿带脉环绕盘旋;环形双分开合时,气沿冲脉环
周流行;而又同时沿手足阴阳十二经络循环周流。开时,太和元气胸中化
,由内向外,沿手三阴从胸开至手,与手三阳交;合时,由手三阳返回,
从手走头与足三阳相交,并一起从头走足下交足三阴,再从足走腹而相合
,复又交手三阴。如此交接循环,周流全身,疏通经络。这是气满开窍自
周流,无须专门导引,只用心意旋转混元太极拳圈即可达到阴阳循环、疏
通经络的目的。
十、练拳似在气中游
    练太极拳好比是在空气中游泳一样。太极拳是意气运动、肢体运动、
外形运动、拳术运动,其实是内部心神意气运动的结果。当练到内气流动
与肢体外动相一致时,这才叫内外合一,就会感觉到四肢百骸荡然无存,
不知我之为身,身之为我,惟有意气在流动。意开气亦开,意合气亦合,
意转气亦转,意升气亦升,意降气亦降,意动全身内气都在动,这才叫周
身一家,就会感觉到“虚而灵、灵而通、通而变、变而化、化而虚空、空
而飘缈”之内景,飘缈欲仙,似脱胎换骨一样,手虚、脚虚、身虚、心虚
、意虚、神虚,处处虚灵。此时内气与空气融合为一体,如同在空气中游
泳一般,进退沉浮,左右盘旋,忽上忽下,一片神行。修炼至此感觉,是
最佳状态,是高级运动的享受。
十一、练拳似修心养性
    练功练拳是修心养性、静养身心的全过程。求无极、养内气、练桩功
、调阴阳、通经络、运开合、吐故纳新、丹田用功,这些都是与修心养性
分不开的。人有三宝精、气、神,又有七情和六欲。三宝无损身健康,三
宝有损则生病,耗尽即死。人在幼年,不受七情六欲之忧,可以保持人身
先天之三宝。到成年后,眼、耳、口、鼻、舌、心、意等七窍的活动逐渐
增多,太过了则精、气、神三宝逐渐有所损伤,导致阴阳之气不平衡,阳
衰阴盛,身体渐衰,抵抗力减弱。若受到六邪外感与七情内伤,就会生病
。六邪外感首先是风,一风可生百病,由皮肤毛孔侵入肺,再传至其它各
经脏腑。受风后极易感受其它五种邪气,亦可同样传至其他各部位,产生
病症。内伤之七情都是由气引起的,一气能生百病,气不顺则血凝,气血
不通畅,滞于何脏,何脏即生病。所以要外避风寒内避气,修心养性保三
宝,即以修心养性之法来静养三宝、炼化三宝。修心养性,全凭心意用功
,锁心猿,拴意马,四门紧闭(指眼、耳、口、鼻),静心修炼。意者心
也,心者神也,神者性也,四者为一体也。心神意性贯身中,使精不离位
,气不离体,神不离身,养精养气养神,此为静养三宝。眼为见性,耳为
听性,心为勇性,三性合一为灵性,静养灵根气化神,养灵养性见天真,
使神向下走,精向上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此为炼化三宝。气血全身
通畅,三宝复亏不愿,既可祛病养生,又能延年益寿,打拳自有威力。同
时,修心养性的思想和方法要贯串到人的整个生活中去,十年修炼,十年
养气。
十二、练拳似天人合一
    修炼太极拳是使天、地、人三才合一的过程。太极是天地阴阳之大道
,太极是化生万物之祖气。道即气,气即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
万象。太极拳是小道,本于太极阴阳之大道。修炼太极,不仅要修炼拳术
之小道,还要修炼太极之大道。道无止境,修无止境。用大道思想来修炼
人体自身阴阳,修炼人与人、人与事、人与自然的相互阴阳,不断完善自
我,超脱自我,升华到与天地同在。修炼时,要将自身小太极融于天地大
太极之中,逐渐达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动静开合犹如天地阖辟,静
则似天地合壁之混沌,动则似轰隆一声天地开。开则人与天地同大,合则
天地与人同小,转则似日月乾坤螺旋环绕。站立如顶天立地,好像头顶于
天而足踏于地,上天、下地,人居其间,上、中、下一气贯通,任何力量
也不能动摇。气化循环亦同天地,海水之化云升腾,降为雨露,即天地间
气化循环。心属火为阳,肾属水为阴,以心意之阳下降肾宫,温存守之,
心肾相交,水火升降,犹如天日之阳下照江海,阴水得阳火照煦,则化气
升腾,云行雨施,泽被大地。升降收放亦连天地,长则清气上升通天阳,
降则浊气下降入地阴,收则采收天地日月精华之气,放则内气与外气融为
一体。另外还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因时制宜修炼。
什么是太极拳推手中的 “粘、黏、连、随”?它们究竟在实战技击中有没有意义?--转   什么是太极拳推手中的 “粘、黏、连、随”?它们究竟在实战技击中有没有意义?